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地拍賣市場陣痛加劇中小拍行幾無生存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7-27 09:29:19  來源:東方網  作者:陳君達  責任編輯:張明江

  今年內地的藝術品春季拍賣已經全部結束。從整體情況來看,內地拍賣市場仍處於調整階段,由此帶來的陣痛仍在持續加劇。

  儘管,在本季內地春拍中,又有兩件億元級的拍品誕生,分別是潘天壽《鷹石山花圖》(2.79億元)和李可染1976年創作的《井岡山》(1.26億元),大大超過了市場預期。另外,還有幾件準億元級拍品亮相拍場,如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手卷以8050萬元成交,乾隆帝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讚以7475萬元成交等。然而個別天價紀錄的誕生並不能掩蓋內地拍賣市場整體的低迷。事實上,有不少中小拍賣公司在經歷了這兩、三年的調整陣痛後,已經很難組織起一場像樣的有品質的拍賣會了,拍賣成交額也是持續縮水,屢創新低。有些拍賣公司迫於經營成本壓力以及客戶流失嚴重,加之徵集受阻,不得不暫停春/秋大拍,轉而將希望寄託于各種形式的線上拍賣。其中,微信拍賣便是目前較常見的一種線上拍賣形式。筆者注意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陸續成立了微信拍賣群,然而實際成交情況卻並不樂觀。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剛發佈的《AMMA2015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春拍中國藝術品總成交額約為244億元人民幣,為2011年以來最低谷,同比2014年春拍縮水27%。如果扣除掉今年香港春拍的成交額,恐怕這個縮水的比重會更大。該報告認為,這主要是宏觀經濟調整和藝術品市場週期性發展變化雙重作用的結果。而筆者以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地拍賣市場贗品氾濫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信心喪失。而贗品氾濫又與藝術品市場週期性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聯繫。

  在過去的幾年中,尤其是2010年至2012年這三年中,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作為投資驅動型的市場,成為宏觀經濟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受益者。同時,由於中國禮品文化思想的根深蒂固,藝術品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禮品經濟的重要載體。然而,這些利好因素在這兩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當前宏觀經濟結構持續調整、經濟增長內在動力不足的形勢下,這些利好因素支援的藝術品泡沫成交量逐漸消失。

  藝術品市場自身存在的週期性也是導致市場持續調整的又一影響因素。今季春拍,除個別特色專場、專題和夜場外,總體上看來,能夠支援市場量價齊增的生貨精品非常少。藝術品拍賣市場經過了前些年的持續發展和泡沫式爆發,一些收藏世家、藝術家家屬或市場資深行家手中的精品佳作大量釋出,這一輪的新老藏家換手已經基本完成。從最近一兩年的情況來看,拍賣公司在大力挖掘生貨精品的同時也在嘗試開拓新的藝術品拍賣板塊。像本季春拍中,嘉德的王濟遠藝術專場、匡時的歷代書法夜場、崇正的九藤書屋專場、泓盛的周信芳舊藏專題、明軒的一間屋專場等,都受到了藏家的追捧。然而,更普遍的現象是,很多不負責任的中小拍賣公司,由於業務能力差,徵集資源有限,無法徵集到精品佳作,便以大量的贗品偽作來湊數,極大地傷害了藏家和投資者的信心。

  令人擔憂的是,從目前的種種現象來看,內地拍賣市場短期內似乎仍然無法回暖,調整仍將繼續,陣痛將會持續加劇。而近期中國股市的震蕩,也很可能對下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造成更加不利的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