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市場為何假畫氾濫

  • 發佈時間:2015-12-07 09:38:53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傳銘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藝術品市場為何假畫氾濫

■林風眠 侍女(雅昌供圖)

  ■林風眠 侍女(雅昌供圖)

  ■劉傳銘(著名學者,藝術史論家)

  我想有兩個問題,作為一個做美術研究的人,或者説戴了一頂似是而非的理論家帽子的我,必須作出回答。舒士俊先生提到,對柳和清先生呈現給我們這樣一百多幅林風眠先生的作品有個評價,他認為被上海中國畫院某些專家認為只有八幅是真的,而其餘均存疑的一百幾十幅作品完全是真的。我想再強調一下,我非常同意舒先生的觀點。很可惜,這個意見被舒先生搶先了。這批畫不僅真,而且好。這個好是個什麼標準呢?技術層面上的,我説不重要,再説成熟程度,也不重要。因為對於 藝術家來説,最珍貴的是他的筆性裏面所洩露的天機,這些作品都是林先生的人性最天真自然的表達。在我看到的這一百多幅林風眠先生的作品裏面,我認為它不僅真而且好,就是因為我看到了作為這樣一個寂寞大師,他內心深藏的如孩童般純潔的、溫暖的、真正的藝術家的心靈,這是最最珍貴的,而且也是當代中國畫最缺少的東西。

  我想舉三個畫家的例子説明當代流行的繪畫的真假問題。第一個就是齊白石,這是最最熱門的紅得發紫的畫家。一説齊白石先生的高齡和他旺盛的創作力,以及他的 勤奮,所有的人,稍有理性常識的人,可以給他做一個最簡單的統計,他的畫作數量大概不會超過三萬張。就算是每天不停畫,毫無間斷,不管病痛,不分寒暑,頂 多三萬張。可是現在我們在各種各樣的出版物、拍賣會和機構收藏,以及收藏家手裏所看到的一個粗略統計,大概有35萬張。第二個就是黃胄先生。上世紀80年 代中期,我被黃胄先生請到他的四號大院,給他做一些文字工作,當時要做一個到歐洲的展覽,黃胄先生就把他的作品全數拿了出來,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幾乎全部看 了一遍。我個人統計,黃胄先生的作品大概5000幅,如果負責地講,現在的市場上我看到的黃胄先生的畫已經到了五萬幅了。説到真假,大家就不需要再問了。

  還有一個人,也是我們上海美術界曾經做過最高領導的、我們上海中國畫院的創始人之一賴少其先生。上世紀80年代早期,我給賴少其做過秘書工作,所以有機會 接觸賴少其先生。他的夫人告訴我,賴少其先生一輩子畫的中國畫不會超過1500幅,那麼這1500幅賴少其的畫,現在的收藏情況如何呢?廣東的藝術博物館 282幅,安徽的賴少其藝術館300幅,我們的上海虹口魯迅紀念館25幅,另外家屬現在的收藏有五百幅,當然還有些遺漏的統計,我想這個數字和我對賴少其 的研究整理資料是比較吻合的。可是現在,賴少其的畫慢慢熱起來了,我已經看到的,不敢多説,5000幅差不多。這個真假問題還需要怎麼説?所以關於真假的 標準問題,今天有人一直都在説市場決定一切,由市場説了算行嗎?我為什麼要説這幾個統計數字,我是不能夠完全茍同“市場説”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藝術市場上假畫氾濫,就是市場自己造成的,是市場在自掘墳墓。人人都知道錢好,錢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但是藝術的最珍貴的價值就包 含了無法量化的力量和精神,如果一切都交給市場,我想藝術就不能稱其為藝術,我想不僅對不起林風眠先生,對所有熱愛藝術的人無疑也是一場騙局。有時,我們 無可奈何地面對“假作真”,或可付之一笑;但此病衍化為“真作假”就不得不令人忍無可忍了。

  (摘選自劉傳銘《放思之美》,東方出版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