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警鐘長鳴 P2P網貸加速優勝劣汰
- 發佈時間:2015-03-16 10:52:48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其實對於網際網路金融來説,天天都是3·15,從業者要懷揣一顆敬畏之心!”3月15日晚11點,銀客網副總裁李飛在看完央視3·15晚會後迅速地發出了這一條微信。
萬眾矚目之下,此前傳得沸沸沸颺颺的P2P網貸並沒有出現在央視3·15晚會上,這讓眾多P2P從業者及平臺公關人員著實松了口氣。然而,跑路、壞賬事件歷歷在目,P2P網貸的安全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之驚厥的早已不只是投資人和涉事平臺,整個P2P網貸行業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可是,風險的暴露就説明P2P網貸是個陷阱嗎?
2014年,高利率的P2P網貸受到各地投資人追捧,全國P2P平臺在這一年的成交額超過了2000億元,比2013年近900億元增長超過100%。與此同時,在2000家平台中,新出現問題的P2P網貸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投資人“踩雷”事件頻頻發生。
投資人在維權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時間成本的消耗更是讓人倍感麻煩。2014年2月28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經偵分局將“跑路”的網贏天下公司總經理鐘傑、運營總監伍水軍和法人代表龍興國三名嫌疑人,以涉嫌集資詐騙罪移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但由於證據不足,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兩次退回本案,交由偵查機關補充偵查。2014年7月25日偵查機關再次補查重報,調查取證才暫告段落,將在今年的3-4月份宣判。
類似的案件不在少數。問題的爆發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同時也讓P2P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面臨諸多困境。投資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你盯著別人的利息時,別人正盯著你的本金。在P2P網貸行業,資訊不對稱可謂痼疾,投資人很難辨別平臺和産品的真偽。除此以外,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形態,P2P平臺自身尚有一些風險不能自控,保障投資人的能力有限。在此情形下,監管政策與行業標準就成了遏制風險的關鍵,而從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傳出的聲音來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靴子”落地已為時不遠。
“異軍突起”,李克強總理在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時用這四個字對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進行了注解。不僅如此,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網際網路金融的次數遠高於去年,其中提到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等。在外界看來,看似簡單的講話卻蘊含了深遠的意義。銀客網總裁林恩民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反映出國家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支援與鼓勵,監管的“靴子”即將落地。
在隨後的會議中,更多代表委員也針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建言獻策,“規範發展+鼓勵創新”成主流觀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白鶴祥的發言頗具代表性,他風趣地説:“網際網路金融一定要在發展中規範,不能讓規範遏制住網際網路金融自身的活力和創新力,不能因為存在問題,就在潑洗澡水的同時把孩子也潑出去。”
場內熱議場外亦是如此,不少業內人士在呼籲監管的同時更積極地提出建議。在鳳凰財經imoney“建言兩會”專欄中,林恩民指出,網際網路金融這一帶有金融屬性的特殊行業急需劃定紅線,同時也需要重視資訊化科技對傳統金融的迭代創新作用,給予P2P網貸行業充分的發展空間,讓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他認為,針對P2P網貸行業設立“高、中、低”三層立體式的監管模式,方能更好地促進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健康發展。
所謂“高、中、低”立體式監管,即國家監管、地方監管和行業自律。林恩民認為,國家監管不僅要劃定紅線,同時也要給行業預留創新空間;地方監管則是重在執行,並且應當結合實操情況完善核查機制等;行業自律方面,應當積極建設行業自律組織,並且在地方金融工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相關行業活動,約束與規範行業行為。
網貸投資的安全邊界到底在哪兒?這個問題似乎很快可以得到答案。3月12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指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文件正在起草討論之中,不久就會與大家見面。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央行牽頭制定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履行相關審批程式,希望能夠早一點出臺。
業內人士預計,野蠻生長的P2P網貸市場很快將結束監管缺失的局面。同時也有冷靜的聲音在提醒提資者:監管政策的出臺並不意味著P2P網貸就能成為一個沒有風險的投資領域,因為並不是所有平臺都具備穩健的風控體系與發展實力,投資人仍需謹慎判別。李飛也持相同觀點,他説,監管細則的儘快落地不僅有利於增強投資人保護,也能夠給P2P平臺穩定經營預期。但從監管細則出臺到落實,仍需要一定時間過度。因此,由政府部門指導的行業協會等組織能夠在凈化市場環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增強風險防範能力等方面發揮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