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件收藏見證時代變遷:民國身份證用指紋防偽(2)
- 發佈時間:2015-05-22 09:40:16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責任編輯:劉波
畢業證收藏兩極分化價差大
畢業證是由辦學機構頒發的用於證明學習經歷的書面憑證。是一個學生就業的重要文憑。
“和國外不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教育模式是為科舉制度服務的,沒有學歷證明和畢業證書,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隨著帝國主義勢力的不斷入侵,當時的清王朝有一批人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始中國近現代教育西式化的進程,隨著西式學堂的出現,畢業證書出現了。”我市收藏愛好者王蒙表示剛開始自己收藏畢業證書是一種巧合,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在一個古玩攤位上發現了一張民國時期的畢業證書,上面還貼著民國印花稅票,十分有趣,就買了下來,後來才發現畢業證書也是一種收藏品,其中精品更是價值不菲。而一些中小學的畢業證書卻一直在幾百元左右徘徊,特別是民國後期的中小學畢業證書基本就是100元左右一張。與民早期著名大學近萬元的畢業證不可比擬。我們要注意的是一些臨時畢業證不具備太大收藏價值,當然不是説不要收集,只是説不要花高價收集。抗戰8年,不少大學顛沛流離各地,因辦公條件很差,給很多學生發的是臨時畢業證書。這類證書往往不如正規的畢業證書整齊好看,製造都簡單粗略,美觀性也是紙品收藏價值的重要體現之一。建國後畢業證收藏主要是針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證書,目前價位較低低,即便是著名高校的畢業證也是幾百元一張,投資和收藏價值目前並不大。
從民國到八十年代的結婚證
“結婚證收藏並不單指結婚證書,我們一般叫它婚育證明收藏,算是票證收藏中的一個種類,它在廣義上包括結婚證、結婚申請書、生育許可證等一系列和婚姻、生育相關的證書,在這其中結婚證最受人喜愛”,內蒙古收藏家協會會員票證收藏愛好者謝志偉介紹。
謝志偉手中有一紙特別的婚書,但是和普通婚書不同,這是一本招贅合同。
提起招贅合同,就要了解一下入贅。入贅俗稱招婿,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戶,孩子隨母姓。原為母系家族婚制,是從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遺俗的發展。入贅得以延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方需要勞動力,需要養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貧而無力娶妻,只能以身為質到女家完婚。秦漢時,入贅形式具有“贅婿服役”的性質。宋代以後,入贅變為“贅婿補代”“贅婿養老”性質,女家沒有男性子嗣,招婿到府接續宗祧,補充勞力,並贍養女家老人。贅婚有改為妻姓與不改姓兩種形式。而這種招贅合同就是和入贅女婿簽訂的雙方權利義務分配表。
除去這種特殊的婚書,不同時期的婚書有不同特點,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 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清王朝的統治走到了盡頭,大紅的手寫婚書逐漸消失,油墨印刷的結婚證登上了舞臺。當時在結婚證上必須貼一枚一元印花稅票,婚書上的印花稅票就是政府的公章,象徵著證書的合法性。解放後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婚書也有它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婚書也是最容易找到的藏品。1950年4月30日,新中國《婚姻法》的頒布不僅廢除了包辦婚姻,開始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也給結婚證收藏帶來了新意。新娘、新郎的名字不再先後排列,也不再區分字體大小,而是並列在一起,傳統婚書中的雙方父母、媒人、證婚人等一系列內容不再出現;結婚證由政府相關部門統一辦理、蓋章並頒發給新人,無需自行購買,更用不著印花稅票;證書上的內容也有了定式。在謝志偉的收藏品中,建國後的婚書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都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