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書畫市場行情持續低迷宋畫緣何逆市堅挺?

  • 發佈時間:2015-12-06 13:31:3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許悅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眾難得可以近距離欣賞宋畫珍品
湯叔雅(傳)《梅花雙鵲圖》
范成大《超然帖》頁
馬遠《松岩觀瀑圖》
劉益謙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

  近日,整個收藏界、美術界的朋友圈都被一場展覽刷屏了。上海龍美術館館長王薇和館長助理劉益謙,帶著8幅兩宋的稀世作品來到廣州。平時在博物館要隔著幾層玻璃、拿著望遠鏡才能看清楚的宋畫,就如此平易近人地展示在廣州市民面前,還不限制拍照。

  而此次更讓整個業界側目的是,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家從來沒有坐到一起過的世界最頂尖拍賣行,各自的高層竟也同時現身論壇並親密互動。

  但只要“任性哥”劉益謙一齣場,全場的焦點還是被他一下子就搶走了。如今出手購買的藝術品都以“億”為單位,就連他自己都沒法準確計算出在藝術品收藏上豪擲了多少錢。在投資人和收藏家兩個不同的領域,他是如何同時做到遊刃有餘的?

  Part1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

  中國是僅次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藝術拍賣市場

  在12月3日“龍美術館兩宋稀世書畫藏品特展”開展前,“2015全球藝術品高峰論壇”雲集了境內外收藏拍賣界的眾多頂級大咖。恰好2015藝術品秋季大拍剛剛啟動,藝術品市場的表現究竟該怎樣解讀和評價,始終是縈繞在大家心頭的問題。幾位拍賣行大咖一齣場,行情走勢的問題馬上就被頻繁問起。

  買家們到底在買些什麼?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經過4年多深度調整,已經進入了冬天。但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我認為是秋天,中間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位女掌門人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藝術拍賣市場自2009年起迅速發展,20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藝術拍賣市場,2012年起市場增長速度放緩,但2014年仍然佔據31%的市場份額,成為僅次於美國(35%)的世界第二大藝術拍賣市場。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體量不斷增大的同時,中國的收藏家開始四齣“搶購”世界級名畫。時間最接近的有劉益謙10.84億人民幣拍下莫迪利安尼作品《側臥的裸女》,稍遠的有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1.27億人民幣拍得莫奈的作品《睡蓮池與玫瑰》,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以1.85億人民幣買下畢加索油畫《盤發髻女子坐像》。

  魏蔚當天第一次披露的數據顯示:佳士得2014年全球成交84億美金,其中1/3在亞洲,這個數據折算成人民幣相當於150億元。但香港佳士得每年的拍賣成交總額也就5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有100億人民幣的成交額是發生在海外的。

  “但這並不代表亞洲人會放棄亞洲藝術,各個國家的藏家都將立足於本土的文化而望眼國際。這種東西方的交流,我相信是非常健康的。”魏蔚説。

  工薪階層如何收藏?

  每次廣州舉辦什麼大型的藝術展覽,“廣州是文化沙漠”這句魔性的話總會被人提起,這次也不例外。但這次廣州華藝國際拍賣的董事長李亦非給出了一個100分的回答:“沙漠下面是什麼?是石油。”

  “1949年以前,廣東的收藏佔據了中國收藏的半壁江山,現在廣東人更是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北京嘉德、保利這些大拍賣行都要爭奪的大客。如果把香港人都計算在內,人數上能夠佔到半壁江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介入收藏,很多人想知道,現在在拍賣會上還能不能撿到漏?李亦非表示:“收藏千萬不要抱著撿漏的心態,現在資訊這麼發達,也不可能撿到漏。一件東西在市場上一齣現,你上網查一查就知道大概在什麼價位。”

  “很多人都説現在收藏的門檻太高,其實收藏也可以從購買美院大學生的作品開始。選擇優秀畢業生的作品,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價格不高,挂在家裏本來就能得到美的享受,一不小心若干年後,他們也有可能成了以後的‘方立軍’。”

  Part2 對話

  從法人股大王到知名藏家

  劉益謙憑藉經濟學和心理學

  “買買買”

  若論中國目前最出名的收藏家,肯定非劉益謙莫屬。他以前是資本市場上著名的“法人股大王”,現在則是因為買下2.8億元的雞缸杯、3.48億元的唐卡、10.84億元的“裸女”而成為連廣場舞大媽都知曉的收藏家。

  與傳統的靠眼力“吃飯”的大收藏家不同的是,劉益謙在市場上“買買買”靠的是經濟學和心理學。江湖上流傳最多的故事是,香港收藏家“羅伯張”(張宗憲)總是坐在拍賣會的第一排,舉一號牌,愛買一號拍品。而劉益謙總是坐在最後一排,觀察前排大咖們“廝殺”,特別是他早就看好了的東西,越多大咖爭奪就越説明其含金量高,但總是在前方“廝殺”到幾乎能判斷出鹿死誰手的時候,“任性哥”才突然出手,很多珍品據説就是這麼拍下來的。

  最多人關心的是,在投資人和收藏家兩個不同的領域,他是如何同時做到遊刃有餘的?

