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觀察家 > 正文

字號:  

如何遠離不靠譜P2P平臺:合規與風控不能忽視

  • 發佈時間:2015-12-24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指導意見的細則出臺已指日可待,留給平臺合規化的時間也不多了。待細則出臺,就會有明確的紅線,有消息稱細則實行負面清單制。

  合規化第一條,便是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投資者選擇有資金託管的平臺好處一目了然。P2P平臺觸碰不到資金,不會有資金池之憂,也就不存在卷款跑路的風險。投資者也不用擔心在年關突然踩雷,本金全無而睡不好覺了。

  需要提醒的是,界面新聞發現,現在多數平臺在未能實現託管,但卻號稱與銀行有合作。

  仔細一看,是存款準備金、風險準備金(或類似別的名目)在銀行存管。

  這完全是兩碼事兒。風險準備金的存管,只是在銀行開個賬戶把錢存進去;第三方存管制,指的是投資者的投資資金在銀行存管,投資者在銀行有一個自己的賬戶,銀行根據指令將資金轉給借款人,整個交易的過程跟平臺沒有一點關係。

  因此,有第三方存管的平臺,投資者註冊時往往會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在P2P平臺註冊賬戶,第二步是在銀行開一個弱實名賬戶。在積木盒子平臺投資就會如此,操作起來顯得較為繁瑣,但會讓投資者更為安心。

  網貸之家對界面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的平臺在70多家,佔比近3%。顯然,這個比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這70多家中,目前也只有積木盒子與民生銀行真實實現了系統對接,其餘均為簽屬了存管協議,系統對接正在開發之中。

  合規化第二條,P2P明確仲介性質,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

  自從指導意見出臺明確P2P的仲介性質後,越來越多的平臺已經很少用平臺進行本息保障的字眼來進行宣傳了。考慮到若無本息保障難以安撫投資者,不少平臺會與第三方擔保機構,宣傳為由第三方擔保機構進行擔保本息保障。

  事實上,多數平臺的第三方擔保機構與P2P平臺存在關係,屬關聯擔保。如何判斷是否關聯擔保,可通過前文提到的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進行查詢。查詢二者股東之間的關係,一般就很容易看出來。

  未來,P2P平臺將漸回歸真正的仲介,理性的投資者需要清楚的是,連銀行的理財産品絕大部分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那麼投資P2P時,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也將會承擔一定比例壞賬的風險。

  “兜底王”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硬扛近5億元壞賬,已讓平臺實力受損。該平臺推出的金融超市本標板塊已明確表示,不進行本息墊付。

  除上述兩條外,不少P2P平臺在合規化方面,還在儘量做其他的努力,希望能與監管政策靠攏。包括增加註冊資本金、與會計事務所合作、與保險公司合作等事項,總之希望以各種方式自證清白。

  在P2P行業發展初期,註冊資本從數百萬到數億的平臺都有,有消息稱,P2P註冊資本可能會有個標準,門檻可能是3000萬元-5000萬元,這意味著百萬級別的平臺或不合規。因此,不少平臺增加了註冊資本金。

  平臺聲稱與保險公司合作,這一點含金量並不高,保險公司通常是保障支付過程中的資金安全問題。目前還未出現對項目的兌付進行保險的産品。

  還有平臺請來會計事務所,對平臺的財務數據、年報進行審計,並將財報公開,此舉利於平臺數據的陽光化。

  當然,合規的核心依然是資金託管和平臺的仲介屬性。選擇了更合規的平臺,投資者就相當於遠離了跑路平臺、自融平臺和惡意詐騙平臺。

  此外,還要看P2P平臺的風控能力。

  帶有金融屬性的P2P平臺,在業務能力上,風控能力是重中之重。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平臺的風控能力呢?首先看看是誰在做風控,即高管背景。

  高管背景十分好查,通常在平臺官網上的“關於我們”這一欄中可以查詢到,但也不會只看平臺官網的資訊。

  界面新聞在近期測評部分非P2P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時發現,有平臺根本沒有高管資訊這一欄,甚至公司高管沒有任何一個人曾在公開場合發表過言論,沒有人接受過媒體的採訪,公司的軟文卻有數十篇高挂網上。也就是説,我們完全不知道是誰在經營這家公司。

  還有一種情況,有高管團隊一欄,但高管名字是英文名,過往經歷也語焉不詳,連此人的熟人看完後都不一定知道説的就是這個人。

  這兩種情況都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通常是高管深知平臺不合規,不希望出了事情擔責任,因此無人出面為平臺站臺。對待這些平臺就需要特別謹慎了,建議剔除出投資備選名單中。

  在正常披露高管團隊的平臺資訊中,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篩選。

  首先要看高管中金融從業者出身的比例多大。網際網路金融當下準入門檻不高,部分平臺高管層只有一個金融出身的高管,其他更多的都是網際網路、技術、行銷出身的人才。這個比例顯然不夠,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只是實現的手段,行銷也是輔助平臺成長的方式,金融才是其核心本質。

  “很多企業高管是從技術端或其他端跨界進入金融的,還不知道這個行業的風險有多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就如此評價部分跨界的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界面新聞測評過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中,發現有不少平臺是重技術重行銷輕風控。

  紅嶺創投在遭遇數個壞賬後,深知風控的重要性,在銀行挖了數十位中高層前來進行風控把關。且不説效果如何,這種努力是值得認可的。

  再看重點負責風控的高管,原就職單位,從業時間長度。當然,此前就在銀行負責風控的最佳,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有豐富的線下小貸從業經驗者也可。

  在查看完高管背景之後,風控的另一要點便是如何審核與把關項目。

  在這方面,任何平臺都會一道一道把自己具體的項目審核過程形容得天花亂墜,像是沒有一筆壞賬會逃得過我們法眼,所有的項目都是優質項目一樣。

  這些形容無非是實地調查,借款項目通過率低,擔保機構核查,平臺復查等等……不是平臺內部負責這塊業務的人,很難判斷在過程中平臺對項目的審核執行的嚴格程度,隔著千山萬水的投資者更難分辨。

  那麼,這些方式究竟靠譜嗎?只能説一句,在經濟低迷期,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壞賬不可避免,投資者要抱有這個心理準備。

  可以細想一下,如果項目本身優質到可以以更低的資金成本在銀行借到錢,那還跑到P2P來高息借款做甚呢?

  部分P2P平臺還會面臨另一個風險——流動性風險。

  業內專家告訴你,平臺的流動性風險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P2P平臺若是純仲介性質,沒有資金池,就根本不存在什麼資金的流動性風險,投資者與借款人資金只會一對一的流動。若項目出現逾期,平臺會有備付金。

  當然,需要關注的流動性風險是債權的流動性風險,即平臺是否提供債權轉讓服務,或債權轉讓渠道是否通暢。若收益權憑證無法流通,轉讓範圍受限,流動性不強,則投資者很難做到提前贖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