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平臺數量達到1263家 如何在規範中成長
- 發佈時間:2014-10-09 05:20:1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P2P網貸平臺發展“冰火兩重天”的狀況引發了市場關注。一方面是行業的高速成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6月,全國P2P網貸平臺數量達到1263家,上半年成交金額近1000億元,預計全年累計成交將超過3000億元;一方面是頻繁發生的“跑路事件”:截至7月份,P2P網貸平臺“跑路”的企業超過150家,去年以來幾乎平均每個月都有六七家P2P平臺“跑路”。
P2P被視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其“野蠻生長”帶來的風險也引起各方重視。P2P等網際網路金融該如何在控風險的同時健康成長?
監管腳步漸近
國務院近期發佈的《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儘快出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相關指導意見和配套管理辦法,促進公平競爭。這意味著P2P行業目前的生存狀態將會改變。
P2P是一種利用網際網路撮合借貸交易的模式,其核心是有貸款需求的人和有借款需求的人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交換供需資訊,並達成交易。2013年開始,這種網際網路借貸模式在我國迅速發展。目前,P2P行業不僅有網際網路金融巨頭的身影,一些傳統商業銀行也開始涉足這一行業,如:小企業e家、民生易貸、金開貸、陸金所和小馬Bank等。對市場嗅覺最為靈敏的風險投資也大舉進入,目前風投看上的P2P平臺已超過30家。
伴隨著迅速擴大的P2P市場,風險也在積累。近期,P2P平臺紅嶺創投爆出1億多元壞賬,一些成立時間短、平臺自行擔保、採用資金池模式的P2P平臺加速倒閉。由於行業不規範,更有一些涉嫌非法集資的公司和平臺充斥其中,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同時,也引發市場對P2P行業前景的擔憂。
針對越來越多的風險事件,中國銀監會創新部副主任楊曉軍日前透露了P2P監管的導向:“不碰錢”、第三方託管、設門檻、重透明和強自律,即P2P機構自身不承擔信用轉換、期限轉換、流動性轉換的職能,與客戶資金嚴格隔離,實行獨立第三方託管,並要求有一定的從業門檻。充分資訊披露和風險揭示以及行業自律也在監管導向之中。
自律與他律結合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要有誠信意識。”中國人民銀行調統司副司長徐諾金日前在2014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北京)峰會上表示,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要有所差別。與傳統對金融機構“發牌照”的方式相比,他建議對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採取“註冊制”的方式,但誰來承擔審查、登記、管理,誰來監管資訊披露的真實性等細節,還有待探討。
在監管層出臺相關規則的同時,為應對行業潛在風險,行業自律也極為重要。“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也要實行行業自律,按照誠信的原則,把信用不良的企業排除在外。”徐諾金説。
目前,一些地區已經在探索建立行業自律組織,今年5月,廣東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成立,對於協會成員經營行為進行了規範,入會前也實行嚴格的審核程式。去年年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髮起成立了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委員會,目前,其他地區的相關協會也在籌備當中。據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也將成立網貸行業協會,給P2P平臺劃出産品登記、資訊披露和資金託管3條自律紅線。
對於P2P企業自身來説,最重要的自律之一就是把好風控關。P2P平臺金信首席運營官安丹方表示,P2P行業需要安全和標準化的産品,這一標準化包含風控、技術、法律、合作和支付結算標準等多個方面,通過設立統一的標準才能實現産品的透明化。還有專家建議,P2P行業應該有類似于A股上市公司標準化的資訊披露機制,提高其透明度。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業只有堅守底線思維、不片面地追求發展速度,以風險控制為核心進行創新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