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逛文玩市場如何不吃藥不被騙

  • 發佈時間:2015-07-01 10:38: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逛文玩市場如何不吃藥不被騙

  在和一些文玩朋友聊天時,你是不是經常聽説張三“打眼”或李四“吃藥”的趣事?又或者一些“吃藥”的經歷就發生在你身上,卻渾然不知?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文玩市場熱情依然,週六去棉一古玩市場瞧瞧,週日到高柱燕趙古玩市場逛逛,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梭,很多藏友都希望能撿到“漏兒”,但一不小心,就容易看走眼。今天,老杜就跟大家聊聊文玩“吃藥”那些事兒,讓大家明白哪些人容易“吃藥”,了解如何防騙。

  “文玩吃藥”專盯三類人

  文玩界有很多術語,其中,“吃藥”和“打眼”説的是買錯了東西,上當受騙,這些頗為形象幽默的詞語,經常成為藏友們之間的趣談。買到假東西,就像吃雞肋,“玩”之無味,棄之可惜,自當是吃了啞巴虧,便又有了“交學費”這個詞。那麼,哪三類人容易“吃藥”呢?

  “吃藥”人群前三名中,“土豪”無疑排第一。一般情況下,“土豪”不在意錢,也沒有時間去研究文玩,只要看上眼,無論真假好壞,先拿了再説,這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下,很容易“吃藥”。其次是“撿漏兒”者,此類人總是希望在“文玩淘寶”中大顯身手,把平時所學的鑒寶技巧運用到實際中,以小价錢買來好寶貝,可能正在你沾沾自喜的時候,已經吃了“藥”。還有就是“暴躁型”藏友,該類藏友看著身邊的藏品不斷暴漲,奮不顧身地跳進“文玩界”,打算放開胳膊大賺一筆,一不小心就上了“道”,這類藏友也是很容易“吃藥”的。

  文玩“騙術”面面觀

  俗話説:一入文玩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文玩“吃藥”雖在所難免,但藏友們也要擦亮眼睛,防患于未然。接下來,一起去古玩市場看看都有哪些主要“騙術”。

  文玩騙術熱衷講故事

  自古以來,能給文玩編造離奇的故事,是文玩騙子的基本功,他們借助於祖傳、盜墓、名人所贈或上拍寶物等説辭吸引買家,並能生動地講出“寶貝”地前世今生。此時如果聽得入迷,就説明你已經放鬆了警惕,很容易受騙。

  都是“光線”惹的禍

  把玩藏品,最好在自然光下,光線昏暗或者刺眼,都會影響藏友們對藏品真假的判斷。如果當你走進一家古玩店,發現光線昏暗,不要以為老闆是省電的“吝嗇鬼”,很有可能是一個圈套,讓你對藏品的光澤和包漿作出錯誤的判斷,進而上當受騙。

  “民國造”成“贗品”代名詞

  也許你不好買到上千年的古董,但民國時期的藝術品傳世很多,這就為“民國造”或“名國産”的説法提供了條件。當你盯上了一件“寶貝”,賣家告訴你是“民國時期”所造,就要當心了。

  “鄉下人”騙術高

  當你在燕趙古玩市場的地攤上淘寶時,經常會看到一些身著樸實衣衫的莊稼漢,操著濃重的鄉下口音,擺著一兩件“寶貝”售賣,這些“寶貝”可能是“祖傳”的,也可能是從鄉下收來或撿來的,總之伴隨著離奇的故事,當你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終於要“撿漏兒”時,很可能已經上當了。

  網路騙術“防不勝防”

  很多藏友還喜歡在網上買文玩藝術品,這也需要提防。有些商家打著“名家”、“信譽”、“秒殺”、“買家還圖”、“工場代理”和“互推商品”等名義發微信或者淘寶圖片時,藏友們千萬要注意,有可能當你匯款轉賬後,馬上被不法商家拉入黑名單中。

  文玩市場《防騙寶典》

  寶典1

  讀萬卷書

  古玩收藏,一定要看一些正統的收藏類書籍,學習各種鑒寶知識,總結古玩收藏的技巧,並多向身邊的“高手”請教,學好“基本功”要紮實,為以後“上手”做準備。

  寶典2

  切勿“紙上談兵”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你看過多少鑒寶的書籍、微信或電視節目,都無法代替“上手”。在古玩市場,多看、多聽、多觸碰,對藏友的“眼力”鍛鍊是有好處的。但如果你是“新手”,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輕易掏錢出來哦。

  寶典3

  堅持“四不”原則

  “新手”在逛古玩市場時,要堅持“四不”原則。不亂詢價還價,不輕易伸手,不買貴的,不買不懂的。掌握這四點,就不容易“吃藥”了,還會受到文玩界的尊重。

  寶典4

  網購文玩要“穩準”

  很多藏友喜歡在網上“淘寶”,這就更要小心了。首先,無論多喜歡的“寶貝”,為了保險起見,一定要通過第三方支付切勿直接打款給對方;其次,如果和商家距離不遠,最好當面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好找一個“行家”把關;同時,要找信譽好,知名度高的商家買文玩,並找人或者論壇進行擔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