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上很多重要文物被迫長躺倉庫躲盜賊(圖)

  • 發佈時間:2015-12-07 09:40:29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世界上很多重要文物被迫長躺倉庫躲盜賊

■丁托列托知名油畫作品《所羅門王的審判》遭搶。圖文來自雅昌

  ■丁托列托知名油畫作品《所羅門王的審判》遭搶。圖文來自雅昌

■魯本斯知名油畫作品《淑女肖像》遭搶。圖文來自雅昌

  ■魯本斯知名油畫作品《淑女肖像》遭搶。圖文來自雅昌

 ■金曼扎,它是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並鑲有珍珠、綠松石等多種寶石,非常奢華。也是原屬圓明園的精品。圖文來自界面

  ■金曼扎,它是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並鑲有珍珠、綠松石等多種寶石,非常奢華。也是原屬圓明園的精品。圖文來自界面

  義大利發生最嚴重藝術品盜竊事件,而國內文物同樣面臨安保壓力——

  三名蒙面歹徒蒙面而至,用槍指嚇收銀員和保安員,破壞了美術館的安保系統,進而掠走了17幅陳列該館的著名油畫,隨後開著保安的車輛逃逸……

  這樣的離譜情節並非電影橋段,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現實之中。11月19日,義大利發生國內美術館史上最嚴重的藝術品盜竊事件,維羅納市的卡斯特爾維奇奧美 術館被盜的17幅名家名作,據該館館長粗略估算,總價值約1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億元)。而縱觀世界美術館與博物館的發展史,被盜事件屢次發生,文 物安全問題的真正解決迫在眉睫。■收藏週刊記者 韓幫文

  意被盜油畫中有11幅是世界級名畫

  義大利的文化瑰寶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教堂以及私人住宅之中,幾乎遍佈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這為盜賊提供了足夠多的偷竊目標。其中,卡斯特爾維奇奧美術館是維羅納也是義大利及歐洲藝術界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據媒體報道,11月19日發生在該館的偷盜事件中,失竊名畫包括:貝利尼的《聖哲羅姆的苦修》、卡洛托的《年輕男子與兒童的肖像》、德約迪的《風景》和 《海港》以及貝尼尼的《哲羅姆龐貝的肖像》。其中,有一幅丁托列托繪製的《所羅門王的審判》,他是公認的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中最傑出的畫家之一。

  美術館館長保拉·馬利尼説:“這是一群職業盜賊,他們熟悉美術館的佈局,知道該去哪兒盜取油畫。”市長弗拉維奧·托西説:“被盜油畫中有11幅是世界級名 畫。”他指出,這次行竊顯然是受人指使,因為劫匪將館內陳列的有關曼特尼亞、魯本斯和皮薩奈羅的油畫——可以説是美術館中所有最珍貴油畫一掃而空。

  據英國《藝術新聞》報道,義大利的藝術品盜竊案在2012至2013年下降了25%,儘管針對教堂的藝術品盜竊問題一直持續。而據權威媒體披露,專家稱,卡斯特爾維奇奧美術館世界名畫被盜,是義大利美術館史上最嚴重的藝術品盜竊案。

  某些博物館安全系數甚至比民居還低

  卡斯特爾維奇奧美術館名畫被盜絕不是世界美術館與博物館系統失竊的孤案。就在今年3月1日,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遭遇“驚天大盜”的洗劫。盜賊早晨6點前溜 進,7分鐘內即逃離現場,而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15件珍貴展品失竊,其中包括“無價之寶”——圓明園核心文物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和金曼 扎,這二者堪稱中國館的鎮館之寶。

  據了解,中國館是楓丹白露宮安全措施最嚴密的館,配備了警報系統和監控錄影鏡頭。而竊賊在不到7分鐘的時間可以偷走15件寶貝,作案手段匪夷所思。

  需要指出的,這是法國美術館與博物館系統五年內發生的第二個失竊大案。2010年5月的一個深夜,法國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窗戶被打碎,五幅價值連城的名 畫——畢加索作于1911年的《鴿子與豌豆》、馬蒂斯作于1960年的《田園曲》、莫迪利亞尼的《持扇女子》、喬治·布拉克的《埃斯塔克旁的橄欖樹》以及 萊熱的《靜物與吊燈》消失在夜色之中。

