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盜賊靠觀察山水走勢定位古墓葬(圖)

  • 發佈時間:2016-01-07 09:34:4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盜賊靠觀察山水走勢定位古墓葬原標題:盜賊靠觀察山水走勢定位古墓葬

  

  近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馮某、姚某某、韓某某、王某某、霍某某5人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其餘25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15至3年不等,並處罰金。

  至此,這些在遼西地區大肆盜掘紅山文化時期至明清時期的遺址、古墓,上演了一場場現實版“盜墓筆記”。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此案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涉文物第一大案”。

  盜取國家一級文物19件

  朝陽市位於遼寧西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遺存。此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馮某及其團夥就是主要針對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盜掘。自 2013年7月開始,這個犯罪團夥在16個月內瘋狂作案17次。在從馮某團夥處追繳回的109件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9件。

  朝陽市公安局局長李超表示,馮某團夥成員平時以賭博、收購農副産品、收藏文物等名義四處踩點。馮某團夥裏還有一名懂風水的“高手”姚某某,此人只需觀察山 水的走勢和陰陽,就能把挖掘位置縮小到10平方米左右。為了逃避打擊,他們從不在保護區裏面作案,都選擇荒郊野外、人跡罕至的地方實施盜掘。

  僅一件文物就獲利7.5萬

  現實版的“盜墓”和小説裏描述的一樣嗎?在淩源市紅山街道辦事處牛河梁村上窯溝的山樑上,記者看到了大大小小十幾處被盜掘的探坑,其中最大的一個坑直徑約1.7米,深約1.5米。

  據王紅岩介紹,馮某團夥在作案時會使用一種自製的名叫“扎子”的工具,這種工具性能高於洛陽鏟,專門適合盜掘紅山時期的文物。另外,羅盤儀、高頻大功率對 講機、強光手電和高倍數望遠鏡也是他們作案的必備工具,裝備比一般的文保部門科研隊伍還齊全。“我們一般在下午上山。先由姚某某用羅盤看風水,確定墓葬所 在位置,等到淩晨才動手。”馮某説。

  馮某一般會把盜掘的文物拿到赤峰銷贓。馮某交代,梁某某曾從他手中收走了一個雞骨白方形玉璧並轉賣給了梁的朋友劉某某,僅這一件文物就獲利75000元。

  多在文物保護區外盜掘

  據民警介紹,此次追繳回來的文物都是犯罪分子在文物保護區外盜掘的。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郭大順介紹,追繳的3件國家一級文物——玉鐲、馬蹄形玉箍、勾雲形玉佩的出土地點為朝陽市喀左縣南公營子鎮。

  專家介紹,目前,古墓保護基本處於被動狀態,盜墓賊則是不計後果地盜挖文物,並不會關心墓葬的完整程度。這也是盜墓賊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