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銀行係P2P收益率偏低 平臺成交量增長乏力

  • 發佈時間:2015-04-11 09:2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近期有兩則消息格外引人注意,一則是陸金所陷入2.5億元壞賬風波,另一則是小馬bank團隊核心離職另起爐灶。在“跑路”、“倒閉”、“壞賬”等負面消息滿天飛的網貸行業,這兩則消息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在於平臺本身——陸金所、小馬bank均屬於銀行係P2P平臺,分別歸屬於平安銀行以及包商銀行旗下。

  事實上,銀行係P2P平臺在進入網貸市場時便自帶“高大上”光環,有銀行信用作為隱形擔保便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因此,銀行係P2P平臺雖然只佔到國內網貸平臺總數的1%不到,卻也有著與“人多勢眾”的草根系P2P平臺抗衡的架勢。

  然而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除了陸金所佔網貸市場絕對領先位置,在如網貸之家等機構發佈的評級中,前50名中卻很難見到其他銀行係P2P網貸平臺的身影。而且從成交量上來看,銀行係P2P平臺也普遍低於草根系P2P平臺。對此,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有很大的區別,網際網路金融客戶需求呈現碎片化、長尾化、多元化、個性化和多變化等特徵,因此傳統銀行旗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難免受到傳統體制的束縛與限制,不能靈活應變、滿足現有投資者需求,因而難與民營P2P平臺進行有效競爭。”

  銀行係P2P收益率偏低

  平臺成交量增長乏力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尤其是P2P網貸行業的藍海絕對是顯而易見的,否則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典型代表——銀行也不會輕易試水,而且數量還不少。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蘭州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恒豐銀行、華潤銀行等銀行在內,目前已有超過11家銀行係P2P平臺。而這些銀行係P2P平臺主要可歸為三種模式:一是由銀行自建P2P平臺,如招商銀行設立的小企業e家;二是由銀行子公司投資入股新建獨立的P2P公司,如國開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設立的開鑫貸;三是銀行所在集團設立的獨立P2P公司,如平安銀行所在的平安集團設立的陸金所。

  對於銀行為何紛紛進入網貸行業,一位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原因有兩點,“一是可以緩解貸款額度不足的問題;二是可以給理財客戶更多的投資選擇,提升客戶黏性。”

  雖然銀行係P2P平臺“入場”相對較晚,而且數量也只有草根系P2P平臺的零頭,但其優勢卻足以有底氣與龐大的草根系叫板。“銀行係P2P平臺較其他民營P2P而言,前者資金或更加充足,信譽相對高,作為傳統銀行旗下的P2P平臺,更能增加投資者的信賴,從而在吸引客戶方面具有優勢”,霍肖樺説道,“另外,銀行內部現有的人才、客戶群體、大數據資料等也能夠給予平臺支援。”

  而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銀行係P2P平臺有著其背後的銀行做隱形擔保,即便收益低但是本息有保障,頗有一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意味在其中。去年,多家銀行係平臺先後上線,雖然普遍收益率僅在5%-8%,但仍然收穫了極高的人氣。

  但是在經過去年底的一輪倒閉潮過後,今年以來除了陸金所佔網貸市場絕對領先位置,在如網貸之家等機構發佈的評級中,前50名中卻很難見到其他銀行係P2P網貸平臺的身影。而且,據網貸之家聯合盈燦諮詢發佈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5年3月月報》顯示,以陸金所為代表的銀行係平臺成交量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乏力。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諮詢常務副總經理馬駿對此分析稱,銀行係平臺通常高凈值客戶較多,如陸金所3月份債權轉讓標明顯增多,相較其他平臺更易受股市走牛影響。

  監管政策

  或將利好銀行係P2P

  對於銀行係疲軟的表現,霍肖樺表示,“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有很大的區別,網際網路金融客戶需求呈現碎片化、長尾化、多元化、個性化和多變化等特徵,因此傳統銀行旗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難免受到傳統體制的束縛與限制,不能靈活應變、滿足現有投資者需求,因而難與民營P2P平臺進行有效競爭。”

  而網際網路金融分析師王偉忠則認為原因還是在於銀行係P2P收益率偏低,僅憑銀行信用背書依舊難以形成持久的競爭力。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5.02%。具體來看,3月份主流綜合收益率區間是15%-20%,平臺數佔比33.96%;利率區間為40%以上的高息平臺數量佔比2.61%;收益率區間12%以下的平臺數量佔比11.54%。與此同時,平安銀行旗下的陸金所的收益率在5.7%-8.4%,齊商銀行設立的齊樂融融e平臺的收益率為7%-8%,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的收益率是5%-6.5%……銀行係P2P平臺收益率幾乎普遍低於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

  “目前網貸行業本身危機四伏,加上現在一些銀行係P2P並不承諾本息擔保,造成了保守以及經驗匱乏的投資者對P2P的信心缺失”,王偉忠談道,“資深網貸投資者收益敏感度高,低收益平臺無法抓住他們”。此外,他認為,近期銀行係P2P成交量增長乏力也與目前如火如荼的股市行情有關,“不少投資者把錢從網貸中撤出投入股市”。

  近期陸金所2.5億元壞賬風波和小馬bank團隊核心離職另起爐灶的消息也讓銀行係P2P蒙上了一層陰影,讓其有更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針對當下局面,霍肖樺認為目前銀行係P2P面臨一些困局,一是人才培養與提高職員忠誠度的難題。“沒有人才、技術的保障以及高效、團結的團隊,難以保障平臺良性運轉”;二是思維固化,缺乏創新。“傳統銀行設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應給其充足的發展空間,可以單獨設立P2P平臺或者採取參股的方式來實現。”

  “如果P2P監管政策出臺,粗略來看對銀行係P2P平臺是利好”,霍肖樺表示,“銀行係P2P平臺相對來説更規範,流程、風控等管理相對完善,資金也較為充足,也有合法牌照。因此,監管出臺後,對其負面影響小。對民營P2P平臺而言,則可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使運營更加規範,對一些平臺是一個挑戰。銀行係P2P平臺與一般的平臺一樣,兩者均處在相同的環境下,未來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關鍵看誰更能夠適應市場、保持創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