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徵信産品即將公測 人臉識別將應用在銀行證券上
- 發佈時間:2015-05-15 08:43:32 來源:齊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從線上流量積累到導流後的網際網路金融應用,遠端身份認證是一個不得不跨越的流程,目前階段也是障礙。
“餘額寶”、“理財通”、P2P等過去幾年興盛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其依託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實名賬戶體系,其背後資金的轉入和轉出,還必須通過綁定原有的銀行卡賬戶。這種賬戶體系的客戶身份驗證尚未脫離原有線下“面簽”的限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限制是這類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瓶頸,限制了未來業務發展的想像力。
事實上,包括新興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傳統商業銀行在內的各方均在從技術上探討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遠端身份驗證和遠端開戶的可能性。當然,網際網路金融這一流程上的根本性創新的最後實施,尚待監管部門的批准。
據記者了解,騰訊依託其內部的優圖團隊和財付通一併研發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身份驗證的産品,目前已在騰訊內部與微眾銀行等機構探索在金融、證券等多個領域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人臉識別身份核實的産品主要由騰訊徵信有限公司(下稱“騰訊徵信”)負責開發和應用,其把線上身份驗證和網際網路徵信綁定在一個産業鏈中,作為包括金融在內的網際網路應用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種“身份驗證+徵信評級”模式,可以搭建一個基於實名賬戶的網際網路用戶線上IP,把用戶線上的行為與金融賬戶融合,為線上的商業生態鏈形成閉環。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騰訊財付通高級總監、騰訊徵信總經理吳丹。吳丹詳細介紹了騰訊徵信的籌備進展,騰訊徵信在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網際網路徵信評級的開發情況,並深入闡述了騰訊徵信的未來發展戰略。
徵信産品即將公測
《21世紀》:央行此前批准了包括騰訊徵信在內的8家徵信公司籌建,請問騰訊徵信目前的籌備進展和業務開發情況如何?
吳丹:我們正在積極準備徵信牌照的申請審批,剛剛去央行做了中期彙報。騰訊徵信今年的目標首先是拿到徵信牌照,然後是讓我們的産品開始逐漸服務於金融機構、服務於借貸機構。
就個人用戶網際網路徵信評估的産品,目前已經在內測,很快就會公測,屆時騰訊的用戶都可以查詢到自己的信用評分。我們對用戶是逐步開放的,內測階段覆蓋範圍還不大,未來成熟階段我們希望能覆蓋幾億的個人用戶,對大部分騰訊的用戶都有一個信用評估。
《21世紀》:對徵信系統而言,最關鍵的是模型演算法的合理性和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全面性,騰訊徵信的評估模型和數據來源是怎樣的?
吳丹:騰訊的網際網路大數據徵信主要運用社交網路上海量資訊,比如線上、財産、消費、支付、社交、遊戲等情況,為用戶建立基於網際網路資訊的徵信報告。具體説來,徵信體系將利用其大數據平臺TDBANK,在不同數據源中,採集處理相關行為和基礎畫像等數據,並利用統計學、傳統機器學習的方法,得出用戶信用得分,形成個人徵信報告。
徵信的數據來源,央行對我們的規定是“來源於第三方,使用於第三方”,我們使用用戶在騰訊的平臺上常年積累的網際網路行為資訊數據,騰訊徵信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按照第三方合作的形式與騰訊其他部門或子公司簽訂協議的,包括QQ、財付通等平臺資訊。需要説明的是,我們不會去使用用戶內容方面的資訊。
《21世紀》:騰訊徵信的數據來源主要以網際網路社交資訊為主,央行徵信體系的基礎是銀行賬戶交易數據,螞蟻金服的徵信公司的數據主要依託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和支付寶的交易資訊。歷史交易數據與未來信用風險的關聯度非常高,與央行、螞蟻金服,騰訊徵信數據來源的交易屬性弱化,如何看待騰訊徵信數據來源與徵信的關聯度問題?
