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中國最大涉文物案追蹤

  • 發佈時間:2016-01-07 09:34:2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新中國最大涉文物案追蹤原標題:新中國最大涉文物案追蹤

  近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馮某、姚某某、韓某某、王某某、霍某某5人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其餘25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15至3年不等,並處罰金。

  至此,這些在遼西地區大肆盜掘紅山文化時期至明清時期的遺址、古墓,上演了一場場現實版“盜墓筆記”的盜墓賊們,終於受到法律的制裁。

  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此案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涉文物第一大案”。

  此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馮某及其團夥就是主要針對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盜掘。自2013年7月開始,這個犯罪團夥在16個月內瘋狂作案17次。

  他們是如何選取盜掘地點的呢?朝陽市公安局局長李超告訴“新華視點”記者,馮某團夥成員平時以賭博、收購農副産品、收藏文物等名義四處踩點。“他們會打聽誰家在地裏發現有破碎的陶片,甚至出價購買相關資訊以確定進行盜掘的大體方位。”

  馮某團夥裏還有一名懂風水的“高手”姚某某,也是被判處無期徒刑的5人之一。此人只需觀察山水的走勢和陰陽,就能把挖掘位置縮小到10平方米左 右。為了逃避打擊,他們從不在保護區裏面作案,都選擇荒郊野外、人跡罕至的地方實施盜掘。“我們挖的墓基本都是還未被國家文物保護部門發現的紅山古墓和遺 址,由於保護區內有監控攝像,而且盜掘區內文物量刑很重,因此我們都選擇保護區外進行盜掘。”馮某説。

  據朝陽市公安局文物保衛分局局長王紅岩介紹,馮某團夥在作案時會使用一種自製的名叫“扎子”的工具,這種工具性能高於洛陽鏟,專門適合盜掘紅山 時期的文物。另外,羅盤儀、高頻大功率對講機、強光手電和高倍數望遠鏡也是他們作案的必備工具,裝備比一般的文保部門科研隊伍還齊全。

  馮某一般會把盜掘的文物拿到赤峰銷贓。由於長期混跡于赤峰市的各個文玩市場,馮某認識了季某某、梁某某等買家。梁某某是馮某團夥的固定收貨人,原係赤峰市委講師團成員,在赤峰市文物圈比較知名,很多想收藏文物的人都會找他要貨。

  除了向熟人詢問以外,馮某還會在網路上聯繫買家。“有時候我會在網上找買家進行溝通,都是以私聊的形式發發照片什麼的。但是我從來不在網上進行交易,都是當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據馮某交代,他一共盜掘了109件文物。目前,這些文物已經全部由公安機關收繳歸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