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喜耕田”的科技“套餐”

  • 發佈時間:2016-02-06 0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春走基層

  森田煙葉家庭農場、耕田農機專業合作社、豐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西拐莊村一處大院門旁挂著的三個標牌格外顯眼。走進寬敞的院落,如同走進農機展覽館:各種型號的拖拉機、翻轉犁、旋耕機等通用機械有序擺放;中耕植保一體機、起壟施肥一體機、刨窩機、覆膜機、移栽機、煙葉採摘機、煙稈拔除機等煙草專用機械一應俱全;還有院墻邊上那整齊劃一地停放的幾臺大型現代化農機更是令記者目不暇接。

  1月27日,農曆臘月十八,記者在這個大院裏見到了被鄉親們譽為“喜耕田”的“掌門人”楊森田。老楊撫摸著一台紅色的拖拉機,打開了話匣子:“這些都是我的‘寶貝疙瘩’,搞現代農業離不開機械化,我這裡有大小農業機械30多臺套。

  記者與老楊聊天了解到,他從7年前開始種植黃煙,剛開始也沒啥經驗,僅種了三四畝地就把一家人累得夠嗆。加上成本高,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幾個錢。“我們這兒長期勞動力緊缺。到收穫季節,正是用工多的時候,黃煙農場經常雇不到人。從工人工錢上就能看出來,去年我們這裡煙葉採摘工的每天工錢‘起步價’就到了120元,還要管一頓飯。”楊森田説,令他苦惱的還不止這些。

  “以前都是人工採摘,摘下來的煙葉要打上捆,一趟趟抱到地頭。人在地裏來回趟地走,那些還沒摘的葉子很容易就被碰斷了。抱著煙葉,人也顧不到腳底下,掉地上的葉子就踩在土裏,白瞎了。現在有了採摘機械,不但省時省力,效率還高,每畝地平均光減少損失50多元。”老楊告訴記者,自從用了整套機械,收入也是節節攀升,2015年,他的農場糧經作物純收入就達210多萬元。

  “機械化”“科學技術”是楊森田提到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他用科技“套餐”種地——輕簡化栽培,其中運用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收穫等多項新技術。楊森田每年都把玉米秸稈粉碎還田,這不僅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避免了耕地板結,還培肥了土壤地力,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

  學會了運用科學種田,機械化耕作、採摘的老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千畝黃煙的家庭農場主,是當地響噹噹的“名人”。除了種煙,他還種了500畝糧食作物和180畝藥材。“小麥、玉米從種到收全都是機械化,就連難度最大的煙葉採摘環節也用上了機械”。老楊滿臉喜悅的告訴記者,為了提高農機具的使用效率,他還聯合了10幾個農機戶註冊成立了森田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農機合作社服務的地塊已達3500多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