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轉型剝離“小貸” 風控機制“薄如蟬翼”
- 發佈時間:2014-12-26 00:30:3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臨近年底,實體經濟資金緊張局面再度出現,而關聯民間借貸市場的P2P行業也將迎來兌付的高峰期。由於民間借貸風控成本較高、利潤空間逐漸縮小,不少P2P平臺開始謀求轉型,佈局新業務以開拓市場,吸引投資者進場,而票據理財、保融資租賃、股票配資、供應鏈金融、類信託等理財産品業務成為P2P平臺大力開闢的新戰場。
當前P2P行業衍生運營模式層出不窮,並逐漸脫離傳統個人對個人的“小貸”業務,出現如P2C(個人對企業)、P2B(個人對非金融機構)、P2N(個人對多機構)、 P2G(個人對政府項目)等諸多模式。此外,上述火球網也是P2P平臺出現新型團購模式,即通過打包多個平臺債權來分散風險。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衍生模式試圖通過全新的産品或者産品組合設計,疏散P2P的投資風險,為投資人提供相對低風險的P2P投資組合。
不過這些新型業務的開拓在幫助P2P平臺提供盈利增長點的同時,也增加了新的風險點。業內人士分析,在P2N模式中,由於借款人來源於網貸平臺合作的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並由小貸及擔保公司(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平臺不參與借款人的開發及本金墊付,但如果項目一旦發生違約,擔保公司不能及時墊付,平臺容易被擔保公司綁架,而遭受損失。而P2P平臺關聯的類似地方平臺項目看似安全系數較高,但一旦出現資金漏洞,其影響波及面將可能令平臺難以承受。
諸如供應鏈融資,由於涉及相關産業細分化,轉型新業務的平臺需要確保自身對所屬産業鏈有相關的熟悉度以及對上下游企業之間資訊、資金流形成專業的把控。從事供應鏈金融的平臺負責人認為,目前優質的供應鏈數量並不多,核心企業需要為産業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或抵押,同時擔保的資質及抵押物也需要能夠支撐借貸資金的額度。但如果核心企業存在風控上的道德風險,隱瞞交易記錄和項目進度,就可能利用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關係來套取資金,為平臺帶來風險。
李振政認為,目前不少P2P平臺已經從“小貸”業務轉型,大力開發新型業務,但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大,平臺自身的風控機制可能會對龐大的交易量“失效”,進而造成新業務風險爆發而平臺難以承受的風險,出現“脫軌”事故。“以前平臺的風控可以承擔千萬級別的交易規模,而一旦上升到億元級別,平臺可能就會承受較大的風險壓力;加上新型産品通過不斷的模式創新,杠桿也會進一步放大,風險也會頻發,這就要平臺必須提升風控機制的設計來應對頻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