吳丹:首先,騰訊徵信數據來源,除了QQ等社交行為資訊外,還有財付通的交易數據。並且我們的信用模型中,社交行為數據能夠有效提升模型的預測能力。我們不是試圖取代央行的徵信報告,而是很好的補充。
第一,我們的市場覆蓋度較大,央行徵信體系只覆蓋了3億用戶,而騰訊有8億以上用戶,我們能覆蓋更多的人群。第二, 我們的數據維度更豐富,可以從中攫取的風險信號更多,能夠及時地預警信用變化。
如果我們的徵信評價與央行是一致的,這説明我們的信用風險評估是準確的;如果不一致,這實際上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獨特的信用評估體系。
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應用擬推“微證券”
《21世紀》:能否介紹一下騰訊開發的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的産品,包括操作流程和技術要點?
吳丹:操作流程很簡單,一共分三步。首先,在智慧手機上打開應用,系統運用OCR技術掃描用戶的二代身份證的正反兩面,自動抓取用戶身份資訊;第二步,用手機攝像頭對準用戶的臉部,系統自動拍攝視頻和照片;第三步,用戶面對攝像頭,按照要求讀出系統隨機給出的一串數字。三步完成後,系統會給出攝像頭前的人與身份證上是不是同一個人的判斷,整個流程不超過2分鐘。
整個人臉識別的流程中,有兩個驗證通過:一是生物活體檢測,通過唇語和聲紋等方式驗證攝像頭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一張照片;二是人臉成像識別,把攝像頭拍攝的照片、身份證照片,和公民身份證號碼資訊查詢中心的照片,三者進行相似度對比,判斷是否同一個人。
《21世紀》:人臉識別技術身份驗證除了技術本身之外,用於比對的照片數據庫也是關鍵因素。除了你剛剛提到的公安部身份證查詢中心外,騰訊的人臉識別技術是否還有其他第三方數據庫?
吳丹:騰訊已經和公安部所屬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達成人像比對服務的戰略合作,我們的人臉識別技術可以7×24小時接入公安部查詢服務中心的數據庫,將聯手幫助傳統金融行業解決用戶身份核實、反欺詐、遠端開戶等難題,大力提升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及商業應用可用性。
另外,我們還有自己的數據庫。騰訊運用自身的資源,經過數年準備,騰訊採集標注了海量生活照訓練樣本數據。
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黃種人人臉模型訓練樣本庫,非常適用於國內環境。這些照片來自QQ用戶的生活照,數據庫目前的樣本量達到了百萬級別的用戶數。
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黃種人人臉模型訓練樣本庫,非常適用於國內環境。這些照片來自QQ用戶的生活照,數據庫目前的樣本量達到了百萬級別的用戶數。
《21世紀》:騰訊的人臉相片數據庫樣本資訊主要來自QQ應用,至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QQ用戶本身是一個虛擬IP,並未實名,用於用戶身份確認,是否存在真實性問題?第二,以網路圖片為來源的第三方數據庫,與公安部的數據庫相比,在權威性上是否存在問題?
吳丹:我要強調的是,通過公安部的數據庫和身份證照片比對,真實性和可靠性已經非常強了,QQ的生活照提供了多一重驗證,是潛在的數據庫。多一重交叉驗證,安全性只會越高。
關於第一個問題,人臉識別技術中,掃描用戶身份證後,我們不僅可以得到身份證本身和公安部的數據,還可以知道他在騰訊體系的資訊,包括QQ、微信等等。實際上,騰訊已經通過財付通的第三方支付賬戶和綁定的銀行卡賬戶,把用戶的身份證、QQ、微信、手機號、銀行卡、財付通賬戶多重資訊進行了關聯和匹配,得到任何一種資訊,都可以關聯到用戶的其他資訊。
第二個問題,騰訊的樣本數據庫只是一個訓練樣本,只在開發模型階段進行應用,目前還沒有在測試和實用階段應用。更多的數據樣本可以提升演算法,改進模型,提高識別的準確率。開發模型應用時,訓練樣本是經過脫敏處理的,我們不需要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手機號是多少,只知道這是他的一套可以用來識別的照片。
騰訊建立的人臉樣本數據庫是為了把自己的演算法和系統做得更準確,並沒有説要替代公安部的數據庫。
《21世紀》:騰訊人臉識別身份核實産品目前應用推廣情況如何?
