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文博會嗎
- 發佈時間:2014-09-09 09:14: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第五屆山東文博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邵希煒/攝
7年前,首屆西部文博會于2005年12月在昆明開幕,成為西部文化展示的窗口。此後,文化産業博覽會方興未艾,各地紛紛搶灘借此掘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各類文化展會20余個。
近年來,國家愈發重視文化産業的發展,僅國家層面今年就發佈了七條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市地也紛紛響應,大力出臺政策促進本地文化産業發展。在政策的支援下,中國的文化産業的確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成為很多省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各地的“文博會”就應運而生:首先,各省市需要通過文博會展示本地上一階段文化産業的發展情況;其次,他們也希望通過文博會來吸引更多的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那麼,全中國共有多少文博會呢?具體數字恐怕很難統計。雖然我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只有一個,即深圳文博會,但各地的文博會就多的數不了,而且不僅省會城市有,三四線城市也有,比如重慶文博會、,中國(義烏)文化産品交易會、佛山文博會、德州文博會、連雲港文博會等等。一些地方性的專門文博會更是數不勝數,酒文化博覽會、茶文化博覽會、婚慶文化博覽會等,名目繁多。
雖然數目多,但是這些文博會的品質並不高,而且出現了同質化的現象:各省市都會將一定時間內達成的文化産業投資意向放在文博會上簽約,用高額的簽約金額來體現政府政績,但實際上很多項目能否實際完成投資還屬未知;很多珠寶玉石展商借“藝術品”之名,行銷售之實,而且很多“藝術品”不但沒有收藏價值,並摻雜著假貨,消費者發現真相後因為文博會已經結束,因此無法理賠;一些“動漫遊戲”展變成“動漫玩具”展,以文化之名借機掏空家長的口袋。
2012年的佛山文博會,原本應該是一場文化藝術類展會,卻因為一項“重磅策劃”,淪為展示性文化的秀場。據悉,該屆佛山文博會主要由促銷商品區、動漫區和性文化節表演區三大塊,共有100多個攤位,除了性用品和性文化展示區外,還有小吃、動漫、雕塑、茶葉等各種商品進場促銷。雖然項目較多,但只要性文化展區開始模特內衣秀、制服誘惑表演後,其他展區就會變得極為冷清。
記者近日也參加了一個省級文博會,發現了諸多問題:因為市區內會展場所租金費用較高,因此組委會選擇了距離市中心10多公里的郊區場所,交通十分不便,很多市民表示不會去參觀;因為場地在郊區,配套設施還不健全,如何解決午飯問題讓很多參觀者十分頭疼,最終只能頂著太陽在展館外的廣場上吃盒飯;展館共三層,其中有一層是工藝品展區,但一個開幕當天售價2000元的“工藝品花瓶”,在閉幕那天就“200元大處理”,價格“跳水”讓人咋舌;“動漫遊戲”展區僅有兩家參展商,其餘都是賣玩具的,甚至還有攤位賣“震動減脂機”,讓人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最令記者失望的是,展區的工作人員專業水準欠佳。在某個銀行的展廳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展板。記者詢問是否有針對小微文化企業的貸款,對方表示不知道;記者詢問該銀行會否根據最近中國文化部聯合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大力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來推出相應的貸款項目,對方急忙拿出筆,讓記者寫下該政策的名稱等,稱“回去後要認真研究一下”。
記者認為,在文化産業大發展的今天,舉辦“文博會”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文博會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筐”,“什麼都能往裏裝”。文博會需要大浪淘沙,需要優勝劣汰,需要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否則,文博會就會變成一個空架子,淪為政府“自娛自樂”的“政績工程”,淪為一個“小商品大賣場”。
其實,中國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文博會,如果能有多個達到“深圳文博會”水準的專業化、品牌化的文博會,才能真正的帶動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並向世界展示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前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