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第三方支付續牌大考:或將分級監管 傳統業務謀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5-16 11:16:12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馬文婷 余雪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年5月,首批獲得央行牌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牌照到期的“續牌”大考。距離初次發牌已經過去了5年,這期間,支付行業已經由單一的業務形態,跨入了多元化業務時代,而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第三方支付牌照收緊將成為定局。

  □事件

  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到期

  從2011年至今,央行共發放了8批270張支付牌照。截至今年5月,首批27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牌照期限將滿,監管層對於27家支付機構續期情況備受市場關注。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3月之後,支付牌照的申請已經基本暫停。

  京華時報記者日前從部分首批獲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了解到,早在去年年底,這些首批獲得牌照的機構已經按照要求提交了有關材料,目前仍在審核期,目前央行尚未公佈續牌機構名錄。

  市場普遍認為,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問題的暴露,牌照收緊將是大勢所趨。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牌照何時展期,而在於行業企業原有的灰色産業鏈能否被打破,企業自查自清後,能否順利合規發展。

  對於牌照能否按期下發,有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記者,首批第三方支付機構相對而言運營情況較好,預計拿到續牌的可能性都比較大,但是對於第二批或者第三批支付機構,則不排除出現吊銷牌照的可能性。

  記者了解到,此前,已經有上海暢購、浙江易士和廣東益民旅遊休閒三家支付機構因違規被央行吊銷了牌照,預計隨著續展工作的進行,或許將有新的公司無法繼續開展業務。

  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對記者坦言:“真正在做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是肯定能拿到牌照的,最多就是允許經營的內容稍微有點變化,比如預付費卡如果做得不好,那可能這方面的業務不讓做,但是有一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拿到牌照之後幾乎沒有從事第三方支付的工作,只是為了牌照而申請,則這種機構續牌的可能性很小。”

  □延伸

  支付機構或將分類評級監管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發展多年,問題充分暴露後,監管也在收緊。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的鋪開,第三方支付也被列入其中。

  分類評級是眼下支付機構最為敏感的一件事。根據相關辦法要求,支付機構將被劃分為5類11級,實行差異化和針對性監管。如果多次出現D、E類評級,將被暫停支付業務,直至登出牌照。

  記者了解到的資訊顯示,支付機構的分類評級指標包括監管指標和自律管理指標,其中監管指標包括客戶備付金管理、合規與風險防控、客戶權益保護、系統安全性、反洗錢措施、持續發展能力6項。而自律管理指標則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制定並上報央行。

  一位總部位於上海的支付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著手自評工作。因為央行要求各家支付機構先進行自評,再向央行進行彙報,最後由央行進行評級。

  此外,多位人士指出,監管已經明確行業鎖緊,隨著風險的暴露,不排除縮減行業從業企業可能性,預計行業門檻會逐步提高。

  □現狀

  傳統業務盈利空間小

  一方面,監管重拳頻頻,違規套利空間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激烈,支付業務的利潤已經非常低,傳統單一盈利模式難以立足。

  一位總部位於杭州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第三方支付機構競爭充分,行業競爭激烈,本身的利潤就非常低,因此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在謀求轉型,原來的單一收單、支付等業務已經不掙錢了。“例如,9月份就要開始實施新的刷卡費率,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也將加劇行業洗牌和優勝劣汰。”上述人士表示。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員吳慶看來,第三方支付這種轉變,也是央行所鼓勵的多元化發展。其實現在消費者已經能感覺到第三方支付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很多人都在採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未來在不同的場景裏,每個消費者可能會使用多種支付方式。

  □影響

  尋求線下場景拓展

  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馬韜告訴京華時報記者,依據獲取資源的不同,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發展路徑呈兩極化方向發展,一是橫向的綜合化平臺發展方向,二是縱深的垂直化發展方向。但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金融卻成為巨頭們的一致選擇。一些行業積累較深的多數支付機構已進入了“支付+”時代,從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大型支付機構來看,都開始將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疊加到消費場景之中。

  以傳統支付巨頭支付寶為例,其背後的螞蟻金服以支付寶為基礎,將金融服務注入線下場景,建立起一個包含支付寶、螞蟻聚寶、芝麻信用等在內的全業務佈局的網際網路金融帝國。騰訊依託微信在移動端的龐大流量平臺,在支付、理財等業務上大舉發力。

  與此同時,各家巨頭都開始覬覦體量更為龐大的線下場景。例如,2014年底,萬達與快錢的戰略並購完成後,快錢也已形成了整合支付、理財、信用支付、增值服務在內的綜合化網際網路金融服務體系。如今,快錢與萬達結合後的路線已經很明確,萬達覆蓋的商業廣場今年將達到1600家,快錢與萬達就是將這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與線下消費場景相結合,把金融服務提供給線下百億人次的消費流量之中。

  □展望

  規範市場大浪淘沙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市場快速發展。央行數據顯示,第三方支付方面,2015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路支付業務821.45億筆,金額49.4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51% 和100.16%。

  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業務也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末,共有161家機構接入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2015年,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共處理業務29.66億筆,金額27.7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0.92%和56.03%。日均處理業務819.21萬筆,金額766.75億元。

  挖財信用卡管家的用戶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挖財信用卡用戶POS機刷卡筆數環比下降2.27%,同時每人平均線上信用卡刷卡筆數環比上升5.77%。

  不過,快速發展背後,第三方支付市場各類風險事件也不斷涌現,POS機濫發、虛假商戶、資金二清等問題屢見不鮮。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支付機構進行有效的分類監管將是大勢所趨。支付機構分類管理的思路,有利於進一步調動支付機構發展的積極性,風險管理、系統安全等綜合指標水準高的支付機構未來的業務空間將會更大,業務不規範、管理薄弱的支付機構發展會更加艱難,甚至退出市場,這將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未來監管有望進一步加強

  川財證券研報認為,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第三方支付機構獲牌之後的長效管理,包括嚴格支付機構市場準入,鼓勵現有機構兼併重組、持續發展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實施支付機構分類、分級監管等具體措施,促進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良性競爭。

  一位曾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工作的人士表示,牌照續展過程中,續牌工作完成之前,新增牌照企業的可能性非常低。預計牌照數量、企業業務範圍都將嚴控,機構預增加新的業務範圍仍具有很大難度。

  在他看來,隨著監管加強,一些中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會被兼併或者直接被淘汰。目前已經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嘗試轉型,嘗試增值服務或者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此外,近年來,各家第三方支付平臺還通過不斷完善線上、線下支付場景,一些創新可能出現。

  對於備受關注的收單業務方面,預計第三方支付公司會採取“薄利多銷”,以量衝價,或者打通産業鏈,提供增值服務。

  此外,還有分析人士指出,監管調控之下,行業洗牌之後,第三方支付朝著安全合規方面發展,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商業模式上能有更多的創新,第三方支付在拓展線上、線下支付場景的同時,普通消費者未來能有更多便捷的支付方式、支付體驗。

第三方支付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石基資訊 28.20 5.11%
2 國民技術 9.55 4.49%
3 中科金財 21.45 4.08%
4 西藏旅遊 16.43 3.86%
5 信雅達 10.59 3.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上海鋼聯 74.30 -3.19%
2 東方財富 16.47 -2.72%
3 天喻資訊 10.80 -2.44%
4 新國都 27.98 -1.58%
5 天晟新材 6.22 -0.8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