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興安嶺天然洞穴現新石器文物

  • 發佈時間:2014-09-24 08:50:4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孫明泉、朱偉華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大興安嶺天然洞穴現新石器文物

  

瑪瑙質的箭鏃

  

瑪瑙質的箭鏃

  

瑪瑙珠子 張萬和攝

  

瑪瑙珠子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組成的考古隊,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考古調查岩畫時偶然發現一處保存在天然洞穴裏的人類文化遺址。經過一個月的精心挖掘,日前已發現數十件新石器時期的重要文物,被認為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該天然洞穴所在的大興安嶺呼中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伊勒呼裏山北麓,南與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相望,北與黑龍江省塔河縣、漠河縣相連,四面環山,中部為呼瑪河河谷,西南部多高山峻嶺,東北部多丘陵河谷。此地歷史上是鄂倫春和鄂溫克等少數民族的遊牧區域,1966年後才陸續有採伐工人進駐林區。新發現的這處天然洞穴位於呼中區碧水鎮,當地有人稱之為北山洞。

  據考古隊負責人、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評春介紹,由於地質構造的因素,大興安嶺地區的洞穴非常少見。新發現的這處天然洞穴洞口狹窄,洞前為黑龍江重要支流呼瑪河及其河谷地帶。洞內有明顯的人類活動跡象,並積有厚厚的黃土,視力所能看到的空間寬約6米,縱深約16米。洞內所積的黃土是洞穴周邊環境中所沒有發現的,洞穴的實際大小也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後才能確定。

  黑龍江省文化廳及大興安嶺地委的領導對此次考古發掘高度重視,大興安嶺地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利文日前驅車200多公里,前往考古發掘現場聽取專家的意見建議,並落實後勤服務和遺址保護工作。中國社科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近日也將到呼中區碧水鎮現場指導相關工作。

  目前,考古隊員僅在洞口右側的一個區域劃出了第一批探方區,其出土的每一鍬土都經過人工精細篩選。此次率隊的趙評春,已從事考古工作30多年,在業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和同事此前發現的文化遺址曾兩次被評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目前已出土數十件珍貴文物,包括新石器時期的陶片,人工打制的石器,瑪瑙質的箭鏃,玉質的石核,白色玉石管飾,磨制的玉件殘片等。其中,有一件直徑僅有0.3釐米的小料珠,其間有極細的小孔。趙評春介紹説,這種精美的小料珠極為珍貴和罕見,1995年他曾在青海考古發掘現場看到過類似的飾品,目前尚無法確知小料珠的佩戴者是何身份,也無法確知是産于中國還是産于國外。

  北山洞外有一處彩繪岩畫早在2011年被發現,有別於國內其他地方多見的鑿刻岩畫,其岩畫表面多被岩壁析出的鹼狀物質遮蔽,經過風吹日曬留存到今天,彌足珍貴。此次考古,專家在洞內的文化層下又發現了一處彩繪岩畫。趙評春説,像這樣埋在文化層下的岩畫,在世界考古史上亦屬罕見。據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已派專人來現場取樣,其顏料製作工藝及岩畫創作年代要等專業技術測定後才能確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