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佳士得上海秋拍:不走尋常路

  • 發佈時間:2014-10-23 10:27:25  來源:山西電視臺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佳士得上海秋拍:不走尋常路

  與去年上海首拍的大拼盤相比,將於下周舉辦的佳士得上海秋拍在變與不變之間有了新面目:變的是新增“典雅生活藝術”與“中國當代設計”兩個拍賣專場,而其重頭戲“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則與去年一脈相承。其中最值得觀察的,是其當代藝術的拍賣策略。

  當代藝術拍賣另類攻略

  總體來看,佳士得上海的這個夜場好比一首交響曲,精選的逾60件藝術作品融匯中國、日本、南韓、東南亞以及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其中,現代的大師包括表現主義名家貝爾納?布菲、現代藝術大師馬克?夏卡爾、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以及抽象大師趙無極和朱德群;當代部分,西方藝術家包括“英國年輕藝術家”(YBA)組織成員達明安?赫斯特和馬克?奎安,而中國當代藝術家則有曾梵志、周春芽、陳飛、郝量與劉韡等。

  其實,“十一長假”期間成功落槌的蘇富比香港秋拍,其“亞洲現當代藝術”夜場也採用了類似的拼盤策略。據市場人士王從卉女士觀察:蘇富比香港58件拍品中中國現代、中國當代、日韓與東南亞藝術分別佔19件、16件、8件和14件。當前的藝術市場尤其是大眾媒體,一直有一股唱衰當代藝術的輿論,有人更預言當代藝術的泡沫破滅就在2014秋拍。然而,蘇富比的拍賣結果顯示,儘管張曉剛、岳敏君的作品因估價過高而流拍,但80%拍品仍然超越高估價成交,總成交價高達 6.15億港元,刷新9項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其中包括劉小東的作品《違章》成交價達6620萬港元;方力鈞《系列24號》,成交價5948萬港元;王興偉作品《盲》,成交價944萬港元。

  而佳士得此次徵集拍品中,也是選擇了能撥動市場脈搏的關鍵作品。比如現代藝術大師馬克?夏卡爾的《冬夜戀人》、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的《眼睛和嘴唇》、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的《花》等;當代部分,西方藝術家包括“英國年輕藝術家”(YBA)組織成員達明安?赫斯特的《不確定年代的美麗愛情;派對畫作 Ⅲ》、陳飛、郝量等作品都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拍品。

  “墨彩”專題跨部門協作

  佳士得非常專注于搭建一個融匯中西、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平臺。比如他們今年的一個重要嘗試,是推出多達20件左右的“墨彩”專輯,呈現從中國當代水墨到畢加索創作的紙上作品,跨越不同區域的文化屬性,展現人類共有的以黑、白、彩構成的美學世界。佳士得現當代藝術部門的主管張丁元對記者表示,這不太像傳統的水墨,有點像當代水墨。“墨彩”,“墨”跟“彩”要分開來:墨是東方的,彩則偏向西方。他認為“當代水墨”的概念太過於廣泛籠統。“所以我們從這兩個主題來做。我們還考慮到了中國繪畫的當代性,考慮到媒材上的特點。”這些紙上作品雖然用墨畫,但跟傳統的水墨又有點不一樣,主題上也不同,有現代性。

  張丁元還指出,佳士得的選件強調東西融合的概念:“不論對西方的還是中國的當代藝術,我們用一種從全球藝術整合的概念來開發上海的市場。”他強調,這不能只看業績。佳士得中國總裁蔡金青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強調,搭建一個融匯中西、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平臺是佳士得的長期戰略,不會太介意一次拍賣會的結果。不過她又表示,佳士得對市場反應很快,拍賣策略會隨時調整。在市場千變萬化的背景下,拍賣公司唯一的對策就是繼續創新。不應該局限于過去發生過什麼事,還應該看到未來的趨勢,追求更新、更寬、更跨界,讓公司得以永葆生命活力。佳士得現階段在中國做的還是剛剛起步,但所做的每一件事,在佳士得全球來看都是創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