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假紫檀事件曝紅木木材市場管理失范

  • 發佈時間:2015-12-07 09:41:46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陳磊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假紫檀事件曝紅木木材市場管理失范

  紅色的鋸末飛舞著落在地上,一根兩米左右長的紅色木材在刺耳的電鋸聲中被截成幾段,木段再被鋸成板材投入粉碎機中,變成木屑掉落一地。

  12月4日,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勁飛紅木傢具董事長吳新建選擇這個特殊的日子,對90根假紫檀原木進行綠色銷毀。

  “目的在於呼喚法律的公平和正義,也想以此警示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吳新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中國傢具協會傳統傢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姜恒夫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假紫檀事件的背後,是紅木木材市場的混亂,紅木木材市場亟需規範。

  銷毀價值1500萬元假紫檀

  在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勁飛紅木文化園,院子的一角是一堆紅色的木頭。

  原木堆旁邊的空地上,9台直徑一尺左右的圓形電鋸排成兩排,旁邊是兩台豎立的電鋸和一台半人高的粉碎機。

  十幾名穿著迷彩工服的工作人員兩人一組從原木堆上抬下一根原木,放在圓形電鋸旁,一名工人拎起電鋸,打開電源,電鋸鳴叫著開始切割,不一會兒就將原木切成幾小段。

  另一組工人拿起短木段,放在豎立的電鋸上切割成板塊,再將板塊放在粉碎機的準備臺上。再一組工人將板塊投進粉碎機,另一邊則是碎木屑掉落地上。

  有工人推著小推車將碎木屑裝進去,推到工廠後面的鍋爐房裏,3個三四米高的大鍋爐燃著熊熊大火,碎木屑被投到這裡面焚燒掉。

  這批被銷毀假紫檀的價格為1500萬元。

  吳新建告訴記者,今天的銷毀行動源於3年前。

  吳新建説,2012年年底,他從福建省莆田市一名商人處先後購進3批紫檀木(俗稱小葉紫檀)。第一批貨發到他手裏後,確為小葉紫檀。

  2013年1月17日,吳新建訂購的第二批、第三批貨到北京後,他發現所購木材與合同約定的小葉紫檀特徵不符。半個月後,經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鑒定,這批貨不屬於小葉紫檀。

  隨後,吳新建與供貨商發生糾紛。

  吳新建表示,他們委託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進行痕跡同一性鑒定,鑒定對像是木材裝運現場照片中4根具有明顯特徵的木材與勁飛紅木倉庫中具有同樣特徵的木材。鑒定結論表明,勁飛紅木倉庫中的木材為供貨商所售。

  上述木材又被委託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進行樹種鑒定。鑒定結論表明,4根木材中有3根是假紫檀。假紫檀的數量總計達到206根。

  今年11月8日,吳新建就這批假紫檀的去向公開表示,“最終勁飛要將這批假紫檀木全部銷毀,堅決杜絕其再流入市場坑害其他商家和消費者”。

  當時,吳新建還發佈了綠色銷毀假紫檀原木的細則方案。

  吳新建表示,隨後20多天,此舉引發“一些閒言碎語”,諸如“是真銷毀還是假銷毀”“別只是為了炒作吧”等。

  因此,吳新建選擇在“12月4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對假紫檀原木實行綠色銷毀,同時邀請中國傢具協會、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北京市消費者保護協會等到銷毀現場見證。

  北京傢具行業協會會長何法澗表示,目前紅木傢具市場還存在許多不規範因素,勁飛購得假紫檀事件便是典型案例,協會高度關注此事。

  誰來監管行業標準落實

  公開資料顯示,在80多年前和更早以前,“紅木”主要指紅酸枝,它是清代宮廷紫檀稀少後作為替代品引入的另一種珍貴硬木。

  中國傢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説,“紅木傢具”只是對中國傳統硬木傢具約定俗成的一個叫法。“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市場上開始把紫檀、黃花梨等熱帶雨林所産珍貴木材製成的傢具稱為紅木傢具,實際上,就是以明清傢具為主的中國傳統傢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姜笑梅表示,好的紅木原材料要生長幾百年,而需求量卻很大,現在原材料基本靠進口,使紅木傢具成為稀缺資源

  姜笑梅稱,紅木還承載著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老百姓現在生活好了,希望做些投資,但越炒越貴、越貴越炒,在利益驅動下,不排除一些商家使出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的花招。

  正是在這種利益驅動下,“有些商家急功近利,想獲取暴利,造假或以次充好,比如把紅檀當做紅酸枝賣。”廣西紅木傢具協會秘書長李春貴説。

  中國紅木傢具理事會副理事長楊燕也認為,2000年以前的紅木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廠商渾水摸魚、以假亂真。

  為了規範和推動紅木行業發展,規範紅木市場和保證紅木産品品質,2000年,國家品質技術監督總局通過了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紅木)》,簡稱“紅木國標”。

  “紅木國標”使以前特指某一材質的“紅木”變成了一個集合類概念,包括了5屬8類33種硬木。

  楊燕稱,十多年來,國標中的這些木材就是紅木市場上的“紅木”,這是一個已相對被人廣泛認知的概念。

  國家傢具及室內環境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助理孫書冬認為,雖然近十幾年來,一些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相繼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紅木行業亂象,但原材料售假仍然存在。

  比如近兩年來,從非洲市場大量進入的血檀,有木材商把它當新材料以每噸2萬元至5萬元的價格出售,但也有一些不法木材商盯上它之後,以之冒充紫檀以每噸數十萬元甚至近百萬元賣給紅木傢具廠商。

  2012年8月1日,《紅木傢具通用技術條件》出臺,要求市場上所售紅木傢具需配備“一書一卡一證”,即産品使用説明書、産品品質明示卡和産品合格證,並且是強制執行條款。

  姜恒夫認為,根據國家標準,“一書一卡一證”就等於紅木傢具的“身份證”,有利於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有利於解決購銷紅木傢具過程中産生的矛盾。

  朱長嶺表示,但是,由誰來監管新國標的實施也是個問題。按照現行的體制,生産領域是否執行標準,由技術監督部門來監督,市場部分由工商部門負責。而具體針對《紅木傢具通用技術條件》,兩者的權力範圍如何分配和執行,尚不清楚。

  姜恒夫認為,此次勁飛紅木進了一批血檀,嚴格意義上説這是發生在紅木木材市場上的問題,而非紅木傢具領域的一個糾紛,但是對更多的紅木傢具企業也是一個警示,對消費者來説則是一個提示。

  “這是木材市場的事情,木材市場需要規範化,木材來源要標示清楚,由經營者負責鑒定,證明自己的木材來源於哪,現在木材市場還是非常混亂的。”姜恒夫對《法制日報》記者説,木材市場的規範化,有助於紅木傢具市場的規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