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網際網路金融催生銀行危機 銀行集體進軍P2P業務

  • 發佈時間:2014-11-12 16:1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銀行係P2P將爆發:7家嘗試性進入,明年可能達到30家。

  央廣網財經北京11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網路信貸起源於英國,隨後發展到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其典型的模式為:網路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在民間P2P頻現跑路的大背景下,正規軍銀行,已開始集體進軍P2P業務。銀行進軍P2P,優勢是什麼?中糧期貨研究院副總監柳瑾對此做詳細解析。

  經濟之聲:目前銀行係P2P平臺共有7個,分別是平安集團的陸金所、招商銀行推出的小企業E家、國家開發銀行參與投資設立的開鑫貸和金開貸、民生銀行旗下的民生電商推出的民生易貸、包商銀行的小馬bank、蘭州銀行的e融e貸。對於銀行係進入P2P的衝動,您如何分析?

  柳瑾:近幾年以來,利率市場化還有網際網路金融這兩者對整個銀行體系的衝擊非常大,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的存貸款差正在縮小,網際網路金融給銀行的存款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兩者催生了銀行的生存危機感。現在銀行有越來越大的衝動,去做零售貸款業務,或者小微的銀行業務。原來銀行對這些業務可能不大看得上眼,不是很重視,但現在銀行開始大舉進軍,抓緊一切可以拓展市場的機會,去獲取未來的生存空間。

  經濟之聲:目前已經有至少10家銀行開始嘗試佈局P2P領域(已上線7家),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監管的逐步明朗,銀行係P2P行業將釋放出巨大的量,有分析説,預計明年上線P2P的銀行家數有望突破30家。銀行係P2P將爆發,您同意這樣的分析嗎?

  柳瑾: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從我們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到,銀行其實對繼續發展P2P的衝動非常大,而且銀行相對於普通的私營P2P來説,也有明顯的優勢。有一點很重要,現在的銀行係P2P業務,比如説陸金所有自己的中間擔保,而現在很多民間的P2P沒有這種擔保機制,這對於其他參與者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會吸引更多的銀行的機構參與到P2P建設中來。

  經濟之聲:隨著銀行係進入P2P的衝動越強,一些平臺也看上了銀行網際網路金融資産交易這盤生意。有觀點認為,P2P這個市場,主要銀行想介入,將沒其他草根平臺什麼事了。P2P説到底還是金融資産交易行為,而對於風險的經營,是銀行擅長的。視品牌與商譽為第一位的銀行,一般對項目的把關非常嚴格,對於項目的融資方,除了要符合其傳統信審、授信條件外,還往往從不同緯度對投資者的還款來源進行閉環設計,在其看來,P2P終究將是銀行的天下。您覺得這種分析有道理嗎?

  柳瑾:現在我們大家認為的銀行,一定是像四大行,和九大商業銀行等主要官方機構,但實際上隨著我們未來逐漸開放銀行牌照,越來越多的私營機構,也能夠擁有銀行的資格。一旦牌照開放以後,面臨銀行競爭壓力的這些P2P,當然要做的更大一些、好一些,它可能直接轉型參與申請銀行牌照,參與到設立銀行上來,它和我們的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同樣具有競爭優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