吳丹:我們的人臉識別技術是一個基礎性的産品,未來可以應用到各種需要遠端身份驗證的網際網路場景中去。目前主要與金融機構合作,嘗試在銀行、證券等業務上應用。
微眾銀行依託大股東——騰訊的技術優勢,嚴格遵循監管規定,也在積極推進人臉識別遠端開戶的業務發展。理論上來講,我們未來也可以為其他銀行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服務。
在證券應用方面,我們通過半年多準備,開發出“微證券”的産品,把人臉識別身份核實嵌入到證券開戶流程中,可以與各家證券公司合作,向他們開放介面,目前已經在內部測試。
《21世紀》:據了解,騰訊的人臉識別技術是由內部的優圖團隊自行開發的,市場對這個神秘的團隊知之甚少,能否介紹下優圖團隊和項目開發情況?
吳丹:優圖團隊的前身是騰訊研究院一個負責圖像識別的團隊,現在歸屬在SNG事業群。QQ空間的照片標注、天天P圖這些騰訊體系的圖片比對應用都是這個團隊的成績。優圖團隊現在平均每天負責處理億級數量的圖片。
騰訊的人臉識別技術由財付通團隊和優圖團隊合作完成的,財付通負責流程設計和金融等場景應用,優圖團隊負責照片比對基礎技術。
人臉識別的項目,我們2014年年初才提出,三個月就推出第一個版本,後來不斷更新,到李克強總理2015年1月4日考察微眾銀行看到成熟的版本,前後也就一年的時間。
騰訊徵信定位
整體風險解決方案
《21世紀》:騰訊的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網際網路用戶遠端身份驗證的項目為什麼是由騰訊徵信來做?二者在業務屬性上有什麼聯動或關聯嗎?
吳丹:徵信是央行頒布《徵信條例》之後,近兩年才允許民營機構進入的一個行業。我們申請徵信牌照是基於騰訊自身的優勢。徵信業務的核心是風控能力,提供一種風控的手段。騰訊徵信的定位,是提供一個可以實時線上完成的全流程風險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去防範信用風險、防範欺詐風險。從這個角度來講,除了徵信本身之外,徵信業務還有更寬的範疇。
信用風險的第一步是欺詐風險,所以必須先做到身份確認,然後才是評估其信用風險。金融機構原來的身份確認必須由審核的業務員當面驗證,而我們探索的人臉識別身份驗證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21世紀》:騰訊徵信在騰訊集團內部管理架構上是怎麼安排的,跟財付通等其他金融業務是什麼關係?
吳丹:線上支付部是騰訊在金融業務方面落地的窗口,過去她主要以支付業務為主,近三年開始拓展到其他金融領域,包括理財、徵信等。在內部管理架構上,除了包括微眾銀行在內,騰訊投資的金融公司外,其他所有業務落地的地方是線上支付部,外部的品牌是“財付通”。
股權架構上,騰訊徵信和財付通是同樣的股東結構,由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發起設立,都是騰訊的創始公司。從監管要求來看,兩家公司是由央行發放徵信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實體公司,必須各自符合相關監管要求。
《21世紀》: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騰訊徵信在用戶定位和應用層面是怎麼考慮的?
吳丹:無論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還是徵信評估,我們都希望把這種核心的風控能力應用到其他網際網路化較高的行業中去,與這些行業合作,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
比如,金融、證券行業,我們想通過技術上的創新,能夠讓合作機構的業務流程更簡單、更方便、更快捷,提升客戶體驗。事實上,在身份確認這個環節中,它的需求已經超越了銀行,包括證券、保險等其他的金融機構,如果要網際網路化,都要面臨確認用戶身份的問題。如果走得更遠一點,其實在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中,只要他的用戶需要網際網路化,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確認用戶身份。未來市場需求很大,這也是我們花很大力氣來做身份核實的原因。
徵信應用上,除了為銀行、小貸公司、P2P等借貸機構提供客戶信用風險評估外,騰訊徵信很重要的一個戰略是立足於個人用戶。我們試圖在早期階段接觸用戶後,就去引導他們建立自己的信用意識,用戶教育也是我們的責任。
比如,在用戶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通過QQ、微信等社交應用在騰訊徵信中得到反饋,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信用記錄,這個信用記錄反過來會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金融服務,也許能幫他們拿到第一張信用卡,也許會讓他獲得更好的旅行、酒店、租車、餐飲等網際網路化行業的服務特權和體驗。這樣,用戶積累起來的好的網際網路行為會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信用,從而引導個人用戶從一開始就規範自己的網際網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