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海:大數據徵信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大“法寶”
- 發佈時間:2015-05-07 11:50:06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揭牌設立網際網路金融産業園,成立貴陽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和貴陽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組建貴陽網際網路金融産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目前,貴陽的網際網路金融産業已初具規模。
網際網路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大數據徵信如何與網際網路金融契合?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對網際網路金融有什麼作用?針對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專訪了財新專欄作家劉新海。
網際網路金融給金融業帶來活力
作為依託于支付、雲計算、APP等網際網路工具的新興金融,網際網路金融逐漸被用戶熟悉和接受,是傳統金融行業與網際網路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網際網路金融把新的IT技術與金融相結合,在現代金融業中已逐步具有影響力。”劉新海説。
劉新海認為,目前,在發展規模和實際利用價值兩方面,國內網際網路金融在金融業中所佔的比重較小。而且,網際網路金融下的P2P平臺等新形態信用風險管理仍在嘗試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探索。
儘管如此,網際網路金融已成為金融業的一種新形態,滿足普惠金融的趨勢,適應了當前資訊産業發展中的剛性需求,已逐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展潛力巨大。“網際網路金融在當前資訊産業中比較流行,這是金融業不能回避的,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將給金融業帶來生機和活力,推動傳統金融變革。”劉新海説。
在大數據時代,網際網路金融呈現出的多種形式把以大數據為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和應用結合起來,構建了新的商業模式,滿足了投資、借款等不同需求。
“面對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傳統金融已經開始有動作了。”劉新海指出,三四年前,很多銀行對大數據不太上心。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逐漸成為金融新形態、大數據概念的興起,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業開始重視大數據的應用,以實現變革。
大數據徵信有助於加強風險管理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大數據徵信將成為其規範運作的一大‘法寶’,需要一個從各處收集數據並進行數據處理的大數據徵信機構。”劉新海説。
簡單地説,徵信記錄了個人或法人組織過去的信用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其未來的貸款、借款等經濟活動,徵信借助大數據技術將有助於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管理決策。目前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轉型期,徵信體系建設處於初級階段,和傳統徵信相比,大數據徵信雖面臨很多挑戰和考驗,但也是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劉新海説,徵信是金融的基礎設施,好比“先修路可以更好地發展經濟”一樣。大數據是徵信發展的新動力,作為面向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徵信新模式,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徵信利用先進IT技術,打破了信用強相關、以信貸數據為主要指標的傳統徵信模式,引入了大量的社交網路、行為習慣等信用弱相關數據,特別是對於徵信記錄缺失的人群,大數據徵信能一定程度上加強信用風險管理。
“貴陽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有很好的頂層設計,在發展大數據産業中,應進一步抓住機遇,促進網際網路金融規範發展。”劉新海説,在未來,數據量會從個人消費者數量和相關信用描述數據項維度兩個方面飛速增加,大數據技術對徵信業務的滲透性將會越來越強。當前,貴陽發展大數據産業有著特殊的新的模式,在未來的發展中,把大數據與徵信結合起來,能促使網際網路金融長足發展。
傳統徵信的基礎須進一步穩固
“目前國內的徵信處於起步階段,應進一步穩固傳統徵信的基礎,將加強大數據徵信作為補充。”劉新海認為,政府應積極發揮作用,打牢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基礎,在大數據産業發展中,可在初始階段借助行政手段把當地的信用資訊整合起來。
在發展大數據産業中,貴陽以社區、城市為單元,整合企業所掌握的行業數據及政府所掌握的衛生、教育、交通等部門數據,並結合政府開放的數據,到2017年,在貴陽市形成一個區域的塊上集聚的大數據公共平臺,創建全球首個塊上數據集聚模式。
劉新海説,類似于貴陽市“塊數據”公共平臺,在徵信方面,政府可從基礎服務入手,促進徵信機構整合個人稅收、養老基金、社保等非金融數據與貸款、還款等金融資訊,這樣使沒有貸款歷史的人也被納入徵信體系中,不僅可以穩固傳統徵信基礎,還可以為網際網路金融提供評估數據。
4月14日,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運營並完成首批大數據交易。劉新海認為,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做法新穎,是有市場需求的商業行為,為網際網路金融提供了一種新模式。在大數據産業發展中,貴陽還應繼續加強類似的大數據産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立法和個人隱私保護的配套,儲備大數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