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中老年人玩收藏須防騙子

  • 發佈時間:2016-02-22 09:15:53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王春  責任編輯:胡愛善

  “打得好!”近日,浙江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徐加愛對海寧警方偵破的一起特大通訊網路詐騙案作出這樣的批示。

  1月20日深夜,浙江海寧警方動用7輛大巴車,100多名警力,將在安徽合肥、江蘇昆山抓獲155名涉嫌通訊網路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押解回海寧, 打響了浙江警方“春雷”行動的開官之戰。在省公安廳和嘉興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援和辦案指導下,海寧警方已初步查明,該團夥已在全國各地涉案3000余起,詐 騙金額高達上千萬元,是嘉興公安史上破獲的最大一起通訊網路詐騙案。

  七旬老伯借錢買“收藏品”

  2015年11月初,家住海寧市黃灣鎮的徐老伯焦急地來到海寧市公安局尖山派出所:“之前有個公司打電話跟我説要幫我拍賣‘收藏品’,但到現在都沒聲音,你們幫我去問問看。”民警越聽越蹊蹺,懷疑徐老伯被人騙了。

  為探明情況,民警跟徐老伯回家。玉璽、羊年銀條、《清明上河圖》……徐老伯掏出了一件件“寶貝”,民警一看就覺得這些東西不值錢。

  徐老伯講,2015年5月初,有一名自稱上海某公司的小李打來電話,説他中了該公司的三等獎,獎品是玉璽,公司可寄給他或者幫忙拍賣,拍賣價4萬多元。徐老伯表示讓對方拍賣。

  小李説,“拍賣的話要交一筆1000元的入會費。”錢以貨到付款的方式支付。收到對方寄來的快遞後,徐老伯交了錢,快遞裏裝著一份紀念品。之後,小李又以需要保證金、保管費等各種理由讓徐老伯先後交款近1萬元。每次付錢時,快遞裏都有一些紀念品,徐老伯都小心保管。

  2015年6月初的一天,小李突然打來“緊急”電話:“我公司被盜了,還好玉璽沒被偷,放公司不安全,我給你寄過來。”徐老伯付錢後,果然收到 一方玉璽。隨後,小李又稱公司業務火爆,排隊客戶很多,問徐老伯要不要升級,可優先拍賣,徐老伯又交了升級費。前後交了將近2萬元之後,小李就人間蒸發 了。

  直到2015年9月,另一名自稱A公司的小宋打徐老伯電話問:“你手頭有沒有收藏品?我們是有國家資質的拍賣公司。”

  “有的,我有很多!”徐老伯一聽馬上興奮了。小宋繼續説,“你把藏品證書號碼報過來”。徐老伯趕緊把玉璽、畫等“收藏品”的號碼報了過去,小宋告訴他這些“收藏品”價值30多萬元,這可把徐老伯樂壞了。

  拍賣費、保證費……這一次,小宋又以公司拍賣需要各種各樣的費用為由,讓徐老伯付錢,依然是通過快遞貨到付款方式支付費用,每次寄來的快遞裏, 也都有紀念品。為了將“收藏品”早點高價賣出,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徐老伯又先後10多次交給公司近6萬元。而這些錢,都是他東拼西湊借來的。

  犯罪團夥被連鍋端

  立案後,海寧市公安局反通訊網路詐騙雲中心迅速介入,聯合片區刑偵隊、派出所等多警種精幹力量,迅速展開闔成偵查。

  徐老伯每次都是通過快遞付錢,警方根據線索,很快查到了快遞寄出點。一名姓何的男子浮出水面,圍繞何某的資金情況和關係情況,警方鎖定了賬號最終使用者,正是騙徐老伯的A公司在使用。

  2015年11月下旬,海寧警方派出調查組,奔赴安徽合肥展開工作。在一個産業園區的指示牌上,偵查員看到A公司的辦公地點分佈在4樓和6樓, 但公司門口卻無任何明顯的標牌,每天門窗緊閉十分神秘。通過週邊調查,這是一家經過正規註冊的公司,負責人是郭某,內部有回訪、物流、核單等多個部門。