  羊城晚報:劉先生您為什麼喜歡玩收藏?

  劉益謙:我認為人對美的東西、對好的東西都是有佔有欲的,這是人本性的衝動。哪怕今天買到一件贗品,也是因為珍品的美才會出現贗品。大家在收藏的過程中不要害怕買到贗品,買到贗品很正常,出錢出得少肯定買到贗品,你出錢出得多,買到贗品的概率就少了。這麼多年我也習慣了,基本上每天有幾個人在我公司門口,要把他祖傳幾代的東西賣給我或者送給我。

  我的收藏99.99%都是在公開市場買到的。我奉勸大家,如果誰找你推銷或者説轉讓國寶之類的好東西,基本上是不靠譜的。

  那時候中國嘉德剛在北京成立拍賣公司,我感覺很新鮮,因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來,就沒有過藝術品拍賣,都是私底下轉讓交易的。我那時候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膽子比較大,貪新鮮,就花100元買了一本拍賣圖錄,那時候的拍賣圖錄還是要花錢買的。翻開一看裏面只能找出兩個人的名字是我認識的,一個是郭沫若,另一個是李可染。我的“處女收藏”就是從這兩件作品開始的。當時我花7萬元買了一張郭沫若寫的《毛澤東詩詞》,這件作品如果現在拿出來拍賣,起碼過千萬元。另外還花11萬元買了一幅李可染的畫。但這幅畫後來被我送走了,我特後悔。一個朋友結婚,我當時年輕,買回來就送人了,這禮送大了,這畫現在起碼能值三千萬元。我後來還問我朋友這幅畫的下落,他説也不知道送到哪去了。這也説明藝術品隨著年代的增加,價值會慢慢被發現。

  問:那升值是您購買藝術品的主要目的嗎?

  答:稀裏糊塗地一路走過來,我覺得為什麼會收藏,可以有很多個説法,但其實我還是想把一些歷史、文化、宗教、思想等傳承下去。

  現在很多人玩收藏跟我當年去買藝術品肯定是不一樣的,他們是把購買藝術品當作理財,這也是新時代下出現的收藏新方向。

  我為什麼會越買越多呢?也是看到自己原來7萬元買回來的東西現在變成了一千多萬元。我就在想,現在我10億元把“裸女”買回來了,30年後會漲多少倍?

  但買下這幅“裸女”,對我而言跨度還是很大的。能買藝術品的人都不缺錢,關鍵是你敢不敢伸手。大家都希望能便宜一點,這是基於人類貪婪的本性。但我舉牌的時候看到有五六個老外跟我爭,我很高興。之前在拍賣場上跟我競拍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競到後面我也沒有什麼慾望了,反正我買或者他買都一樣。現在跟老外競拍,我把他們想要的好東西帶回來,如果他們要看,那就坐飛機到中國來。

  問:中國的收藏家現在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購買世界名畫,但有人就提出要吸取日本富豪當年海外狂掃藝術品的教訓。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本國剩餘資金大量涌入歐美藝術品市場掃貨。到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一些銀行及大企業為了回收資金,紛紛將從海外重金購入的藝術品折價拋售,相當一部分藝術品再度流向海外。日本收藏界後來反思,在眾多買家不計成本的炒作中,這些名家畫作失去了基本的藝術價值,風險系數被無限放大。

  答:説這話的人,對這段歷史根本就不了解。日本當年經濟發展,一部分資本去追逐西方藝術品的同時,另一部分資本瘋狂地炒作他們國內藝術家的作品。正因為當年的瘋狂炒作,把日本很多藝術家都“炒死了”。今天我們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看到的日本藝術家寥寥無幾,得到認可的也就那麼幾位,就因為當年急功近利,把很多本土藝術家給毀掉了。

  而他們當年購買的西方名畫,現在的價格的確已經翻了很多很多倍。

  我們今天也一樣,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去購買西方藝術的同時,我們自己的當代藝術要怎麼發展?特別是當代的藝術家,我認為還是要靜下心來,不要浮躁。

  Part3 宋畫到底有多貴?

  這次龍美術館8幅宋畫在廣州舉行的特展,展期僅12月3日至7日。時間為什麼這麼短?原因是安保費用實在太高了。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8幅宋畫當年的拍賣總價已經將近2.5億元,龍美術館全程自己安保,光是保險費就要幾十萬元。

  這幾天不少慕名前去參觀的市民都在問,光是那麼幾張紙就要2.5億元?

