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32片秦人金飾歸國:流失海外20餘年 來源仍是謎團

  • 發佈時間:2015-07-21 09:25: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姜瀟 戴盈 張玉潔  責任編輯:胡愛善

  昨天,曾藏于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32片春秋時期秦人金飾片,在甘肅省博物館完成了交接並開始向公眾展出。

  20年前 文物“現身”海外多地

  從禮縣縣城一路向東行至13公里處,是草木蔥蘢的大堡子山。清朝末年,因山上有由黃土夯實的院墻圍起的堡子而得名。

  文獻記載,遠古時代的秦人嬴姓族本為東夷的一支。西周中期,這些秦人主要活動在渭河上游及西漢水上游,也就是今天的禮縣一帶。直至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建立了秦帝國。自此,中國進入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

  直到上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在挖一種動物化石“龍骨”時意外發現了一些古代墓葬,並由此出現了盜墓活動。1993年,盜墓活動加劇,大堡子山遺址慘遭盜掘,盜掘出土了大批青銅器和金器等重要文物。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白堅這樣描述當時的景象:漫山盜洞,遍野的盜墓人晝夜趕工。甚至,盜墓催生了商業的自發形成,山上有啤酒攤,還有涼皮和滷蛋賣。

  隨後,眾多文物流失海外。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介紹,1994年一對銘文為“秦公作鑄尊壺”的青銅壺在紐約現身。同年,有人在法國見到了戴迪安收藏的44片金飾片。大約同時,法國吉美博物館入藏了一批出自大堡子山的金飾片。隨後,日本、美國等地不斷有出自大堡子山遺址的文物被發現。

  10年前 確認物件“DNA”啟動回歸之路

  大堡子山被盜掘後,我國文物部門啟動了墓葬的搶救性發掘和文物搜尋工作。

  為促進流失文物返還,2005年,國家文物局啟動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調查項目。同時,以考古、法律、科技等手段確定流失文物來自大堡子山的工作也提上日程。此次歸還的32件金飾片完整地經歷了這一過程。

  據介紹,要確定文物來自大堡子山,一是要做考古學分析。將金飾片風格與大堡子山考古發現的文物進行比對,同時將工藝技法與遺址年代比對,以此確定兩者的關聯性。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領隊侯紅偉説,這批金飾品的風格特徵在除大堡子山以外的全國其他地方沒有發現過,這也是一種反向印證。

  二是建立證據鏈。國家文物局組織了律師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從法律途徑來做實證據鏈。“完全還原歷史是不可能的,只能確定大約什麼時間什麼人偷掘,什麼人帶去法國,以實現證據的相互印證。”王輝説。

  三是科技鑒定,即對文物本體和灰土等附著物的成分進行分析來確定。王輝説,中方將發掘的文物進行檢測,並請法國實驗室以相同的方法對法藏金飾品進行檢測,經比對兩者吻合。“這種檢測方法具有唯一性,相當於檢測了文物的‘DNA’。”

  文物歸還之路多艱,國家文物局與法國有關方面進行了長期協商。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説,2010年國家文物局向多個收藏有大堡子山文物的外國機構致函,希望對方能按照國際公約回歸中國的流失文物。

  2014年,中法建交50週年,國家文物局再度向法國政府有關部門提出了文物歸還的要求。7月,中法專家組赴大堡子山開展調查。

  最終,在中法兩方積極合作下,32件金飾片原捐贈者皮諾和黛迪安二人解除了捐贈協議,並由他們將文物返還給中國。

  2015年4月、5月,32件金飾片分兩批回到中國。

  謎團 來源仍是不解之謎

  如今再訪大堡子山,已沒人能説得清這32件文物曾位於何處。“盜墓不會向考古一樣細緻,往往是打洞下去,拿走文物。所以,這些金飾片究竟出自哪一墓葬的哪個方位,現在難以判斷。”王輝説。

  據考古人員介紹,金飾品的可能用途有二,一是棺飾,二是馬的盔甲。喪葬的高規格,也説明瞭大堡子山埋葬的並非尋常百姓,很可能是嬴姓宗祖等重要人士。此外,這些金飾片説明,西周時秦人就已與中亞、西亞國家進行了商貿與文化交流。

  “這種包容兼併也是秦人得以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王輝説,但這些黃金究竟來源本地還是由西域而來,目前仍是不解之謎。

  同時,這些金飾片也確認了一系列論斷,如大堡子山是秦人陵園、秦人發祥于西漢水上游等。此外,這些文物的回歸也有利於研究人員了解秦人面貌及喪葬制度等。

  如今的大堡子山,考古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地下10余米,不斷有新的文物出現。而300公里外的在甘肅省博物館,這些出自大堡子山的32件金飾幾經週折,終於再現昔日光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