股權眾籌打破融資難題 廣東大膽改革引領風潮
- 發佈時間:2015-05-27 09:05:51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一週時間,3000多位投資者,打來387萬元……自2013年國內出現第一個股權眾籌案例以來,股權眾籌就陷入了合法性的爭議。業界普遍認為,眾籌很容易踩上非法集資的紅線。
但不可否認的是,股權眾籌是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代表著全球性趨勢。在股權眾籌的監管細則尚未落地之際,廣東已經釋放了令市場振奮的“積極”信號:將在全國率先開展網際網路股權眾籌試點,鼓勵試點平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膽創新,加快發展。
在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廣東又再次引領時代風潮。
跌破眼鏡
一週成功融資300多萬
吳連修在深圳商界“浸泡”多年,去年10月份,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立了“手機配件網”。這是一個試圖在農村市場攻城略地的B2B、020的銷售平臺。
初創期的第一個門檻就是“資本”。 “我們接觸過創投機構,效率有些慢,投資經理看過了,彙報給投資總監來看,總監滿意了再讓合夥人過來考察,整個過程要花一兩個月。最後因各種原因夭折了。”玩不轉後,吳連修等人有些不知所措,後來靈光一閃,想起了近來大熱的“股權眾籌”,覺得可以一試。
今年4月初,吳連修把手機配件網放到了“智金匯”的平臺上啟動認籌,心想,保守估計,怎麼也得兩個月吧,沒想到幾天后他就傻眼了,“320萬元的融資,一週就搞定了!”
在深圳,時間就是金錢。300多萬元立馬被投入公司的運營,一是採購手機囤貨自營,二是派出員工走訪各縣鎮做地面推廣,三是招兵買馬擴大隊伍。
如今,平臺與3050家零售商取得合作,每天不少於一千次訪問量,成千上萬個終端零售商,在這個扁平化渠道中甩開了批發商、經銷商、地包商的“控制”,直接從廠家拿到貨源,降低了成本,從中受益。 “我有朋友也找過創投融資,聽説3個月下來都沒搞定。” 説起股權眾籌這一新型投融資模式,吳連修頗為認可,“找創投機構,只能享受到這個機構的資源,較單一,而上股權眾籌平臺,我們每一個投資者背後,或許都有可利用的資源。而平臺也可以幫我們對接資本、顧問、法律、財務方面的資源。”
控制風險
投融資雙方皆做調查
據了解,智金匯於今年4月初正式上線。創始人楊溢曾經是西部某重點高校的老師,後來“下海”經商,從網際網路的市場行銷一步步走到CA創投的合夥人。2013年開始關注股權眾籌,感覺這個模式“新鮮,有戲,自己也專業,就做了”。
在智金匯這樣的平臺上面,匯集著跟線下創投一樣的生態鏈:一邊是機構投資者、天使投資人、上市公司高管這類“土豪”,另一邊則是創客、小微企業這類渴望資金的人。
近幾個月,楊溢每天都像陀螺一樣轉,早上5點起床,深夜11點下班,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目前平臺正儲備五六個項目,許多盡職調查她都要親力親為。
“在我們平臺投資,要實名登記才能認購股份,步驟是用名片或身份證進行認證,我們再進行背景調查,而融資者這邊,我們還需要實地考察項目內容,做財務盡職調查、法務盡職調查,確保項目的安全性。” 5月19日,楊溢坐在深圳一高檔寫字樓裏,向記者介紹道。
在楊溢眼裏,傳統的投融資有四大環節:募、投、管、退,先募錢,再找項目,然後進行投後管理,拓展團隊,直至上市或者被並購後才退出。而股權眾籌則改革了原有模式,它是先有項目,再找錢,融資效率快很多。
“項目安全性以及收益度這些,我們在前邊已調查或分析過了,一放到平臺上,天使投資人就可以自行決策,這一高凈值人群決策速度很快,由此節省很多環節。”據其介紹,智金匯已幫助數個項目成功融資,“其中一個跨境電商項目,兩小時內就神速地融到500萬元。”
大膽改革
廣東率先開展眾籌試點
4月27日,廣東省金融辦副主任倪全宏透露,廣東將在全國率先開展網際網路股權眾籌試點,鼓勵試點平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膽創新,加快發展,努力把廣東打造成全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先行地。換言之,廣東將大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將股權眾籌引入有序發展的軌道上來。
同月,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與VChello微投網簽署合作協議建設股權眾籌平臺,以推動眾籌權益的登記託管和流轉交易,以此匯聚金融投資資源,為各類創業創新項目、個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和孵化加速。
在楊溢眼裏,股權眾籌與發展多層次股權投資市場是掛鉤的,相當於“新五板”和“新四板”結合。“它直接面向投資者,把民間剩餘資金匯集起來支援中小企業創業,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推波助瀾。”楊溢説。
專家建議
希望能儘快明確立法
眾籌之家CEO王正然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珠三角知名股權眾籌平臺有五六家,加上一些新開的大約有20家,在全國範圍內數量遙遙領先。
來自華商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王藝長期研究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他認為,目前珠三角股權眾籌平臺的發展挺不錯的,尤其是深圳,國內好幾家知名眾籌平臺就聚集在這座城市,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比較嚴重,大家的玩法都差不多,許多都是“領投人”加“跟投人”的模式,沒有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去年12月1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佈《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一個月後召開座談會探討進來修改,有媒體報道稱,修改後的私募辦法仍對投資者設定了一定的準入門檻:投資單個項目的最低額從不低於100萬元降至不低於10萬元,個人投資者金融資産不低於100萬元,或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30萬元。不過,該辦法尚未正式落地。
王藝告訴記者,現在大家對於禁忌性的規定存在不同意見,規定還未正式出臺,平臺出現野蠻生長的端倪,“有幾個平臺想建立基金去投那些想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但沒有註冊和備案,説是降低創業門檻,但實際上在打擦邊球,合規性方面相當不專業。希望能夠儘快明確立法。”
廣東南方金融創新研究院高級研究院張海南早前曾表示,應該提高認投門檻,過濾掉一批沒有抗風險的投資人,領投人要有相關的專業從業背景,以降低經營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