  但在行家眼裏,兩宋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高峰,已經讓人癡迷了千年。在古代書畫收藏圈裏,早有“一頁宋紙,一兩黃金”之説,宋代書畫之珍貴可見一斑。

  據古代書畫收藏家朱紹良介紹,按照國家對文物的定級標準,宋元書畫均屬於一級文物,所以龍美術館來廣州展覽的這8件兩宋書畫都屬於一級文物,其中6件屬於國內博物館都沒有的孤品。根據當年文物鑒定小組的老先生們的鑒定標準,全球北宋繪畫從嚴斷代不超過50件,從寬不超過100件。宋代書法相對多一些,四五百件應該是有的。

  近日劉益謙在東京以1249萬元和1680萬元又拍下宋代李迪和宋代李嵩的兩幅作品,龍美術館現在收藏的宋畫已經有多少?

  據朱紹良介紹,龍美術館現在有兩件北宋繪畫,一是易元吉《獐猿圖》,二是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南宋繪畫大約十幾件。北宋書法兩件,一是蘇軾《功甫帖》,二是唐坰《致胡宗愈伸慰帖》頁。“一下子拿出八幅兩宋書畫,一般的國立博物館都辦不到。”

  “劉益謙先生把宋元書畫作為龍美術館收藏的首要目標。基本上,只要是市場上見到的、公認可靠的、流傳有序的、繪畫水準較高的,他一定會考慮,甚至出手——這是他的一貫作風。”

  羊城晚報記者發現,在展出的8幅兩宋書畫中,其中一幅《超然帖》,還是廣東收藏家潘正煒的舊藏。據朱紹良説,1860年法國的世界雜誌曾經做過一次評先,把潘正煒評為了全球最有錢的人,真正的首富。

  另外還有兩件南宋的委任狀,其中一件是《司馬伋告身》,還有一件是《呂祖謙告身》。所謂“告身”,是中國古代官員任官授職的公文憑證,類似如今的委任狀。目前發現的宋代告身寥寥可數。比如有北宋司馬光拜相的告身、范純仁拜相的告身,但它們都在日本。此次廣州展出的告身,內容透露出當時的皇權和相權、主戰和主和派之間的複雜關係,並且首次解密了宋代的官場制度。

  Part4 市場還未回暖,拍賣不斷瘦身

  儘管對於秋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走勢,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認為是秋天,但不少行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卻表示需要“抱團取暖”。

  徵集難就是今年困擾拍賣行的最大問題。市場不好,藏家捂貨,往年一家拍賣行一場秋拍一箱箱的拍賣圖錄,很多只剩下薄薄的幾本書,不少拍賣行乾脆停拍了。

  減量提質、小而精就成為了今年拍賣的主流。以廣州華藝國際為例,專場“大千世界-張大千作品集珍”就是典型的“小而精”。三十多幅張大千各個階段的繪畫作品已經吸引了國內眾多藏家的關注。

  華藝國際拍賣執行董事王野夫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還多次強調,跟市場同步調整的還有以往大雜燴式的拍品陳列形式,將代之以觀賞式的展示。

  但之前《側臥的裸女》賣出10.84億元,《萬山紅遍》賣出1.84億元,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調整後,藝術品市場是否已有回暖跡象?對此,不少行家看得還是很清醒:“這些都是個案,收藏者和投資者越來越理性,只有那些真正的精品才能在拍賣市場站穩腳跟。”

  “目前的書畫市場,最大特徵是價格逐漸回歸正常,收藏者和投資者的眼光越來越高,而且也越來越理性,所以一線精品和真品的價格會穩定攀升,而一些應酬之作價格還會繼續跌。另外,隨著經濟實力的上升,書畫也在不斷進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消費成為推進書畫市場前進的一股力量。”

  8幅廣州展出宋畫當年拍賣成交記錄

  作品成交時間拍賣行成交價格

  易元吉《山猿野麞圖》卷2010-12-4北京保利4592萬RMB

  范成大《超然帖》頁2010-12-10上海道明5656萬RMB

  《司馬伋告身》卷2015-6-6北京匡時2012.5萬RMB

  《呂祖謙告身》卷2015-6-6北京匡時2875萬RMB

  湯叔雅《梅花雙鵲圖》2007-12-1北京匡時582.4萬RMB

  馬遠《高士攜鶴圖》頁2013-12-3北京保利2472.5萬RMB

  馬遠《松岩觀瀑圖》頁2013-12-3北京保利4082.5萬RMB

  楊妹子《楷書清涼境界七絕》頁2013-10-5中國嘉德2357.5萬RMB

  製表/林苑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