  在摸清了A公司的組織架構和人員詳情後,偵查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經過正規註冊的B和C公司也與A公司進行著同樣的“業務”,B公司的負責人是淩某,C公司的負責人是陳某,每家公司都有幾十名員工,且往來十分密切。

  將所有資訊匯集到一起後,調查組有了更大發現,公司幕後還有一名住在江蘇昆山的嫌疑人符某。偵查員立即前往江蘇昆山,很快摸清了符某的活動規律。

  查清了詐騙公司的窩點、倉庫和骨幹成員的落腳點後,收網時機已經成熟。

  1月18日晚9時許,海寧警方派出100余名增援警力趕赴合肥待命。次日下午1時許,公司骨幹嫌疑人全部進入公司。“行動!”隨著指揮部一聲令下,多路抓捕組分頭同步行動。

  “警察,都不要動!”面對突如其來的民警,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愣在原地不敢動了。快速控制、核查身份、馬上帶離……一路抓捕組頃刻間就完成了A公司的抓捕任務。其他幾路抓捕組,也在同一時間傳來捷報。

  公司窩點和倉庫被端後,符某等多名嫌疑人也在江蘇昆山落網,整個抓捕行動圓滿落幕。

  符某之前跟別人做過詐騙行當,發現很“賺錢”就決定單幹。他聯合犯罪嫌疑人郭某等,在合肥註冊成立了A公司,表面上是經營電子商務。漸漸地,A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符某等人又聯合新合夥人,相繼成立了B和C公司。

  然而,正當他們想要“大展宏圖”時,卻等來了一副副冰冷的手銬。

  騙子為何覬覦中老年人

  尖山派出所的民警很熟悉受害人徐老伯的情況,他今年72歲,腿有些殘疾,一直獨身,跟著大哥過日子。2014年底,他看到電視購物上的膏藥保健品廣告,便買了很多膏藥想醫好自己的腿,可吃了沒效果,就找民警幫忙。

  徐老伯沒什麼錢,買保健品的錢都是四處借來的。民警後來找到了電視購物銷售方,通過協商後,幫徐老伯拿回了兩萬餘元的購貨款。

  照理徐老伯應該“吃一塹長一智”,但是這次,他又被騙了。

  杭州的一名受害者,今年已經82歲。民警走進受害者家裏,發現各種各樣的保健品、收藏品幾乎堆滿了整間屋子。老人告訴民警,他和子女分開居住,他們工作都挺忙,隔三差五會打電話來問候一下,但是見面機會不多。即使見面,也就是和晚輩們一起吃頓飯。

  “我們告訴他已經上當受騙後,他還固執地認為,手裏的‘寶貝’肯定可以賣出好價錢。其實很多受害人依然希望這個故事是真的,但夢終有醒的一天。”民警感慨道。

  為什麼犯罪嫌疑人將首選作案對象盯準中老年人?民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老年人與社會接觸越來越少,對新型詐騙手段知道的不多。特別是一些獨居 老人,平時生活相當節儉,但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異常重視,看到一些電視購物廣告對某種疾患有療效,甚至會一擲千金去參加電視購物,最終洩露了個人資訊,騙子 的電話也就紛至遝來了。

  “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其實遠遠超過了物質追求,由於缺少家庭的親情和關懷,看電視、聽廣播或跳廣場舞幾乎成為他們精神寄託的全部內容。犯罪嫌疑人一聲‘奶奶爺爺’,幾句甜言蜜語,就能夠讓他們徹底放鬆警惕,一步步落入圈套。”辦案民警説。

  讓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是子女的最大願望。很多人可能給予老人更多是的物質上的關心,卻很少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因此辦案民警建議,晚輩要多與老 人進行精神情感的溝通交流,多陪老人聊聊天、説説話,經常講一講安全防範的常識,讓他們也能及時認清各類欺騙陷阱。萬一上當受騙,則要第一時間報警,多多 開導,減少因受騙産生的心理落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