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意見領袖 > 正文

字號:  

專家:網際網路金融“去中心”難以實現

  • 發佈時間:2015-11-13 08:5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見習記者 袁盼鋒 ○編輯 顏劍

  12日,在上海證券報社舉辦的2015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的“去中心”在較長時期內還難以達到,但“去中心化”的嘗試應該給予支援。

  他認為,與其説網際網路金融“去中心”,不如説“多中心”,從而弱化“少中心”的話語權失控,當“萬物互聯”使所有個體都有可能作為金融資源配置的中心節點時,或許就實現了理想的市場狀態。

  網際網路金融創新驅動

  隨著技術、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金融的“去中心化”正在成為一種大趨勢。而網際網路所具有的改變人與社會、人與物資訊傳遞方式的特性,使其天然具有“去中心”的特點。網際網路金融的內涵是比較“中心”和“去中心”的基礎。

  楊濤認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基本切入點,即是彌補現有國有金融體系的短板,包括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居民消費金融、大眾化財富管理等。網際網路金融的産生與發展正是源於彌補短板的出發點。網際網路金融最重要的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網際網路貨幣、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資金配置、網際網路金融風險配置和網際網路金融資訊管理,這些概念是進一步探討相應的産業形態和盈利模式以及政策監管的應對環境的基礎。

  目前,金融體系的“高大上”仍然居於主流,在小微企業、居民的金融需求仍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的背景下,我們並不需要網際網路金融帶來更多“大而全”的平臺組織,而更需要其滿足“小而美”的特徵。

  “雖然某些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可能會具有分散化、去中心化的特點,並且能夠通過特有的資訊優勢挖掘,更好地為"小微客戶"提供服務,但客觀上説網際網路金融並非一定是服務小微的。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同樣會出現"傍大戶"的超大機構和小微機構的並立。”楊濤表示。

  對於業內關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論分析,楊濤認為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包括了新的貨幣或金融資産形式、新的金融仲介、新的産品運營方式、新的支付手段或模式、金融與商業實體或流程的更緊密結合等。第二類是網際網路金融産業政策效應,包括了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對市場制度的影響、對金融監管的影響、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等。

  楊濤表示,雖然在宏觀、中觀、微觀層面,金融創新都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許多好處,但是其根本動因,卻一直是來自於“金融廠商”基於利潤目標而進行的“金融生産函數”創新。隨著金融自由化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實體部門的需求在金融創新中逐漸落到“次要位置”,“供給創造需求”成為創新的主要模式。

  “去中心化”還難以達到

  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在業內看來,共用經濟時代即將來臨。

  “與此理念相稱,金融共用發展也變得更加重要,這裡既包括有效支援經濟共用發展的新金融模式,也包括金融自身的可持續、均衡、多方共贏式發展。發展共用金融就是通過大數據支援下的技術手段和金融産品及服務創新,構建以資源共用、要素共用、利益共用為特徵的金融模式,努力實現金融資源更加有效、公平的配置,從而在促使現代金融均衡發展和彰顯消費者主權同時,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增長成果共用。”楊濤稱。

  在把傳統金融“拉下神壇”後,網際網路金融並不需要構造一個“新的金融神話”,這是由於理論和現實的約束、傳統勢力強大、“非主流”被收編等多個因素影響。楊濤認為,對於網際網路金融來説,“去中心化”是其理想,金融“去中心”在較長時期內還難以達到,但“去中心化”的嘗試應該給予支援,從而達到共用式發展。

  而看似接近共用模式的眾籌領域,只不過是線上線下的結合。“目前眾籌融資中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採用"領投-跟投"模式,利用專業的領投人來進行項目篩選和風險控制,因此它更像是將傳統金融仲介的功能蘊含在新的投資者結構當中,而不是簡單地"去仲介化"。”楊濤稱。

網際網路金融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京天利 19.06 9.98%
2 賽為智慧 18.52 9.98%
3 天源迪科 17.00 6.25%
4 銀之傑 16.53 6.10%
5 恒生電子 62.84 5.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衛星石化 15.08 -3.52%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新湖中寶 4.52 -2.80%
4 羅萊生活 14.63 -2.79%
5 東方財富 16.47 -2.7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