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秋拍兩極分化加劇 天價難挽藝術品市場頹勢
- 發佈時間:2015-11-20 09:52:5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藝術品秋拍兩極分化加劇 天價難挽藝術品市場頹勢
11月15日晚,嘉德拍賣標誌性的 “大觀”之夜以9.2億元落槌,與春拍的9.54億元基本持平。其中,李可染《萬山紅遍》拍出1.84億元,成為今年內地秋拍首件突破億元大關的拍品。但從整體成交情況來看,精品普品、熱門冷門兩極分化趨勢加劇,二三檔畫家作品難以再上高價位區間,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依然冷清,但是藏家趁機蒐羅好貨的積極性變高。
紅色經典被炒高?
在“大觀”之夜中,有6件書畫作品在拍前最受矚目,其中之一是估價6600萬-8800萬元的李可染《萬山紅遍》,以1.84億元被新疆廣匯集團買走。相比之下,同樣估價區間的潘天壽《勁松》並沒有突破億元大關,以9315萬元成交;估價5200萬-6200萬元的《朝霞》最終以6900萬元易手。傅抱石《鄭莊公見母》以7992.5萬元成交,吳昌碩《致三多花卉冊》拍出4370萬元,打破個人最高拍賣成交紀錄。
《萬山紅遍》是李可染上世紀60年代根據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創作的,一共有七幅,其中四幅分別收藏于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家屬收藏和北京榮寶齋,另外兩幅海外藏家收藏,數十年未在市場上露面。
此次嘉德上拍的《萬山紅遍》原是北京榮寶齋的舊藏。40多年前,北京榮寶齋花了80元將其收入囊中。 2000年由北京榮寶齋拍賣釋出,被海外藏家買走,以501.6萬元的成交價創下當時李可染單幅作品拍賣紀錄。
在今年的經濟形勢下,各家拍賣公司在秋拍徵集階段就已感受到艱難,不少專場在拍品數量上有所減量,某內地拍賣巨頭在近現代書畫專場拍品數量同比去年減少三成。藝術市場評論人士牟建平認為,1.8億元價格有點高,相對於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萬山紅遍》,嘉德秋拍的《萬山紅遍》屬於小幅,再出手時能否過億難説。不過他表示秋拍規模精簡,能有《萬山紅遍》 已是難得。
所謂“紅色經典”,是指創作于1949年至1979年之間,採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反映中國革命歷史和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的作品,因此也被稱作“新中國美術經典”。據牟建平介紹,龍美術館館長王薇是國內紅色收藏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多年大舉收藏紅色經典油畫,曾經把一個紅色經典專場拍賣80%的拍品都包下了,掌握了紅色經典油畫的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好像每當藝術品市場困難時,紅色經典作品就會現身拍場,而且其中總能有高價成交者,儼然是提振市場人氣的救星。牟建平認為,紅色經典作品是特殊年代産物,不僅是藝術作品,還凝結著一些複雜的情感、懷舊等因素,但近些年紅色經典已被過度人為炒作,而且對紅色經典藝術價值有爭論,紅色經典存在數量多、創作雷同的現象,拿到國際藝術品市場上會有多少人認可?牟建平認為經過時間洗禮,紅色經典將恢復藝術本來價值。
藏家競價表現理性
在此前進行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上,古代書畫呈現活躍、理性的態勢,是一個不錯的開局。所以大觀夜場古代書畫部分也不例外,30件拍品總成交1.87億元,成交率80%。董其昌《疏林茅屋圖》估價6000萬-8000萬元,最終以6000萬元底價成交,加佣金6900萬元。今年故宮90華誕而舉辦的《石渠寶笈》展覽,引發一股收藏界對其追逐的熱情,《疏林茅屋圖》即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另一件《石渠寶笈》著錄的作品,乾隆皇帝《御筆分題行書冊》,以220萬起拍,加佣金以1552.5萬元成交。
