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1.4億假畫背後的秘密

  • 發佈時間:2015-07-06 09:58:58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從知己好友到對簿公堂,從名家真品到一文不值,10年時間內,劉優良從房地産老闆變成討債人,一切恩怨都離不開藝術品市場繁榮背後的黑洞。

  不開門的畫室

  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西四環北路63號馨雅大廈,上四樓,出電梯,正對著半面墻般大小的飛鴻神馬藝術中心牌匾,旁邊一扇朱漆木質大門緊閉,凝重的顏色和厚實的門板,隱約散發著深沉與嚴肅。如果有機會打開門,會發現門後面是近3000平米的巨大畫室。日常忙忙碌碌經過的人,卻從未見大門打開過。

  門後面曾經是劉優良多次參觀體驗的地方,2003年以及隨後的一段時間裏,他是這裡的常客——唯一被“特別批准”進入的常客,只是現在他再也無法進入。

  2003年底,經時任北京市四季青黨委書記王某介紹,在當地從事房地産開發的劉優良認識了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長閻飛鴻。原以為可以從此由“粗俗”的房地産商變成優雅的書畫投資者,卻沒想到,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馨雅大廈各樓層佈滿了律師事務所、外貿出口公司、英語培訓機構,而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與藝術有關的紫檀、紅木家居展廳。畫室旁邊一家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從來沒有看到這扇大門打開過;來了幾年時間,從未在工作時間看到有人進出,還好奇什麼時候有機會去裏面感受一下藝術氣息。

  根據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網站會員資料資訊顯示,滿滿三頁的名家介紹上面,除五名前任及現任會長、副會長之外,只有兩名會員,其他名家都早已離開人世。

  新金融觀察記者發現,其中一名會員為當代中國人物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並向其求證。其告訴記者,從來沒有參加過這個機構的活動,對其一無所知,並表示據其了解,該機構應該是早就已經不存在。

  “這個中國畫研究會和閻飛鴻,就像是藝術界的李一和王林,有著所謂的大師身份,平時保持著神秘莫測的樣子,一般人很難靠近,只在特定人群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和魔力,”劉優良回憶,“我在房地産市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畢竟和街頭大媽有區別,但還是掉進陷阱無法自拔,如果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真的難以相信。”

  大廈物業人員表示了同樣的疑惑。“飛鴻神馬藝術中心差不多是這棟樓裏面最大的一間辦公室,也是最冷清的,從來沒見到過有人出入,説是畫室卻有沒人參觀。”

  1.4億“假畫”疑雲

  劉優良回憶,十幾年前相識後,彼此信任,在長達三四年的時間裏,對方為其描摹營造出了一幅壯麗無比的畫卷。

  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不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成立的中國書畫研究的國家機構,也是中國美協成立之前最高的國家級中國書畫研究單位,擁有全國最高水準的300位書畫家會員。該會第一任會長是齊白石,第二任是何香凝。閻飛鴻是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的第八、九、十任會長。這樣的內容至今仍然挂在中國畫研究會的網站上。

  而要成為該會會員,每人每年須向該會提交兩到四幅作品,這些作品産權屬於畫家的後代,處置權則歸研究會,且只有會長才有處置權。根據該機構資料介紹,齊白石、何香凝、陳半丁、吳昌碩、黃苗子、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豐子愷、賴少其、啟功、李苦禪、關山月等百位近現代書畫大師都是該研究會會員。如果成真,這就意味著這裡保存著三萬餘幅這些大師的作品,數量將超過國內任何一座美術館,其價值無法估量。

  劉優良告訴記者,在長達兩三年的時間內,王某多次邀請其到閻的畫室去欣賞閻從研究會拿出來的作品,並且多次表示“這些藝術品都是國家的寶貝,只有會長能拿出來,別人想看都看不到,更別想買了”。並介紹閻所在的研究會是事業單位,活動經費不足,希望予以支援。“閻在此期間也多次表露多麼貧困,包都買不起,時常讓我送他衣服等日用品。”

  之後一切變得順理成章,事業有成的房地産老闆,資助窮苦畫家,共同維護傳統國畫藝術,這樣的願景曾讓劉一度信心爆棚。

  2006年底,在王的催促下閻拿來百餘幅已故名家的作品,大部分畫有有關部門鑒定證書,賣給劉優良。斷續之間,劉從中國畫研究會手中收購了總計價格1.4億的所謂名家書畫作品。“都是現金交易,每次幾百萬,一箱箱的現金。”

  更讓劉“感激”的是,閻經常對其囑咐:“不要到其他地方去收畫,以免出現假畫,否則我臉上也無光了。”

  記者了解,經河北公安部門委託,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開出的鑒定報告顯示,除六幅作品為不知其名的當代畫家作品未做鑒定,其他93件均為贗品。意味著,劉優良1.4億畫款打了水漂。“當時總價是1.4個億,因為是現金交易,有一些款項還沒有支付,加上案發後公安機關追回的款項,最後總計是損失了7000多萬。”

  神秘的北京中國畫研究會

  事實上,所謂的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從名字上與著名的北京中國畫院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極易搞混。

  北京中國畫院于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周恩來總理及郭沫若、陸定一、沈雁冰等300余位文化界、美術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成立大會。將畫院確定為創作、研究、培養人才、發展我國美術事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學術機構。

