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微信下了一步什麼棋

  • 發佈時間:2016-02-17 08:32:06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騰訊15日發佈公告稱,自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轉賬功能停止收取手續費,但同時對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特別是讓還沉浸在春節搶紅包熱情中的用戶們深感不快,同時擔心第三方支付的免費時代是否將要結束。

  微信提現收費,銀行惹的禍嗎

  “本來收點手續費也沒什麼,但這種非要把錢‘綁’在微信的感覺很不好,現在連銀行轉賬都開始免費了,怎麼微信還反過來收費了?”北京白領齊小姐的話,代表了諸多用戶的觀點。

  對此,微信支付也説著自己的“苦衷”。騰訊有關負責人坦言:“用戶每次通過銀行賬戶往微信充值時,銀行會收取手續費,在提現時,部分銀行會再次收取費用。隨著業務激增,鉅額成本對我們而言都已經難以承受了。這次調整也是希望能補貼一部分成本。”

  不過,微信的“好意”似乎並未能獲取公眾的理解。畢竟對習慣了“免費午餐”的用戶來説,收錢就不是好事。

  事實上,騰訊表態並非虛言。記者從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了解到,目前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機構取現,大部分銀行都不收費或收費很低;但從銀行往裏充值轉賬,肯定要給銀行交易費。之所以普通消費者感受不到,是因為支付機構大多采取向商家收費的方式平衡成本。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微信此舉也是“一箭雙雕”,不僅意在填補成本,而且有助於微信支付的場景拓展和實現資金體內迴圈。

  轉賬免費、提現收費,微信下了一步什麼棋

  業內人士介紹,第三方支付機構“提現”是指將客戶在支付機構開立的虛擬賬戶中的資金轉入綁定的銀行卡上。這對客戶支付、理財、發紅包等使用功能沒有多大影響。目前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百度錢包在內的幾大支付機構中,轉賬、支付、紅包、理財等功能均為免費。

  微信支付的理由是,隨著微信支付用戶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銀行手續費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微信希望通過策略調整補貼一部分鉅額成本。

  關於鉅額成本,不少銀行業內人士有些“不服氣”。一家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銀行向微信支付、支付寶這樣的機構收取的提現手續費並不高,大約在千分之一。“為了導入更多客戶、獲取資金沉澱,有的小銀行可能會收取更低的手續費。”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微信支付對提現功能收取手續費,其目的可能是希望資金沉澱在微信體系內,進行內部迴圈,尤其是今年春節期間,不少人搶紅包,微信平臺沉澱資金比較多。

  另外,央行之前也明確指出,支付賬戶沉澱了大量客戶資金,加大資金流動性管理壓力和跨市場交易風險。專家認為,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微信支付此舉是想通過提現收費先行做好資金沉澱的準備。

  第三方支付的

  免費時代要結束?

  “通過收取手續費,迫使客戶資金沉澱在自己平臺上,這多少會影響客戶體驗,這樣的做法有些狹隘。”郭田勇説,“微信支付應該開發更多應用場景,用優質、創新的服務吸引消費者,而非採取手續費的方式限制客戶轉移資金。”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説,任何一家企業的收費行為,必然是基於成本分攤機制,特別是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在推廣前期有大量優惠,累計了足夠的客戶量和業務量後開始收費,這並不奇怪。

  以微信支付為例,該服務已有線下30多個行業、30萬家門店支援微信支付,這將帶來更大的用戶黏性、增長空間。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陳莉表示,一方面基於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在逐步放開收費標準,微信發展自身金融業務的壓力不小,微信支付收費政策的推出也是競爭態勢下的選擇。“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也要承擔自身成本,免費可能不會是各平臺維持業務的長期手段。”

  也有專家提出,第三方支付要實現“叫好又叫座”,企業需要創新服務。與其挑戰消費者“免費為上”的理念,不如平臺創新模式將成本逐步嫁接轉移到其他業務之上,消費者將免於直接承擔這些成本。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