“古畫是老當益壯,最近幾年越來越顯示出其在整個收藏板塊的力量。”拍賣公司對古代書畫市場十分有信心。業內人士認為,古代書畫市場表現一直穩健,雖然“大觀”之夜沒有億元高價出現,但也説明古代書畫收藏還在一個正常的生態之中,藏家表現理性反而有利於市場長遠發展。
春拍中潘天壽《鷹石山花圖》以2.79億元的高價成交,此次嘉德又徵集到兩件潘天壽的不同風格大尺幅作品。其中,潘天壽的《勁松》以9315萬元被龍美術館收藏。市場可流通的潘天壽作品數量十分有限,近2米的巨幅作品更是屈指可數。《勁松》的成交價接近億元,但又沒有超過億元,被藏家津津樂道為拿捏恰當,不高不低的價位與當下市場形勢十分吻合。
不過,近現代書畫拍品中還有一件估價待詢的齊白石《葉隱聞聲》工筆草蟲冊頁,被評論為是億元後備,保利拍賣負責人表示,2009年秋拍時齊白石《可惜無聲》在北京保利以9520萬元為龍美術館競得,而《葉隱聞聲》為18開,尺幅更大,有望突破《可惜無聲》的成交紀錄。
牟建平認為嘉德大觀夜場和春拍表現基本持平已屬不易,秋拍書畫市場沒有繼續下跌就是好現象,人氣不能作為市場判斷,要看總成交數據。二流、三流畫家作品下跌仍然很明顯,如何海霞的山水畫鏡心春拍到五六百萬元,秋拍目前還不到百萬。他認為藝術品市場下滑後,純粹投資的人多數都離開了,拍賣價格變得比較理智了。
中國嘉德書畫部總經理郭彤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9.2億的成交額可以説給市場一個積極的信號,同時也説明不論在怎樣的經濟環境下,拍品的品質凝聚一切,在拍品中能看到多少價值,市場就能體現多少價值。市場越來越成熟,買家也越來越挑剔,説明市場正在面臨轉型,藏家多年經驗的積累,對於精品的追求和下手也是越來越狠。
當代藝術
悲觀中的勇氣
對於首次亮相嘉德的現當代夜場,業內人士認為不論成交如何,都應該點個讚,特別是在此時此刻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一片冷清和悲觀之中。
從拍賣結果來看也許在人們意料之中。26件作品總成交額為1.2759億元,成交率達96%;為紀念中國“85新潮”三十年而特設的專場13件作品,成交額為2988.8萬元,成交率為100%。
現當代藝術日場和夜場的總成交額為2.119億元,五個專場的總成交率為86.2%,其中日場拍賣中的沙耆比利時時期藝術專場34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額為1018萬元;二十世紀藝術39件作品,成交額為1441萬元,成交率為69%;另一個常設的當代藝術日場134件作品,成交額為2986萬元,成交率為66%。
當代藝術成交前十名中,多數作品來自於當代藝術夜場和“85新潮”三十年紀念夜場,石衝、丁方、余本、段建偉四位藝術家誕生了新的最高價紀錄,段建宇、韋嘉、李暉等中青年藝術家的表現穩定,作品均在估價範圍內順利成交。
“中國當代藝術
並沒有淪陷”
夜場中最揪心的是封面作品能否拍好,可以説關乎整場的成敗,來自於藝術家石衝《欣慰中的年輕人》擔當起重任。在市場並不樂觀的情況下,此作拍前高達2600萬元的估價一度引發議論,收藏家唐炬坦言,“看預展時面對原作和巋然不動的底價權衡再三最終放棄對該作品的競逐,並暗自為之能否在清冷的冬日裏成交捏了一把汗。”
早前在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中,《欣慰中的年輕人》曾經以1131萬元成交。最終在嘉德夜場以3795萬元成交,創下石衝個人拍賣最高價紀錄,也是夜場中價格最高的作品。
唐炬則選擇了另一件拍品劉小東的《大雨(紐約)》,以1150萬元的價格競得。該作品曾在2011年4月3日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出現,最終以902萬港元成交。據劉小東回憶,此畫描繪的是美國藝術家約翰·埃赫恩為艾未未製作石膏像的場景。約翰·埃赫恩原本打算為艾未未、劉小東、喻紅三人分別製作石膏像,但由於劉小東鼻炎發作,他便成了這一“歷史”的描繪者。
藏家在這場夜拍後感到欣慰。藝術市場必然受到經濟形勢影響,這是藏家應該接受和承受的事情,這個市場不會再像以前那麼瘋狂,而是更加理性、成熟。大眾應該調整買漲不買跌的習慣,學會將把握市場調整期機遇作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