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全國最大P2P兌付危機 操縱者是在濟註冊房産商

  • 發佈時間:2015-02-04 09:51: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我被騙,女兒也被騙,貪小便宜吃大虧,唉……”眼看快過年了,68歲的濟南市民老李一家卻鬱鬱寡歡。老李兩個月前在經七路一家新開張的投資擔保公司投了5萬元,公司開張不足一月就跑路了。35歲的女兒半年前在一家P2P網貸平臺投了20萬元,眼看快到期了,1月下旬網站發佈公告,稱主要借款人資金鏈斷裂被警方控制,這筆錢或許也打了水漂。

  從街頭的投資擔保公司到P2P、P2L,脫了網際網路的“馬甲”,其本質都是一樣的:你看中的是高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民資大踏步進入金融業,缺少誠信的社會環境讓一些人打著“國家鼓勵”的旗號,念歪了金融創新的“經”。銀監會剛剛把P2P納入監管,怎麼管是一道難題。山東範圍來看,金融改革破冰,正在引導民資“走正道”。

  “由於裏外貸借款人高琴已被濟南警方控制,平臺已無法維持正常提現業務。”1月26日,原本平凡的一天,裏外貸官網登出的一則公告讓全國各地投資者瞬間從雲端掉入冰窖:説好的年息40%呢?本金也提不出來了?

  記者多方調查了解到,製造史上全國最大P2P兌付危機的裏外貸,背後操縱者是一家在濟南註冊的房産商。

  陷阱 裏外貸9億資金難兌付濟南房産商浮出水面

  近期,P2P網貸垮臺已司空見慣,但是此次裏外貸“猝死”可謂網貸史上的一顆巨雷,待收金額達9.34億元,1832名投資人捲入其中,每人平均待收金額51萬元,其中,待收排行第一的投資人,待收金額為1.74億元。此前曾有業內人士預警,裏外貸以高息吸引投資人資金,資金流向房地産項目。同時,該平臺近期的待收款成直線上升趨勢,平均每月應還本息高達1.26億元,面臨巨大的還款壓力,出現問題並不稀奇。

  記者加了一個近千人的裏外貸維權QQ群,其中不乏投資上百萬的受害者。與記者對話中,濟南一位投資20萬元的上班族李小姐稱,當時看到裏外貸有“嚴格的風控措施”,還有2000萬元風險保證金,以為沒什麼風險,“關鍵是收益太誘人了”。趙先生多年做房産仲介積累了數百萬資金,他分散投資到8個網貸平臺,近期有3家觸雷,他也開始反思:“一年前投資P2P上癮了,每天都在網上尋找收益高的平臺,自己也感覺像在賭博。我們很清楚,這些待收資金大部分是普通投資人的血汗錢,並且大部分可能要不回來了……但願再有40%年化收益的産品擺在面前時我們能思考一下,這樣的收益是否合理?當本息不保,我們還能不能承受這樣的損失?”

  北京眾旺易達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裏外貸)成立於2013年4月18日,法人代表為孫友衛,綜合各方面資訊,裏外貸實際控制人為高琴與其丈夫張傑。在高琴進軍房地産之前就與孫友衛相熟,他們的合作早已有了默契。裏外貸這個從一開始就打算做自融的平臺開出了無比誘人的高息吸引著投資人,除去已經歸還的到期本金和利息,仍然有9.34億元的資金不明去向。高琴夫婦還有另一個網路投融資平臺上鹹BANK,一個月前已跑路。調查 有網貸平臺還有信託融資註冊地竟找不到公司蹤影

  高琴任董事長、總經理的濟南清大華創置業有限公司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地産公司?記者查到清大華創兩處地址,均位於濟南工業南路。日前,記者先來到工業南路43號。“沒有清大華創置業公司,也沒聽説過”,這裡是一家酒店,前臺經理一臉茫然。隨後,記者圍繞該酒店走了一圈,在院子西北角有一處電子企業廠房,工作人員也表示“沒聽説過清大華創”。隨後,記者來到工業南路30號,也沒有找到“清大華創”的蹤影。記者嘗試撥通了百度到的清大華創電話,接通後對方否認是清大華創,拒絕透露任何資訊,並匆匆挂掉電話。

  記者多方了解,清大華創在濟南從未開發樓盤,也沒有在售樓盤,唯一與房産有關的資訊是,其作為建設單位的歷下區長嶺山花園項目已拿到規劃許可證,裏外貸此前宣傳的投資標的也正是此項目。

  依託這一項目,高琴和張傑不僅作為P2P平臺裏外貸、上鹹BANK的實際控制人,募得大筆資金,還通過兩家信託公司融資。2012年底高琴名下濟南清大華創向長安信託借款,借款用途為開發房地産項目,借款金額為1.5億元人民幣,借款期限為12個月,年利率10%。2013年12月,因濟南清大華創置業有限公司未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信託糾紛進入法律程式。濟南鐵路運輸中級法院2014年7月判決凍結、劃撥被執行人濟南清大華創置業有限公司及高琴的銀行存款人民幣1.6億元整或查封、扣押其同等價值的財産。2014年2月,高琴又通過新華信託融資。

  高琴募得的數十億元資金流向哪?仍是個謎。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高琴已被警方控制,裏外貸仍在網頁上宣稱“打造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最高標準”,並在投資人QQ群中繼續宣傳長嶺山花園項目,鼓動大家繼續投資。□本報記者 王穎軍 實習生 段振林

  “不管是滿大街剛剛關門跑路的投資擔保公司,還是網路上的P2P、P2B、P2L,脫了馬甲是一樣的,都想方設法從老百姓口袋裏掏錢。”説起五花八門的“金融創新”,在一家股份制銀行任零售部總經理的高先生頗為憂慮。

  據網貸之家統計,去年12月有92家網貸平臺出現跑路或兌付危機,今年1月有67家出現同類問題。最短命的P2P平臺上午上線,募資幾十萬元,下午即跑路。

  動態 P2L勢頭正猛,挨門逐戶插廣告

  近日,家住棋盤街的葉女士向本報反映,一天下班到家時發現門縫上插著某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理財廣告,“這款理財産品收益相對較高,年化收益最高可達14.5%。自己也有一些閒置資金,打電話諮詢,對方説不是P2P,資金投向大型融資租賃公司,是P2L,很安全……”但葉女士還是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從街頭投資擔保公司跑路,到P2P紛紛垮臺,P2L莫非也是“換湯不換藥”?

  近日,記者以辦理業務為由,來到位於歷山路的新航大廈的這家企業濟南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臨時的辦公地點,目前濟南有三家辦事處,投資者線上上買産品,線下配合尋找客戶。在三樓辦公地點,記者注意到,30余名工作人員,每人一台電腦,通過不同方式推銷公司産品。

  據了解,P2L模式,即個人投資對接融資租賃項目。比如説,某企業需要購買一台吊車,但資金不足,於是找到融資租賃公司購買吊車,租給企業使用。

  “銀行存款或發行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一般不超過6%,很多人不滿意這樣的低收益,給各種各樣的投資擔保公司、網路投融資平臺生存的土壤。也有多位朋友找過我,諮詢是不是可以幹這個行當。”前述在銀行工作20多年的高先生説,這些公司或平臺有兩大風險,一是平臺自身,是不是騙子,融到錢就跑路;二是資金流向,如果通過平臺借款的企業無力還款,平臺也會倒閉。“高收益必然意味著高風險,比如裏外貸,即便平臺的初衷不是行騙,小地産公司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一個平臺許諾40%以上的高收益,加上其他成本,地産項目的利潤率應該達到50%以上,有可能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