  據媒體報道,巴黎市政府稱,失竊名畫總價值約為1.24億美元,但一些專家給出的估價卻要高出一倍。這筆大案給藝術界造成了天價損失,但犯案的人卻沒使出 什麼“世紀手段”,僅僅只是打碎窗戶、撬掉鎖。而博物館裏的報警系統當時已壞了兩個月,事故發生時,三名保安都在打瞌睡,安全系數連民居都比不上。

  盧浮宮名畫《蒙娜麗莎》也曾被輕易竊走

  博物館、美術館失竊已成為世界文化藝術界普遍現象,頂級場館、頂級藏品亦難逃黑手。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館15件中國文物失竊。大英博物館新 聞發言人三天后稱,這15件文物可能是在當天傍晚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時失竊的。大英博物館創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有來自 世界各國的大約700萬件文物。被盜的15件中國文物以珠寶飾物居多,其中包括玉簪和耳環,均製作于西元700年至西元1400年間。

  英國警方現場勘探之後,發現中國館33號展櫃的玻璃櫃毫發未損、安全警報裝置沒有啟動,展室也沒有強行進入的痕跡,手法非常乾淨、嫺熟。

  而就在當年,在盧浮宮一場古董和珠寶展示會上,兩顆共價值1150萬歐元的鑽石不翼而飛。再把時間推到110年前,盧浮宮名畫《蒙娜麗莎》竟也曾被竊賊輕 易竊走,所幸被追回。“嘿,我要去盧浮宮,你要我帶點什麼嗎?”這是當年巴黎街頭巷尾流行的一句笑談,用來諷刺盧浮宮管理的混亂和不中用的安保系統。

  2006年8月15日,俄羅斯聯邦文化和大眾傳媒部對外宣佈,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藏品的檢查中,發現有221件藝術藏品下落不明,其中包括中世 紀和19世紀的一些稀世珍品,如聖畫像、首飾、銀器。據初步估算,這些稀世藏品價值1億3千萬盧布,約折合500萬美元,但鑒定專家稱其市場價值可達1億 美元。最終,警方神速破案,但仍留疑點多多。

  一位農民曾闖入故宮盜走九件寶物

  國內博物館美術館系統文物被盜案件亦持續發生,且總能成為輿論熱點。

  1992年9月18日淩晨,古城開封博物館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文物偷盜大案,八個“明清宮廷用品”展櫃中陳列的文物遭洗劫。失竊的69件文物中,國家一、二 級文物59件,總價值超過億元。這是共和國建立後發生的最大的館藏文物盜寶案。最終,被盜文物悉數被追回,給文博界敲響了安保隱患的警鐘。

  2011年5月8日,一個身高不足1.6米、被馬未都稱為“土賊”的山東農民,闖入了“插翅難飛”的故宮,盜走了展館內的9件寶物,一時間輿論譁然。在公 眾的想像中,北京故宮一直是國家最高級別文保單位,安保措施應是“滴水不漏”,也的確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相結合的四道防線。然而,一個“土 賊”石柏魁卻衝破了這道讓故宮引以為傲的防線。

  根據國家文物局2008年的統計顯示,全國重點博物館的技防設備達標率僅有50%。而全國省市縣各級超過2000家博物館,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患。“館藏文 物再度成為犯罪分子窺視的目標,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國家文物局時任局長單霽翔在“2011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議上如是説。

  迫於越來越大的安防壓力,加上技術設備不達標,在許多國內的地方性博物館裏,很多重要文物就常年“躺”在了倉庫裏。著名作家吳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言,江 西九江博物館因安防條件不到位,很多國家一、二級文物只能放在地下室裏,沒法向大眾開放,在潮濕的環境下,銅器會生銹、畫會生霉。“很多地市級博物館甚至 不開放展出重要展品,如同倉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