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六朝家族合葬墓現罕見六面銅印 熏爐有煙灰痕跡

  • 發佈時間:2015-05-13 09:22:25  來源:人民網  作者:仲敏  責任編輯:田燕

褐釉青瓷香熏爐內煙灰

  

褐釉青瓷香熏爐內煙灰

  

對鳥紋圓形金飾

  

對鳥紋圓形金飾

  

印有墓主名字的六面銅印

  

印有墓主名字的六面銅印

  昨天,記者在南京市博物館的會議室內,看到考古人員小心翼翼拿出幾樣“新鮮出土”的珍貴文物。據介紹,今年3月24日,在鐵心橋尹西村後頭山停車場內,挖掘機在取土時發現一道古墓磚墻。隨後雨花臺區文化局通知了市文化局和南京市考古研究所。至5月10日,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確認存在4座墓葬,屬家族合葬墓。昨天,尹西村考古工地領隊陳大海等專家表示,該家族墓的發掘,是近年來南京六朝考古方面一次較為重要的收穫。

  墓地概況:

  四聯墓為東晉中期家族墓

  昨天,陳大海向媒體介紹了墓地的概況和時代,“本次考古共發掘4座磚室墓,呈‘一’字整齊排列,墓門朝南,由東到西依次編號為M1—M4。”在這四座墓中,都發現有棺床和祭臺,封門前都有斜坡墓道和磚砌排水溝。陳大海表示:“在南京地區,這屬於六朝磚室墓的中小型規模。”

  而據介紹,這四座墓皆未遭盜掘,每個墓室只能放下一口棺材,因年久朽爛,僅剩銅、鐵館釘。4座墓共計出土各類遺物標本近百件,以陶制明器和青瓷器為主,其他還有銅六面印、鐵剪刀、金飾品、銀釵、胭脂、頭像磚等。根據4座墓的排列方式、相對一致的形制及出土器物,考古專家認定這是一處家族墓,且時代相近,同為東晉中期。

  墓主身份:

  六面印證明墓主是東晉士族張邁

  一座古墓被挖掘,最令人關注的,無疑是是否能夠揭開墓主的身份。據介紹,這種能夠揭開身份的文物,在六朝墓中尤其缺失。然而,這個家族合葬墓中,這樣的文物還真幸運地被考古人員給找到了——一枚六面銅印!其六面都有文字,分別是:“張邁”、“張仲人”、“張邁白事”、“張邁白箋 ”、“臣邁”、“白記”。專家解讀稱,這面銅印是墓主人生前用過的,他的名字是“張邁”。“仲人”是他的字,“ 白事”則是信件行文中常用語。

  陳大海昨天表示,《晉書》裏的確曾提及張邁其人,但是否能與墓主對應上,還需要細細考證。據《晉書·張光傳》記載,西晉時期,有個將領張光,早年立有戰功,升任梁州刺史。建興元年(313年),張光在與叛軍作戰中激憤而死。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張炅,一個叫張邁。張邁在父親戰死後不久率兵出城報仇,也戰死在沙場。

  不過,專家稱,無論這個張邁是否為史書上記載的人物,根據這枚六面印,都能判斷出印主是有教養的士族。陳大海昨天告訴記者,六面印出土數量很少,這是南京市考古出土的第六枚,全國範圍內出土的也就十幾枚。因為出現了篆刻史上新穎的書體“懸針篆”,因此具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六面印為私印,用途多樣,只有具備一定身份地位的士族才會擁有。

  那麼,其餘三座墓又是誰的?陳大海表示,按照當時的墓葬制度,父子不能同穴,只有平輩的才行。而其中1號墓和2號墓同在一個墓坑,一般應該是夫妻合葬墓。另外,2、3號墓中都出土了很多女子首飾,加之墓穴規格相同,因此推測2號墓主或是張邁原配,而3號是繼室,4號或是妾。

  出土文物

  瓶形金飾上下中空,可成一串

  昨天,記者看到了十余件出土文物的真容。其中,2、3號女性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金飾小件,記者現場看到了一件魚形的金飾,大小可握在手心;另有對鳥紋圓形金飾共四枚,圖案相似又略有區別,十分亮眼;還有一枚花瓣形金飾,如今只剩三個花瓣,據專家稱原本應該有六枚;另有瓶形金飾,上下中空,據分析應該是可以串成一串的飾物。

  胡人畫像磚力證東晉對外交流

  “海上絲綢之路”九城市文化遺産精品聯展正在南京市朝天宮博物館展出,其中有一塊出自鐵心橋王家山M2東晉墓的墓磚,其側面有一個大眼睛、高鼻梁、戴氈帽的人物形象。聯展開幕時,現場專家告訴記者,這個人是胡人,也就是古代人口中的外國人。這塊磚頭的出現,證明了東晉時期的南京人對“老外”的確不陌生。

  而如今,力證東晉時期與國外文化交流的文物又多了一件。在本次的東晉家族合葬墓中,在M1號甬道一塊地磚上,出現了一名光頭胡人的頭像,再次證明了當時多民族大融合的情況。

  墓主愛物香熏爐裏還有煙灰痕跡

  昨天展示在記者面前的文物中,有一隻褐釉青瓷香熏爐,陳大海告訴記者,這只香熏爐裏還有殘留的煙灰痕跡!看來是把墓主生前用過的愛物直接下葬了。據介紹,六朝時,士大夫家中慣用香熏,甚至被子、衣服都要用香熏一遍。而記者現場看到,透明盒中還有幾塊摻雜著粉色和褐色的土塊。陳大海告訴記者,根據鑒定,這應該是女性墓主用過的胭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