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古玩藝術品拍賣:收藏問鼎之地

  • 發佈時間:2015-03-10 09:44: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昆堂  責任編輯:郭偉瑩

  筆者偶爾到過拍賣會,與拍賣行業無更深接觸。但經常見到藏友拍來的東西,對拍賣會逐漸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的拍賣行經歷了多年的培育,目前的業務開展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由不得你不去關注。因此,就收藏與拍賣的話題與藏友交流一二,或有裨益。

  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與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相比,顯然是一個規模不大的行業。但多年來其所起到作用卻極其引人注目。最顯著的一點功勞是,為國家博物館增添了許多藏品。1995年秋季,瀚海拍賣公司推出稀世珍寶張先的《十咏圖》手卷,資深專家徐邦達先生力排眾議,上書中央主管部門力主購買,在國家文物局等主管部門的支援下,以當時1980萬元的天價買下併入藏國家博物館,轟動一時,從此開國家博物館從拍賣市場購買收藏品之先河。此後,多件在國外流失多年的國寶級文物通過拍賣拍回,進入國有博物館館藏。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他們為了打造企業形象,紛紛建起博物館。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成功地為民間博物館提供了若干高等級展品。文物藝術品拍賣,提高了中國文化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與國際地位,促進了中國文物回歸祖國,對加速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中國新興的文物拍賣行業充滿生機。

  我國民間收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民間收藏家走進拍賣市場,極大地活躍了民間古玩藝術品交易。首先,民間收藏家進入拍賣場進行交易,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培養了保護文物的意識。眾所週知,每個拍賣公司舉辦拍賣會,都要印製拍賣圖錄,要舉辦兩、三天的預展,預展時藏家可以上手拍品試眼力。這就為收藏家、愛好者提供了與各類藏品接觸的機會。拍賣行還會通過報紙、電臺、網際網路等媒體,普及文物知識和文物價值,宣傳國家文物政策,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次,為藏友淘寶提供了一條新的渠道。據一位藏友講,他每年從大小拍賣會買回的東西不下一二十件,這些東西除了和藏友交易、交換之外,自己還要留下幾件。他的體會是:在哪買東西都要靠眼力,在拍賣行有著更大的優勢,就看你會不會利用、發揮這個優勢。進入拍賣會,先要排除以下幾種顧慮和擔心:有人説拍賣行不打假。《拍賣法》第六十一條拍賣企業“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但該條同時也規定了“買受人有權向拍賣人要求賠償”、“拍賣人有權向委託人追償”的條款,藏友需要維權時可以付諸法律。而實際情況更多的是,藏友參加拍賣會,大都具有一定的眼力。即使有些人眼力差些,因拍賣標的物都經過了拍賣行專家的鑒定,自己再仔細一些,一般都是有把握的。如果需要維權,可以上法院,實踐中大都經過調解解決。有人説拍賣行的東西貴,這分兩種情況:有些確實貴。藏友在拍賣會遇到的藏品,在古玩市場和地攤可能很少能見到,這時藏友就要把握機會。也有些不一定貴。一些小拍賣會,憑眼力從“無底價”拍賣中,常可買到與市場價格相當的東西,這已被常跑拍賣會的人所證明,這也是他們的貨架上常有新貨得到補充的原因。有人説拍賣會無漏可揀。這要看什麼叫“漏兒”。彼時拍到手的某件東西此時交易,高價成交了,算不算“揀漏兒”?而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拍賣場的揀漏,還多指某場拍賣會已經開拍,因各種原因導致多數參與競買的人未能如期到場,此時場內成交的東西就可能是揀漏的價格,這種情況很少。綜上所述,儘管有些人有種種顧慮和擔心,但多數拍賣會卻總是人頭攢動,一些大拍的拍賣紀錄屢屢被打破,這多少説明瞭拍賣行業具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到拍賣會買東西主要靠眼力,靠對標的物市場價格走向的評估,靠用智慧和行動把要拿的東西拿到手。從實踐的經驗看,是企業家收藏行為的,必須要有一個可信賴的顧問班子;是個人收藏行為的,除自己須具有一定眼力之外,最好還要有一個專業收藏的朋友圈子。中國文物內涵博大精深,企業家本人或收藏家個人,要成為收藏全才,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對某一專項做到十分精通也是很難的。如果有了好的顧問班子和一群有知識善交流的朋友,那麼,就能比較放心地進出拍賣會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