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牌照6月出爐 防控資訊洩露成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5-21 07:19: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年1月5日,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經過5個月的準備,個人徵信牌照將在今年6月正式亮相。對於這項新生事物,各家民營徵信機構都在做出相應的準備,然而由於相關立法尚不完善,如何防控個人資訊洩露成為難題。
事件 央行摸底個人徵信
近日,首批獲准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8家機構分別接受了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摸底考察”。
央行圍繞組織架構、綜合業務、內控制度、技術支援四大方面輪流檢查8家機構,主要形式是現場查看和聽取彙報。
據拉卡拉相關負責人介紹,央行並未就摸底情況進行通報,而8家徵信機構之間相互回避。
有相關人士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個人徵信在我國仍屬於新鮮事物,無論對監管機構還是公司來説經驗十分有限,此次央行考察8家徵信機構,摸底的意義更大一些。”根據此前規定,6月份央行將對這8家機構進行考察驗收,通過後正式下發牌照。
據悉,為順利通過6月份央行的“期末考試”,目前各家機構正在積極準備。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正在QQ會員中展開內測,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産品也在內測中。
今年1月5日,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這8家機構中,4家位於深圳,芝麻信用位於浙江,其餘3家位於北京。
相比于美國和歐盟等國,我國徵信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徵信工作主要由央行主導。根據央行發佈的《中國徵信業 發 展 報 告(2003-2013)》,據不完全調查,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各類徵信機構150多家,徵信行業收入約20多億元,其中個人徵信僅佔很小一部分,約2億元。
市場 前期對壘已經展開
據了解,作為最先對外推出個人信用服務的兩家公司,馬雲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對壘已經開始,而其他一些民營徵信機構則對業務相對低調,在正式獲牌之前不願多言。
芝麻信用分是國內第一個個人信用分,於今年1月底針對部分用戶啟動了公測。其分值區間為350-950分,芝麻分越高代表用戶的信用狀況越好。而考拉徵信是國內僅有的幾家可以兼做個人徵信和企業徵信的公司之一。
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經過4個月的公測,芝麻信用拓展了一些信用業務應用場景,也引進了更多的數據源,因此更新了用戶的芝麻分。此外,芝麻信用還新增用戶負面記錄,不誠信行為將受約束。
據了解,公測以來,芝麻信用已陸續接入租車、酒店住宿等行業的商家,用戶使用這些服務産生的新信用資訊會被反饋到芝麻分當中。此外,芝麻信用分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用戶的信用狀況而進行動態變化。隨著外部數據的不斷補充,以及用戶自身行為數據的累積,芝麻信用採集的用戶數據會越來越全面,調整後的芝麻分也能更準確地反映用戶的信用水準。
目前,考拉徵信的信用分,包括個人和商戶兩塊,個人信用分可以在拉卡拉APP中查詢,商戶信用分則是國內首創,數據集中于一個獨立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拉卡拉依據的考拉分,主要來自於POS機刷卡額的數據,拉卡拉支付品牌推廣部內容策劃總監于佳表示:“拉卡拉的優勢在於,通過銀行轉賬、信用卡還款等業務,其直接擁有個人的信用卡和借記卡使用數據,在評估個人違約率時,這比螞蟻金服擁有的個人消費數據來得更加直接。”
此外,考拉信用分的應用目前僅限于拉卡拉平臺的信貸領域。其中,“替你還”和“借點錢”分別是個人短期貸款(用於信用卡還款)和中期信用貸款。“易分期”則是拉卡拉先給商戶付款,消費者分期歸還。此外,記者還從拉卡拉APP上看到,目前已經有多款考拉理財上線,7日年化收益率由5.5%-10%,起購金額均為100元,投資期限由7天到365天不等。
分析
分數不同如何評判
各家徵信機構紛紛推出信用評分,分數的標準和分值各不相同,包括原來央行的徵信系統,也有一個標準,對於消費者來説,如何參考呢?
一家民營徵信內部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實際上各家的徵信系統都是圍繞自己的體系進行參考的,因此在自己的生態系統中比較具有參考價值,拿到別處去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但是不會出現大的差異,主要還是採集數據來源的問題,將來對於一個人徵信的考察應當是多維度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民營徵信主要是一個補充,他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原來個人徵信主要集中在信貸系統,對個人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信貸業務方面;民營徵信“開閘”後,徵信將會滲透到個人生活細節中,對信貸系統徵信是一個補充。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晶妹則表示,目前,我國徵信市場還處於初期,未來幾年還會出現各種版本的信用評分,經歷一段時間蓬勃發展後市場優勝劣汰,如果企業不根據社會公眾需求改進産品,不能按照外部監管、法律法規的要求規範經營,都有可能被市場淘汰,最終生成一家或幾家大型專業化評分機構。
未來 千億空間前景廣闊
此前,多家券商研究報告稱,看好徵信市場這個“金礦”。根據宏源證券分析師的分析,通過中美對比測算出中國個人徵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機構預測,隨著個人徵信業務的放鬆,未來徵信政策放寬的預期將更加強烈,其中僅資本市場上涉及個人徵信業務、徵信系統開發、徵信資訊諮詢的概念股有望獲益。
方正證券報告顯示,個人徵信行業市場很可能在2010至2015年達到千億級別空間,對應行業10年和15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86.2%和51.33%。
宏源證券預測,中國個人徵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可增長空間巨大。
而中金公司認為,目前很多非金融信用的應用場景,例如租車、租房、應聘等生活服務場合,沒有得到徵信系統的覆蓋。非金融信用應用的落後,一方面緣于過去央行金融資訊為主的數據來源,另一方面也受到徵信系統查詢便利性的限制。
隱憂 嚴防個人資訊洩露
一位民營徵信內部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此前央行給8家民營徵信機構6個月準備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在實地考察中,發現機構在內控制度和系統後臺的資訊安全、個人隱私的保護機制上存在一些問題,而這方面目前並沒有相關的法律,可以説是在一個“灰色地帶”,如果稍加疏忽,就有可能碰到紅線。
據了解,我國現有法律框架中,尚無專門而詳盡的社會信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僅有《徵信業管理條例》和《徵信機構管理辦法》,但對洩露公民資訊要承擔何種責任,也沒有具體規定。
“如果個人資訊被洩露,或將造成嚴重後果。輕則個人資訊被盜賣,接收到各種騷擾電話,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存款失竊等等。目前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中的銀行們未經授權獲取個人資訊的情況,不排除其他企業使用客戶個人資訊也是觸犯個人隱私權”。一位徵信業人士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
他建議,民間個人徵信系統建立時,應該確認當事人是否給予授權分享個人資訊,其次企業應該遵守職業精神,依法保護客戶資訊。最後,當事人必須知道企業使用了個人哪部分資訊,企業應該履行告知義務。
此外,上海嚴義明律師事務所律師朱桀禹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公民依法對自己的個人信用資訊享有隱私權,包括支配權、控制權、不受侵犯權以及利用權。我國刑法修正案專門設定了條款。其中明確規定,國家機關,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將獲得的公民個人資訊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雖然徵信立法不健全,但是中國司法對於人資訊保護趨於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