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政策尚未落地 銀行介入P2P多走“曲徑”
- 發佈時間:2014-11-19 07: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對P2P行業的關注日益高漲。多家舉辦網貸沙龍的P2P平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來聽講座的大部分是銀行、券商人士。但在監管政策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多數銀行採取觀望態度,至今僅有一家銀行直接參與建立P2P平臺,其餘涉足網貸的銀行則是曲線介入。介入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通過關聯公司建立P2P平臺,與銀行産生隔離,以陸金所為代表;另一種則是借助第三方平臺的技術支援與流量引入,間接進入。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專門分銷銀行理財産品的類P2P平臺目前已應運而生。對此,P2P研究機構棕櫚樹CEO洪自華表示,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有通過網際網路金融盤活資産的迫切需求,但也不得不考慮自身缺少網貸運營經驗、監管態度未明朗的問題。
多借助第三方介入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銀行係P2P平臺已達9家,銀行介入P2P呈上升態勢。在銀行對P2P行業的嘗試中,蘇州銀行是目前唯一直接與P2P平臺展開闔作的。10月13日,蘇州銀行與點融網共同宣佈,雙方將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一個P2P平臺。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蘇州銀行將成立一個專門從事P2P業務的事業部,而點融網則將提供自身的先進成熟技術,幫助該事業部搭建一個P2P平臺並提供相關服務。
剩餘幾家銀行介入P2P,則做了一些折中和隔離。陸金所、小馬bank等,是通過銀行附屬公司,建立P2P平臺,在形式和管理上與銀行産生隔離,但並不影響銀行的品牌背書和項目支援。
也有多家銀行借助第三方平臺的技術支援與流量引入,進入網貸市場,盤活資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已經出現專門為銀行係平臺提供技術支援與運營服務的資訊技術公司。據了解,目前幾家極為低調的資訊技術公司,依託其固有資源與市場化經驗,已經為多家銀行係平臺提供了技術輸出與代理運營。
對此,眾金所副總裁寧小軍向記者分析指出,銀行係平臺沒有品牌信用的問題,但平臺運營、推廣、流量引入方面存在短板,需要借助市場化機構的協助,獲得外部的、新增的投資者。
分銷平臺漸露頭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專門分銷銀行理財産品等的類P2P平臺目前已應運而生。
“銀行係平臺會越來越多,會産生一種新的生態,就像酒店多了就會有攜程。在觸網過程中,銀行理財産品等一定會需要分銷平臺。”寧小軍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眾金所就是這樣一家分銷平臺。寧小軍告訴記者,平臺初期的定位,是幫銀行資産做一些分銷和推廣,未來還會推出以銀行資産為標的的投資基金。
記者瀏覽眾金所官網,發現該平臺所展示的銀行産品還比較少,陳列的項目也僅是來自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蘭州銀行的e融e貸等産品。記者登錄上述兩家銀行自有的投融資平臺,發現眾金所平臺所列兩個項目與其所列內容基本相同,不過眾金所對招行項目進行了0.1%的收益補貼。
寧小軍表示,分銷平臺的商業邏輯是成立的,“通過第三方分銷平臺,銀行係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獲客成本會降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陳列、展示多家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同時開放評分功能。投資人獲取資訊更加容易,也方便比較,客觀上也會促進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競爭。預計明年銀行係平臺的數量會大規模增長,業界會産生類似攜程那樣的角色。”
中小銀行冀望P2P盤活資産
由於監管政策未出臺,銀行涉足P2P領域顯得特別謹慎。特別是在前期,部分銀行在涉足P2P時遇到的監管問題令其他銀行心存擔憂。但與此同時,P2P是銀行探索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個重要方向,日趨激烈的競爭已經令銀行開始坐不住了。
“許多銀行也在推出直銷銀行,但直銷銀行多作為理財産品的銷售渠道,産品收益率較低。而銀行係P2P平臺産品收益率明顯更高。”洪自華表示,把收益率更高的資産放在P2P平臺,一來可能是為了豐富産品,二來也是因為相較于直銷銀行,P2P的網際網路金融屬性更強,也更具前景。
洪自華認為,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有迫切通過P2P盤活資産的願望。“原來銀行在理財産品方面的競爭就很激烈,現在這種競爭已經延伸到P2P業務。銀行理財産品給投資人的收益一般在4%~5%,通道費用需要加兩三個點,而通過P2P平臺,就減少了通道費用,可以給投資人更高的收益。此外,對中小銀行而言,此前在理財産品的競爭上,因為網點太少,難以與大行匹敵,但P2P可以彌補這個缺點。所以通過P2P,中小銀行可以增加一些競爭優勢,也能盤活手頭的資産。”
“一旦監管政策出來,會有更多傳統金融機構入局。”洪自華表示,在這個前提下,提供技術支援、運營代理的第三方公司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