  畫院成立之初,由齊白石任名譽院長,葉恭綽任院長,陳半丁、于非闇、徐燕孫任副院長,崔子范任副院長兼秘書長。畫院地址在地安門外沙井衚同5號。北京中國畫院在建院之初,直屬中央文化部領導。1965年,“北京中國畫院”增加油畫、雕塑、版畫等專業,北京中國畫院更名為北京畫院。

  在中國畫研究會網站的畫會簡介中,與中國畫院的歷史極為相似。介紹稱,1949年8月10日,以中國畫學研究會為班底,聯合其他幾個團體中有較高造詣的國畫家,成立了中國新中國畫研究會。會上推舉齊白石為北京新中國畫研究會主席,何香凝相繼擔任第二屆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後經周總理建議改名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陳半丁任會長,齊白石、何香凝、葉公綽任名譽會長。

  這就意味著,齊白石先生在同一時間擔任著兩家同在北京、名字類似的美術機構的名譽院長。而在齊白石先生的生平資料中,詳細記載著其于1957年5月15日,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的資訊,卻找不到其與所謂的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有任何交集。同樣,在葉恭綽先生的生平資料中,也未發現與中國畫研究會有聯繫。而在網路搜尋葉公綽這一名字,出來的都是北京畫院所提供的葉恭綽三個字。

  中國畫研究會介紹稱,其所擁有的幾百幅名家字畫的來源是,1964年,北京文聯籌備北京市美協,北京市文聯、文化局黨組成員趙楓川分管畫會,同時又擔任北京畫院院長,就將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的財産、收藏的歷代名人字畫、古舊圖書,以及辦公傢具等存入北京畫院。而實際上,1964年,北京畫院並沒有成立。

  另有資料顯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于1992年8月31日在北京市海澱區復興路甲23號2114室(行政區號110108,郵遞區號100044)註冊成立,我們主要經營開展專業研究、藝術交流、人才培訓、作品展評、諮詢服務、編輯專業刊物,註冊員工人數為6人,註冊資本5萬元人民幣”。如果為真,則意味著該機構是純粹的商業機構,與國畫大師們沒有任何的聯繫。

  事實上,根據民政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一章第三條,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第四條,社會團體不得從事盈利性經營活動;第三章第二條和第三條,有規範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有固定的住所。而在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上,僅標明會長為閻飛鴻,地點為北京市海澱區,其他全部闕如。

  而記者多次撥打其網站上的辦公電話,一直無法撥通。

  持續發酵

  如果不是河北正定公安機關的介入,劉優良現在可能仍然不知道買到了“假畫”。

  2008年,在河北經劉優良介紹,另有當地人士從閻飛鴻手裏收購畫卷,後鑒定為假畫,劉、閻二人因此被河北公安機關調查。“公安找到我的時候,我還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可能介紹賣假畫,自己花了一個多億收購的,怎麼可能是假畫。”劉優良回憶,當公安機關將證據擺在面前才恍然大悟。

  2008年7月份,正定縣公安局以涉嫌詐騙罪依法對閻飛鴻刑事拘留,後正定縣檢察院依法對閻飛鴻批准逮捕。當年7月中旬,閻飛鴻被取保候審。2008年9月18日,正定公安局向劉優良發還了損失的1120萬元。

  事件並沒有最終解決,劉優良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事後劉優良曾多次委託律師前往正定縣公安局催促,但得到的答覆均為:“正定縣公安局已偵查完結,並移交正定縣檢察院審批。”據此,劉優良前往正定縣檢察院查詢,檢察院則告知:沒有接到過正定縣公安局移交的有關閻飛鴻案件的材料……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司法研究所主任徐昕教授認為:“此事由正定縣公安局來管轄肯定是沒有錯的,因為他是涉及詐騙,但這並不妨礙當事人再到北京報案。”

  事實上,劉優良的經歷並不是孤例,縱觀整個書畫市場,各種騙局比比皆是,在百度[微網志]搜索輸入“書畫詐騙”,能夠看到不少事件:

  “假扮央視編導虛構書畫展詐騙大師書法作品”,“635元買來倆證書,書畫協會涉嫌詐騙”,“小學文化男子學書畫只是成行家,詐騙畫家18幅畫”,“假辦畫展掙‘快錢’,一男子詐騙6名書畫家被刑拘”……

  有業內人士分析,書畫領域的類似事件總是離不開“偽造”,偽造身份,謊稱自己是知名機構的負責人,從而向畫家索畫辦展,抑或是偽造鑒定證書、名家圖錄等,借此將手中的贗品包裝成真跡賣給他人。

  對此,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南開大學藝術品投資專業博士陳晨也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目前書畫市場確實存在許多作偽問題,這類問題自古有之。而且圈記憶體在著非常系統的作偽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很難杜絕。”

  對於市場內部的亂象,陳晨表示一時很難完全規範,想要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更多的還是靠購買者自身提高“眼力”,或者取信于正規鑒定機構。

  所以,考慮到投資風險的問題,陳晨建議投資者不要輕易進入書畫市場:“書畫不像股票、房産,簡單易學好上手,書畫等藝術品需要非常深厚的積澱,需要投資者對美術史和畫家都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如果跟風‘瞎買’風險會很大。”因此投資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鑒定能力,其次也要衡量自身的財力和風險承受力。

  除了謹記量力而行,為了避免上當,歸根結底還是要控制貪慾。此次事件的當事人劉優良也坦言:“有人想要騙你,必然是要把你貪婪的一面勾起來,我之所以會被騙,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自身的貪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