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觀察家 > 正文

字號:  

業內反思互金平臺頻出問題原因:行業前期發展太狂熱

  • 發佈時間:2016-04-18 16:4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央廣網財經4月18日消息 (記者 馬繼鵬)近日,國內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被調查,這個在去年還風生水起的行業目前普遍遭到投資者的詬病。業內人士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稱,前期成長速度過快是互金行業頻頻曝出問題的主要原因。

  “2013年的6月13日是餘額寶上線的日子,之後網際網路金融有點像零度的水被燒開到100度的感覺。” 銅板街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俊在談到近期互金行業亂象時説,之前網際網路金融有多麼大紅大紫現在就有多少麻煩。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國內P2P行業運營平臺數量已達2595家,比2014年底增長超1500家,絕對增量超過2014年。

  “美國的Fintech公司做了七、八年公司才一百人左右,業務規模是中國國內很多公司一兩年的規模。”何俊稱,在整個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沒有人真正在乎風險控制,很多平臺打著網際網路金融或普惠金融的旗幟幹違法的事情。

  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整個互金行業發展猛奏高歌,大家忽視了規範。其中有監管不到位、企業主體違反規定的原因,也有投資者風險防範意識弱的問題。

  何俊指出,國內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在國外其實叫“Fintech”,只是一種將網際網路、大數據等IT技術用於金融行業的工具,但這個概念流入中國後被神話,很多人認為網際網路可以改變任何東西。

  “網際網路能夠改變什麼東西?!能夠改變的只有效率。”何俊説,速度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太快了就容易忽視風控問題,這是很多網際網路人士常犯的錯誤,如果過分的把速度放在第一位,行業的風險就發生了。

  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光華法學院教授李有星對央廣網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站在法學的角度反思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網際網路金融的實質就是沒有資質的人做金融。

  “目前的狀況是網際網路金融游離于法律框架之外,風險極其巨大。” 李有星説,現在的網際網路金融很多都是民間借貸“線上化”,但民間借貸本身缺乏立法,應該借此契機將網際網路金融監管上升到制度層面。

  “目前P2P領域頻頻出事是因為政府在前期沒有介入,沒有盡到監管責任,因而一下子跳入到了刑事犯罪的領域。” 李有星指出, 金融網際網路不存在市場準入的問題,但要設計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市場準入、業務規則、資訊披露和禁止底線等等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