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中軍的煩惱:帶不回來的梵谷

  • 發佈時間:2015-05-22 09:3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盧揚 陳麗君  責任編輯:劉波

  原標題:王中軍的煩惱:帶不回來的梵谷

  

  

圖片資料

  王中軍去年在紐約蘇富比上以3.77億元拍得梵谷《雛菊與罌粟花》的舉動,雖然仍時常為外界所提及,然而令他有些無奈的是這幅名作至今仍未“回家”。近兩年來中國藏家舉牌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海外拍場上,大手筆背後卻都隱藏著難以抱得拍品歸的尷尬現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藝術品長期身處異地?這些精品究竟又該如何才能儘早回到新主人的身邊?

  拍品入境難是普遍現象

  中國藏家海外拍賣的熱情不斷,但藝術品入境難卻成為近年來國內藏家在海外拍賣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擾。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王中軍于去年11月紐約蘇富比上高價拍得的梵谷作品《雛菊與罌粟花》目前被保存于香港,並沒有入境。

  對此,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甘學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實際上遭遇相同“待遇”的藝術品不在少數。2013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1.72億元成交的畢加索油畫《兩個小孩》;2013年9月,收藏大鱷劉益謙從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5037萬元競得的蘇軾《功甫帖》;2014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上,劉益謙以2.8億港元買下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等,“以上所列這些天價藝術品大多沒有入境”。

  據業內人士透露,通常情況下,國內買家在海外拍場上成功拍得藝術品之後,會直接委託海外拍賣公司進行異地託管,如王健林競得的畢加索油畫《兩個小孩》等高價拍品,目前就保存于海外的拍賣公司。除此之外,有些買家則會將藝術品以“保稅延伸”的方式將其存放在國內的保稅區裏,如劉益謙拍得的《功甫帖》和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目前存放于上海徐匯濱江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中。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價值不菲的藝術品遲遲不能回家?

  稅費成“回家”高門檻

  説到梵谷的《雛菊與罌粟花》至今未回到北京的原因,王中軍直言:“因為入關的稅費過高。”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園藝術品貿易中心負責人劉威海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道,按照相關規定,海外藝術品進入中國境內時要繳納6%的關稅(暫定),以及17%的進口增值稅,再加上其他的相關費用,整體計算下來,一件海外藝術品要想入境所要繳納的複合稅率實際應為24.02%。據此計算,這幅身價高達3.77億元的《雛菊與罌粟花》要想安穩地挂在王中軍北京的家裏,需要繳納高達9056萬元的“過路費”。

  “然而海外市場就不存在如此高的入關稅費,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寧願將自己買回來的東西放在別人那,也不願帶回家。”藏家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13年他曾在新加坡購得一件油畫作品,至今該作品仍存放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對於藝術品進口而言,只要入關之後沒有發生實質性交易,就無需繳納進口關稅。藝術品在境內只有被轉手賣出,才需繳納7%的進口關稅。相比國內而言,已經很低了。”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國家雖然對藝術品交易的徵稅方式有所不同,但幾乎都會對藝術品進口採取零關稅政策。劉威海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以英國為例,對於藝術品的進口採取零關稅政策,僅徵收5%的進口增值稅。

  而離內地最近的香港也不對藝術品進口徵收任何形式的稅率,只需繳納利得稅,個人利得稅稅率為15%,機構的利得稅稅率為16.5%,也可以通過個人捐贈來減免相應的稅收。而如今王中軍拍得的《雛菊與罌粟花》就正身處於香港。

  藝術品儲運是第二道坎

  除了高稅費以外,在有些藏家看來,由於藝術品的運輸、儲藏通常對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國內藝術品市場在這些環節上的配套服務相對薄弱,因此這也成為了藏家們決定是否讓這些“天價寶貝”回家的另一個原因。

  説到運輸問題,藝術品的運輸絕非來輛大卡車,然後把它們往車上一放那樣簡單。從藝術品的包裝,到運輸車輛針對藝術品短時間儲藏所需溫度的專業設計,都有著十分明確的要求。

  而提及藝術品的儲藏那更是一門大學問。“有人説藝術品儲藏就是要保持恒溫、恒濕,這不是一個專業的觀點。”劉威海向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不同材質的藝術品在儲藏時對於濕度、溫度的要求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以溫度為例,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也許對於鋼材質地的藝術品不會産生太大影響,但對於油畫而言就可能帶來“災難性”的毀滅。因為在這種溫度條件下,含有瀝青的顏料很可能受到高溫影響被溶解,並形成黑褐色斑痕,嚴重的還會對畫面造成污染。

  “不同類型的藝術品進行分類儲存則顯得十分必要,對於個人而言很難將其實現。也正因如此,近些年來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藏家將海外購得的藝術品放在保稅區內,一方面少了稅費的高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作品得到最有效的託管。最後,大量藝術品在保稅區的集聚,使得保稅區成為交頭活躍的市場,為藝術品提供了更多交易機會和銷售渠道。”劉威海如是説。

  保稅區亟待深度利用

  目前,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藏家,都在“重稅”的壓力下,將境外買來的藝術品紛紛轉移到保稅區內。劉海威強調:“在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保稅園,藝術品就可享受境內關外的免證、免稅、保稅政策。”

  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保稅區既可為藝術品提供保稅和存儲服務,而且藏家借出後只要在規定的6個月時間內歸還藝術品即可,這也為藝術品在各地的借出展示提供了相對便利的保證。

  目前為止,北京、上海、廈門、成都、深圳已建成了藝術品保稅倉庫,如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園、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等。

  甘學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了選擇保稅區,也可以繳納一定的保證金,辦理相關的“暫時進出境貨物”,可以暫時不用繳納稅款,一般在6個月左右的規定時間內原狀運出境,也可以經直屬海關批准延期,但延期最多不超過3次,每次延長期限不超過6個月。今年3月開始實施的《博物館條例》中,首次承認民辦博物館的身份,並規定其在資源、條件和設立等方面和國有博物館享有同等待遇。儘管《博物館條例》剛實現落地實施,但這可能意味著海外徵集文物回國這項能實現與國有博物館同等免征增值稅的待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