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觀察家 > 正文

字號:  

P2P的救贖與自救

  • 發佈時間:2015-05-06 00:32: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P2P網貸,戴著網際網路金融、新經濟、傳統金融顛覆者等耀目光環,但自誕生以來可謂問題不斷、麻煩不斷。這一被寄予激活傳統金融之鯰魚角色的英雄,自身仍在期待盼望著被救贖與自救。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時光進入2015年5月,檢測近來一直成媒體關注焦點的P2P網貸行業,仍然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作為投資熱點,各路資本仍在追捧當中。近日,P2P網貸公司積木盒子宣佈獲得海通證券全資子公司等投資方共計84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是繼熊貓金控收購你我貸51%股權、富貴鳥千萬美元戰略投資共贏社、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組建陸金所之後,上市公司涉足P2P網貸領域的又一案例。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P2P網貸行業,投資總額大約在50億-100億元之間。“去年海通證券佈局了91金融,今年又投資積木盒子,主要是看到了網際網路金融新業態前景可期。”海通證券子公司海通開元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負責人衛冰飛説。

  憂的是這一行業仍然問題不斷,麻煩不斷。網貸之家數據顯示,4月P2P問題平臺數量較上月有所減少,但仍有52家平臺出現問題,問題平臺發生率為2.78%。從問題平臺類型來看,跑路的平臺有所減少,而提現困難的平臺有所增加,使得跑路平臺和提現困難平臺數量佔比均達到46%,另外,停業平臺為4家,所佔比例較小。

  成住壞空與病態滋長

  P2P網貸行業如此野蠻生長而又被資本看好,堪稱中國經濟當中的奇葩。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一行業到底病得有多重,摸索這一行業該如何救贖與自救,《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走訪了創業近一年並且已經盈利的網貸平臺財路通聯合創始人、CEO王崇羽。財路通(www.zlot.cn)係北京財路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獲中國電子商務協會AAA信用認證,從事P2P民間信貸業務的網路平臺。公司籌建於2013年6月,由十余位金融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的資深人士集各方面優勢資源聯袂創建,致力為中國百姓和小微企業提供國際一流的民間網路信貸服務。

  在參與創辦財路通之前,王崇羽多年來一直在網際網路行業和金融行業創業發展,財路通的創業團隊也是由來自老牌網際網路公司卓越網和金融企業平安集團兩支人馬組成。用王崇羽的話來説,整個P2P行業本身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整個行業的生存環境是亞健康的。他從佛家理論的“成、住、壞、空”四個事物發展階段,結合自身從業的真情實感,對我國的P2P行業做了一次“殘酷”的解剖。

  成,就是籌建誕生。用一句成語來形容這一階段的行業狀態,就是“人山人海”。現在這個行業從業人數眾多,朋友聚會經常一聊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做P2P的。這個行業從業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傳統線下小貸機構發展過來的希望能夠借P2P之名合法經營的企業。另外一類是之前從事網際網路的人,裹挾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業大潮中渴望一展身手。人山人海就難免泥沙俱下。如果國家對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準入有一點門檻並加強培訓,這一階段的問題不難解決。

  住,就是存續與發展階段,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八仙過海”。P2P的模式多種多樣,有些風險其實很大,比如從擔保公司或小貸機構直接拿過來的間接債權、債權端的加盟門店模式、不以成熟大數據徵信為基礎的線上債權等等。盲目追求規模,忽視風險的盲目擴張,一旦出事就沒法收場。在這一階段,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都可以成為為政府服務的監管工具,它們的介入至少能確保P2P公司經營過程的合法合規性和所披露消息的真實性。“真實”對目前的P2P行業彌足珍貴。

  壞,是走向腐朽衰敗的階段,同樣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瞞天過海”。在經營的P2P公司外面看起來都很繁榮,可突然有一天,倒掉了,跑路了。為什麼在這些公司走下坡路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徵兆呢?這種預告顯然只有監管部門才有可能發佈。就像證監機構會為出現異常的股票標注ST,來警示投資風險。而P2P沒有這個過程,直接一步就到倒閉的狀態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P2P行業本身是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它吸納的每一分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貸出去的每一分錢是幫助小微企業和個人渡過難關的救命錢,做的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事。當正規經營的P2P平臺出現經營困難的時候,政府是應該擇優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而這些目前顯然是缺失的。

