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餘文物 揭開兩千年前侯國面紗
- 發佈時間:2015-11-17 09:30:37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萬餘文物 揭開兩千年前侯國面紗
海昏侯墓出土的銅火鍋。
考古人員查看青銅雁魚燈。
工作人員在展示編鐘。
墓中出土繪有孔子形象的屏風組件。
考古人員在清理馬蹄形金器。
精美的帛畫。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現場。 本稿配圖:新華社發
一個盜洞的發現,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南昌西漢列侯墓園。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從墓園到墓葬區,再到都城遺址,目前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展現在世人面前。其保存之完好、規模之龐大、體系之完備,即使在最嚴謹博學的考古專家眼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目前,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已經進入最重要、最關鍵的主槨室清理階段。繼14日從主槨室清理提取了屏風、馬蹄金、博山爐等珍貴文物,15日考古人員把重點放在漆器的清理提取上。
一個盜洞,揭開侯國神秘面紗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也就是後來的海昏侯墓考古領隊,在家中接到了一個緊急電話。有老百姓(603883,股吧)反映,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發現了一個盜洞,可能是盜墓賊所為。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在建昌縣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內,有大墳一所,小墳二百許,舊稱百姥冢。”楊軍説,當時腦子裏突然閃現地方史料這條記載,傳聞中的劉賀墓與發現盜洞的古墓位置非常接近。
當地村民的及時上報,避免了墓園被進一步破壞,主墓得以保存完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對這處高等級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整個墓園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錯落有致分佈著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車馬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説,以侯和侯 夫人墓為中心的祠堂、寢、便殿、廂房和墓園墻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統等各類地面建築基址,佈局之完整、祭祀體系之完備,為考古史上所罕見。
通過對墓園周邊的考古調查、勘探,考古人員發現了幾代海昏侯的墓葬區、貴族和貧民墓葬區,以及面積達3.6平方公里的漢代紫金城遺址。
考古專家基本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漢代鐵河古墓群的組成部分,漢代紫金城遺址為海昏侯國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園區、貴族和一般墓葬區組成的體系完整的海昏侯國聚落遺址,整個遺址分佈面積達5平方公里。
一座侯墓,留下多少考古第一
截至目前,在主墓室藏閤的發掘中,迄今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紡織品和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6000余件。加上車馬坑和其他祔葬墓出土的文物,文物總數已經超過1萬件。
海昏侯墓考古創下秦漢考古史上的多個第一,即使對國內頂尖的考古專家來説,也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長江以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大型車馬陪葬坑
車馬陪葬坑位於主墓西側,佔地面積約80平方米。考古工作人員在這個坑裏共發現5輛木質彩繪車和20匹馬的痕跡,3000余件錯金銀裝飾的精美車馬器。
——在我國漢代考古史上首次發現偶樂車
考古主墓甬道中發現的兩輛偶樂車,被證實一輛配有1件錞于和4件青銅鐃,一輛配有建鼓。這印證了文獻上關於先秦樂車上錞于、鐃與建鼓搭配組合的記載,是我國漢代考古的首次發現。
——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將“千文一貫”幣制前推了1000年
主墓的北藏閣出土了10余噸、約200萬枚五銖錢,按漢制換算約相當於50公斤黃金,反映了西漢王朝的“賻贈”制度。
——發現我國最早的孔子像
在主槨室的西側,考古人員發現了一組繪有人物形象的屏風組件,在人物下面還有題字。題字部分除能辨認“孔子”“顏回”“叔梁紇”等人名外,還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樣。專家初步判斷,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孔子像。
籌建公園,準備申報世界遺産“我最關心的不僅僅是某一件器物,更多的是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背後的制度安排。”考古專家信立祥認為,海昏侯墓考古首次揭示了漢代列侯墓園和喪葬制度,具有標本價值。
僅一座墓園,考古價值已經極為重大,更何況海昏侯墓園與周邊的貴族和平民墓葬區、侯國都城遺址,構築了一個分佈面積達5平方公里的侯國聚落遺址。
專家分析,如果只有一座墓園,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好像分量不夠。但作為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無疑已經具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基本條件。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朝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方向去努力。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增強民族自豪感!”專家徐長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