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徵信經濟有多火

  • 發佈時間:2015-05-04 09: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婧  責任編輯:羅伯特

  

  柏可林 攝

  人無信不立。

  這句諺語的背後,是一個等待開發的千億市場,即徵信經濟市場。

  根據宏源證券預測,中國個人徵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而目前個人徵信和企業徵信的總規模僅為20億元。

  從2015年初央行放開徵信準入的八張牌照開始,一個從零到有,再到無窮大的行業正在急速膨脹。在很多人看來,徵信市場是傳統金融的最後一個堡壘,也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下一個最大金礦。

  4月28日,在2015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國際金融報》記者就見識了這一幕:任何一個從事徵信産業的人身邊,都圍滿了各類投行、基金人士。記者還是第一次發現,西裝革履的投行人士居然把媒體記者都擠開了。

  徵信經濟到底有多火?為什麼這麼火?

  龐大市場

  P2P 沒有“信貸機構”頭銜,無法進入央行徵信系統,導致這一個龐大市場對徵信處於饑渴狀態

  徵信到底市場有多大?看看P2P就知道了。

  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3月份,全國共有P2P運營平臺1728家,預計2015年總成交量將超過5000億元。

  然而,另一組數據卻也觸目驚心。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1728家中,出現問題的P2P平臺就有56家。

  雷聲不斷、規範缺失、行業偏離、數據孤立,P2P行業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劍指同一方向:徵信。

  什麼是徵信?徵信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其信用資訊,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資訊服務的一種活動。

  中國有徵信系統嗎?當然有。在放開個人徵信準入之前,我國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正規軍”只有央行徵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有限公司。

  那麼,P2P進這個系統不就完了嗎?問題就在這: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只有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才能進入央行的徵信系統。到目前為止,P2P 還沒有“信貸機構”頭銜。

  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徵信業務部總經理李奕就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P2P法律地位還沒有明確之前,P2P還不能像商業銀行、小貸、擔保公司或者村鎮銀行一樣直接接入徵信中心。

  如此一來,就導致一個後果:“P2P機構無法有效掌握借款人在各類民間機構的信貸資訊,難於識別借款人在民間機構存在的多頭借貸、惡意騙貸情況。”安融徵信總經理常勝在一次專門針對P2P網貸的徵信會議上説。

  因此P2P迫切希望進入徵信系統。有一個調查數據顯示,有近八成P2P公司願意加入央行徵信系統。

  市場有需求,央行又進不了,下放的八張民營牌照的機遇不就來了嗎?

  八家分食

  八家信用公司同時起跑,免不了相互廝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這麼多家信用分,到底該信誰的呢

  2015年1月5日,央行發佈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

  上述八家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換言之,這八家機構將成為我國首批個人徵信商業機構。

  1月5日下發的文件,1月29日,“芝麻信用”就以“急行軍”的速度率先開始了公測,隨後又宣佈與國內近3000家酒店合作開展免押金入住服務,將“芝麻分”正式應用到了金融以外的場景。此後不久,拉卡拉的“考拉徵信”也開始公測,並開始打分。

  不同的公司,打分標準不一樣。芝麻信用的“芝麻分”,是根據用戶的身份特徵、行為偏好、信用歷史、履約能力和人脈關係五個維度來評估。

  考拉徵信的“考拉分”,則包括個人和商戶兩塊,個人信用分可以在拉卡拉APP中查詢,商戶信用分則是國內首創,數據集中于一個獨立平臺。

  騰訊徵信的玩法又不一樣。4月28日,在2015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GMIC)上,騰訊徵信總經理吳丹就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展示了騰訊徵信的信用界面,在“我的信用”首頁上,有7顆星用來表示用戶的徵信總評,還可以查詢與信用相關的交易、財富、消費等資訊。

  其實,玩法不一是因為來源不一。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律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向記者介紹,依託于阿里巴巴集團和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公司擁有大量的淘寶商戶團體和消費客戶群的經營情況、資金往來資訊、消費支出數據;騰訊徵信公司則憑藉通訊軟體擁有大量與QQ、微信以及財付通相關的個人社交情況、經濟往來數據;依託平安銀行的深圳前海徵信公司擁有大量的銀行信貸資訊及支付清算數據;拉卡拉徵信公司的數據優勢則是其掌握的大量小商戶刷卡記錄和個人公共事業繳費記錄;北京華道徵信公司是最早涉足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評估和信用評級的公司之一,掌握大量與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相關的數據和資訊。

  八家信用公司同時起跑,免不了相互廝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這麼多家信用分,到底該信誰的呢?也就是,誰的信用分更可信?

  其實,不同的銀行打的信用分也不同。對此,這些新晉信用企業也不諱言。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陶然就曾表示,“如果説招行跟工行有20%的差異,我們跟螞蟻金服可能有40%的差異。”原因就是這些信用企業的採樣有線上線下的差別,有商戶和個人的差別。

  局限覆蓋

  相比傳統徵信,新晉徵信從業者思路更開闊,徵信的應用場景也隨網路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實,P2P還只是徵信市場很小的一部分。

  前海徵信中心副總經理潘叡就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現在的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的條件下,徵信應用場景已經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金融領域傳統的銀行信貸、擔保、資産管理、P2P網貸、小微企業貸款,另外還有大家普遍提到的普惠金融等原有的徵信系統中沒有的人群。

  “以往提到徵信,大家想到的就是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它相對來説比較傳統,服務於銀行的金融機構來做的信貸等服務。”潘叡認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非金融的産品,例如招聘、租房、賒購、證婚等多元化的個體信用記錄,最後它們構成了一個整體的信用經濟的全部。

  同樣,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認為(市場)有三部分。一個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第二是新興網際網路新興金融,第三是生活類的各種場景。當然,我們會和很多的合作夥伴,包括系統、供應商的平臺等。”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傳統徵信系統在當前商業環境下,難免出現局限性,比如覆蓋問題。目前中國經濟活躍群體共有8億,但是真正擁有徵信局數據的群體數量只有3億,存在5億的缺口,填補這一缺口自然就給了非傳統徵信平臺機會。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舉例説,支付寶覆蓋的人群規模已達到2億-3億人,央行覆蓋度也是3億人群,但同樣的3億人並不完全重合。“央行徵信系統覆蓋了許多高端人群,這一群體的人士不一定會使用支付寶或者選擇在淘寶上購物。”

  要提醒新晉者的是,“正規軍”有一些準備已經開始了。

  上海資信受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委託開發的網路金融徵信系統(簡稱NFCS),已經開始錄入資訊了。

  目前NFCS採集的是以P2P網貸為主的各類新型金融機構的個人借貸記錄資訊,並且向合格的金融機構開放個人信用報告的查詢服務。“截至4月20日,已經簽約的網貸機構數是537家,入庫人數目前是72.5萬人。”李奕告訴記者。

  “NFCS從開始建設之初,就是在徵信業務和技術標準採取與央行徵信系統一致的標準,為將來已經接入到NFCS的P2P網貸機構的數據能夠直接連到央行徵信系統做好準備。”李奕坦言,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旦相關監管政策落地,P2P網貸機構的法律地位明確以後,已經接入到NFCS系統的P2P網貸機構就可以更快捷、方便地進入到央行的徵信系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