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中國式”上市之路:挂個新三板都得借殼
- 發佈時間:2015-04-07 08:41:46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萬能的朋友圈,誰有新三板目前已經掛牌的殼公司可以聯繫我哈!價格面議。”近日,團貸網董事長兼CEO唐軍在朋友圈裏迫不及待地挂上了這條小廣告。
借殼上市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急,不想錯過目前的行業週期;二是因為各種原因自己上不去。對於P2P來説,這兩者都佔了。
著急的不僅是唐軍,3月31日,三元達發佈公告稱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共獲得三元達2250萬股質押權,佔三元達股份總數的8.34%,這被解讀為紅嶺創投“借殼上市的又一步”。
P2P們的急,成就了券商投行的“業務創新”,為幫P2P實現登陸資本市場的遠大夢想,各種曲線上市之路被設計出來。
“門”都沒有
P2P們的現實是:截止到目前,還未有一家P2P平臺登錄A股或者實現至少新三板掛牌。
“無論是證監會還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股轉公司”),目前的態度是,不受理該類型公司的上市申請,因為P2P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你可以看,證監會受理這麼多公司的上市申請,每家公司都是有明確的監管單位進行日常監管,而不至於説一旦出了問題大家都去找證監會。”國信證券投行部執行副總經理林斌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説。
“股轉公司對P2P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如果真的要掛牌的的話還要和北京的股轉系統溝通一下,但我估計目前是沒可能的,當然,企業也可以先準備股改。”中信證券投行部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
為掛牌新三板,唐軍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他告訴本報記者,他幾乎是最早向新三板提交掛牌申請的P2P,“2013年的9月份,國信證券為我們做了8個月的盡職調查,包括內核和保薦,然後把資料提交給了股轉公司,股轉公司受理了,還核發了《受理通知書》,但後來他們發現我們是P2P,又撤銷了《受理通知書》,説等政策出來之後再接受我們的掛牌申請。”他説。
也就是説,目前的中國資本市場,還未給P2P留一道可以進去的門,所有的P2P都只能堵在門外眼巴巴地往裏面看。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91金融宣佈平臺與海通證券合作,後者成為91金融的財務顧問,平臺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表示爭取在2016年登陸創業板。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潑冷水。
“從法律角度來講,P2P在中小板、創業板直接上市,主要障礙在合規經營上,迄今為止,國家並沒有制定P2P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以何種標準判定經營的合規性,對券商、律師存在巨大的執業風險。”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石向陽説。
石向陽認為,根據目前監管部門的態度理解,P2P只是一個居間平臺,只能個人對個人,具體而言,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客戶資金第三方託管的問題;剛性兌付問題;怎麼判斷交易雙方交易的真實性。“根據現有絕大部分平臺的實際操作情況來看,這幾個問題解決得不好,就容易産生資金池。”他説。
而上述問題恰恰就反映在P2P的財務處理上,“很多平臺都聲稱自己的壞賬很低,但從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來看,P2P的壞賬不可能低,這個是忽悠不了的。”林斌彥説,在P2P走向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財務上的精準處理。
“P2P連風險準備金的計提標準都沒有,如何估算利潤,沒有會計師事務所會甘願冒此風險。”林斌彥説。
曲線借“門”
相比A股來説,新三板由於對企業的財務指標要求較低,開始成為P2P們衝刺資本市場的首要目標。
根據股轉系統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新三板掛牌公司2177家,總股本929.44億股,總市值超萬億元,儘管新三板相比中小板(總市值80725.08億元)、創業板(總市值39008.30億元)來説還規模尚小,但是,其交易的活躍度卻令人瞠目結舌,大有搶奪創業板風頭、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之勢。
“如果新三板能夠按照目前的狀態持續下去,我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上創業板,新三板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唐軍説。
説到股轉公司撤銷了他的《受理通知書》,唐軍現在還覺得不服氣:既然不受理我的掛牌申請,那麼,我就去買個殼。
“我正在做兩手準備,把整個集團分拆為P2P和非P2P,其中,非P2P板塊是社交和電商,可以先借殼上新三板,如果説下一步政策為P2P上市開口子了,我們再把P2P業務並購進去,速度會快很多。”唐軍説。
而就在唐軍發佈找殼廣告時,新三板的殼市場也正在變得異常火爆。“我接觸到的價格是在1000萬元左右,要殼的人也很多,但算一算,這總是比借殼上A股要便宜多了,目前中國的P2P除了陸金所以外,其他市值都很小很小,很難找到與之匹配的殼資源,有的話也是奇貴無比,成本太高上市也不划算。”唐軍説。
而周世平就在做唐軍認為“不划算”的事情。3月31日,三元達發佈公告稱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共獲得三元達2250萬股質押權,佔三元達股份總數的8.34%,這被解讀為紅嶺創投“借殼上市的又一步”。
“P2P平臺A股上市目前幾乎沒有可能,我們也只是有這個想法而已,還沒有具體操作,時間表也是定在3年。”周世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除了借殼以外,一位券商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還有種曲線借“門”的方式。“先上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下稱“上海股交中心”)E板,然後走綠色通道轉新三板。”他説,“新三板需要兩年的輔導期,而上E板只要資本金到位6個月就可以,業績達標後轉板,轉板也只要6個月,等於縮短了一年的時間。”
“我們正在做一家,預計6月份開始申請轉板,明年初上新三板。”該券商負責人説。
“意義不大,太折騰,何不等政策出來直接上新三板。”上述中信證券投行部負責人對該模式不以為然。
據了解,目前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了近10家P2P公司,大家是不是都想通過這種曲折的方式實現新三板掛牌呢?
當然,還有一種更加曲折的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看P2P老闆自己的意願:既然無法上市,那就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去年底,康達爾正式簽約控股深圳本土P2P平臺及時雨貸,並將其改造成為為康達爾主營業務—農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和農戶服務的P2P産品“豐收貸”。及時雨貸創始人施小軍任康達爾下屬子公司深圳市康達爾前海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