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羊年紀念幣背後的“醬油經濟” 十天升值三倍

  • 發佈時間:2015-02-18 09:10:44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孫奇茹  責任編輯:馬藝文

  “35元,收羊年紀念幣。”昨天下午,在馬連道郵幣卡市場,一位攤主在硬紙殼上寫下最新的價碼。“羊年紀念幣47元一枚。”淘寶網上,也有紀念幣賣家打出了廣告語。本月初,8000萬枚羊年生肖紀念幣在全國發售,不到半天在全國各銀行網點宣佈售罄。短短十多天,央行發售的這枚紀念幣就已經升值3倍。而捧紅這枚小小紀念幣的,是寒風中辛苦排隊的大爺大媽們。老年人對零風險、穩收益的追求,讓他們難以抗拒“打個醬油的功夫就能掙錢”的誘惑。

  淩晨4點馬扎排隊買“鋼镚”

  “不是月初月末,也沒聽説發國債,怎麼每個門口都排長龍?”2月6日一大早,送女兒裙裙上補習班的路上,市民嚴女士被沿途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門口一個個網點前幾十米的長隊嚇了一跳:“難道過節缺錢銀行被擠兌了?”

  蒐羅一下朋友圈的資訊,她才恍然大悟,原來只是排隊買鋼镚,10元面值的羊年生肖紀念幣。

  “喲呵,這還有用石頭排隊的呢!”裹著厚羽絨服的老楊,清晨六點半加入了勁松附近一家銀行網點的排隊長龍,卻被眼前的景象樂壞了。

  排在他前面的老大姐,因為想回家喊上家裏人一塊來排隊,又捨不得自己起早佔的位置,乾脆從包裏掏出一張剛看完的報紙,壓上一塊石頭,標明自己排隊的位置。隊伍最前面的大哥,淩晨四點就搬著馬扎來排隊了。

  “我們家可是撒網作戰!”幾個小時後,摸索著手上半打金燦燦的紀念幣,老楊臉上有些得意,衝老夥計們展示了起來。

  由於一張身份證只能兌換兩枚紀念幣,前一天晚上,老楊給兒子、兒媳分配好任務,倆人分別奔赴家附近的三個銀行網點去排隊,就為了能多兌換幾枚紀念幣。“生肖紀念幣我是年年買,已經買了十幾年了,身子硬朗到哪年我就買到哪年。”説起自己買生肖幣的經歷,老楊頗有感慨。

  6日上午,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全國多個城市開賣的8000萬枚羊年紀念幣,短短三個多小時就宣佈售罄。據各地媒體報道,一早來排隊兌換紀念幣的多是老年人,以及被老年人招呼出來一起排隊的家人。

  只賺不虧捧紅小羊幣

  為這麼一枚小小的紀念幣,至於這麼瘋狂嗎?

  “你可別小看這硬幣,要是能100塊錢兌上10個,10年之後100塊沒準變3000了!”老楊給一塊打太極拳的同伴做起了知識“普及”。

  老楊的説法並不算誇張。發售不過十多天,在郵幣卡市場上,這枚兌換價格為10元的紀念幣,已經達到了35元左右的收購價。在淘寶網上,一枚羊年紀念幣的價格更是炒到了47元左右,上漲了3倍多。不過,老楊現在可不著急出手。

  記者了解到,2003年開始發行的第一輪生肖賀歲幣中,首發的羊年幣1元面值,目前市場價360元,升值300多倍;其次為猴幣、鼠幣,分別漲到了135元、120元,其他生肖幣價格多在10元至80元不等;近年發行的龍、蛇幣因發行量龐大,目前售價分別為16元、11元,但10倍以上的漲幅還是相當誘人。

  “賀歲普通紀念幣一直是大家喜歡的題材,今年又是第二輪生肖紀念幣的龍頭,三‘羊’開泰喜慶吉利;之前發行的賀歲普通幣面值均為1元,這回是首次發行10元面值。”一位錢幣研究專家如此解釋人們對小羊幣“物以稀為貴”的期待。

  “只賺不虧,最不濟也能當正常10塊錢花,有啥可擔心的?”淩晨5點就去銀行排隊的林英阿姨對記者説,工作人員貼發售通知時早給她吃了定心丸:紀念幣鋼镚與10元人民幣紙幣等值流通。

  也就是説,除非人民幣大幅貶值,這紀念幣只可能保值和升值,不可能貶值。對於林英、楊大爺這樣的老年人來説,多買點這樣的紀念幣正對他們“零風險”的胃口。

  “醬油經濟”戳中老人理財神經

  “排隊一小時愣沒買上國債”、“雞蛋特價引來100多位老人排隊”、“江蘇鎮江萬人排隊免費打醬油”……生活中,除了購買生肖紀念幣,買國債、買超市特價菜、購物滿百元兌換衛生紙等排隊長龍中,老年人從來都是主力,鮮見年輕人的身影。

  中國的大爺大媽們,為啥這麼鍾愛排隊?

  “上哪呆著不是呆著?排隊又不花錢,沒準還能掙錢。”林英阿姨理直氣壯:“你們年輕人不是有個流行詞叫什麼‘打醬油’?打個醬油的功夫能掙錢、省錢,為啥不排?”

  而忙於擠地鐵的上班族,肯定拼不過老人的”時間成本”。

  “遲到一次扣100元,排隊掙回來的這點還不夠罰款的呢!”家住勁松農光東裏的市民李女士打趣説。排隊買2枚紀念幣,一週後轉手賣掉,確實可以賺幾十元錢,但奔波勞累的上班族們還是寧願多睡會兒懶覺。

  根據經濟學原理,時間成本是指為了達成某個特定協議所需要付出的時間代價。它不僅指時間本身的流失,也是指在等待時間內造成的市場機會的丟失。對於熱衷於利用“打醬油”的功夫排隊買一枚紀念幣、買兩斤打折蔬菜的老年人來説,他們無需上班、有大量閒暇時間,時間成本基本為零。

  記者手記

  老人防騙比起早排隊更重要

  年復一年,中國老人熱衷於為購買國債、紀念幣而辛苦排隊。

  由於對股票、基金一竅不通,很多老年人手頭的養老錢不知如何打理,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産品成為他們的最愛,排隊購買總是聲勢浩大。這凸顯了老年人金融知識的欠缺,也暴露出市場上針對老年人需求的低風險理財産品奇缺。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掙錢不易,上當卻很容易,寶貴的養老錢一不留神就打了水漂。因此,老人注重理財的同時,更要提高防騙意識。

  一方面要謹防各種要求轉賬匯款的電話詐騙、“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理財詐騙,另一方面還要提防被推銷員忽悠而購買高價保健品。老年人獲得資訊渠道相對單一,缺少綜合判斷能力,容易輕信一些廣告和推銷員宣傳的神奇療效,辛苦排隊掙來的5年國債收益,可能還不夠買一個“包治百病”的“按摩床”。另外,大部分老年人在上當受騙後,往往“吃悶虧”,不積極維權,這也使得一些不良商家將矇騙目標瞄準老年群體,形成惡性迴圈。

  “活到老,學到老”,愛排隊的老人們,也要多接觸新生事物,學習使用電腦、手機等上網工具,通過瀏覽網上資訊提高防騙能力。購買理財産品和保健産品時,也最好多跟兒女溝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