  空,就是最終的消滅,對企業來講,就是破産清算,用一句成語形容就是“泥牛入海”。當下的P2P行業有個特點——“活得起,死不起”。試想如果某P2P公司突然倒閉,已經放出去的借款誰來負責後期的服務和催收?理財人的權益如何保障?這樣的“硬著陸”只會導致大家都成為輸家。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可以針對未完結債權指定承接機構,負責後續所有事宜,成本未見得很高,甚至市場可以自行消化這部分成本,皆大歡喜豈不更好。

  總之,這個行業有投機者,更有非常真誠的從業者。王崇羽相信,妥善的監管政策可以引導這個行業會逐漸往健康的方向發展,而眼下這樣善不獎、惡不罰、優不勝、劣不汰的窘況決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徵信之痛

  徵信,對於P2P平臺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業內人士稱,信貸才是P2P的未來,只有解決徵信問題,才有未來。但面對眾多的徵信機構,以及碎片化的資訊,P2P平臺也有些迷茫了。與此同時,當前即便是國內領先的徵信機構,也未能解決數據共用的問題。

  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各類徵信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在近日召開的“中國P2P網貸徵信發展高峰論壇”上,徵信機構、大數據服務機構眾多,十分活躍。目前,尚無官方數據表明我國共有多少家徵信機構。據央行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各類徵信機構150多家。

  但據多家平臺負責人反饋,雖與多家機構合作,但發現無論接入哪家評分或徵信機構,始終無法完美匹配。同時,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徵信公司很多,卻不知選哪家。沒有一個機構能夠提供一份很完整的徵信報告,P2P平臺需要綜合參考多份報告。

  據了解,在央行的徵信系統,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係的只有3億人,佔比不足25%,且P2P平臺目前未能納入央行徵信系統中。於是,眾多P2P平臺將目光投向民營徵信機構。但是,當前整個行業在徵信接入方面,遇到了瓶頸。

  P2P網貸行業的徵信難點在於,一方面出於隱私或利益等考慮,平臺之間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數據資訊,越是大的平臺越是如此。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資訊共用,其實很難。“工商銀行積累了全中國8億人的資訊,為什麼要跟一個小P2P平臺共用?”他進一步表示,“再説,如果某個借款人在我這逾期,我可能會對此保密,為的是他可以從別處借到錢,把我的錢還了。金融玩的就是擊鼓傳花遊戲,誰都不想成為最後的接棒人。”

  另據透露,某國內知名徵信機構接入了眾多P2P平臺、小貸公司、擔保公司,但這些企業在及時更新、上傳數據時往往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

  另一方面,匯集了大量資訊的中央數據庫,也存在安全性、駭客攻擊、資質(牌照)等問題。只有解決徵信問題,才有未來。2015年將是徵信發展元年。

  去擔保化何以進入誤區

  我們知道,從國家的層面一直在強調P2P去擔保化,讓投資者有風險意識,讓大家知道P2P投資是有風險的,不能100%保底。但幾乎所有P2P公司都在承諾本息保障。為何P2P公司要所有風險自己扛呢?

  王崇羽回答説,這説明政府在做投資者教育,只是有些前置了,説它前置是因為監管後置了。先把行業監管起來,再去告訴投資者怎樣甄別投資方向才是有效的。否則在權威數據披露缺失的情況下,即便投資者了解甄別的方法,仍無從判斷。這樣的投資者教育是沒辦法落到實處的。

  國外的P2P企業其實只是一個資訊仲介平臺,每個投資者投了標以後要自己承擔風險,平臺提供的只是借款人資訊和方法論。而在中國,在沒有監管部門提供信任背書的情況下,純粹的資訊仲介是無法取信于老百姓的。但實際上如果風控不到位,幾家P2P可以真正的保本保息呢?不過是被市場綁架後開出的空頭支票而已。唯有真正做好風險控制,才能為理財資金提供有效的保障。

  記者獲悉,去年財路通初創時,和風險投資商接觸比較多,但那時風投對規模的片面追求使得財路通望而卻步,隨即將關注點轉向企業自身經營。,踏實做事,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良性增長。從今年開始風投的關注點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更多關注模式和風控,從側面反映出行業的浮躁氣氛在逐漸趨於理性。財路通將一如既往,本著專業、誠信、透明的理念,專注本分,通過網際網路繼續把金融融入百姓的生活。

  (圖)財路通聯合創始人、CEO王崇羽從佛家理論的"成、住、壞、空"四個事物發展階段,結合自身從業的真情實感,對我國的P2P行業做了一次"殘酷"的解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