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高奇峰筆下的猴子帶有人性化傾向(圖)

  • 發佈時間:2016-02-03 10:58:0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高奇峰筆下的猴子帶有人性化傾向

  (原標題:高奇峰筆下的猴子帶有人性化傾向)

  張大千作品 北京匡時供圖

  徐悲鴻作品 北京匡時供圖

  齊白石作品 北京匡時供圖

  高奇峰 清猿圖 海雲軒供圖

  “近代畫猴最好應該就是溥心畬,張大千畫過猴但不是代表題材”,嚴君雲賞析諸家:

  近現代畫猴名家不在少數,有受日本畫影響的“嶺南畫派”畫家高奇峰,以工筆加水墨渲染的“猴”;有齊白石的寫意猴,頗似人形;有承揚日本畫家竹內棲鳳的劉奎齡、劉繼卣父子,前者的工筆畫猴形神俱足,寫實功底可謂空前,後者繼承有度弘揚有方,不但極為擅長寫實之畫猴,還穎脫出更為靈虛生動的小寫意畫猴;通觀畫猴的歷史,繼卣先生堪稱獨樹一幟。不過,收藏家嚴君雲認為:“高奇峰筆下的猴子都帶有點人性化的傾向。但近代畫猴最好應該就是溥心畬,白麵猴是他的代表作。張大千、徐悲鴻雖然都畫過猴,但不是他們的代表題材。”

  到近現代猿猴的畫面形象開始擬人化

  談及近現代畫猴,不得不提被譽為“嶺南三傑”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的高奇峰。他早年隨高劍父習畫時,間接師承了清末廣東畫家居廉、居巢的技法和畫風。留日期間,接觸到西方寫生素描和透視等技法,眼界更為開闊。可謂從中西畫學擷取所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以翎毛、走獸、花卉最為擅長,尤擅畫鷹、猴、獅和虎,用筆能粗能細,能工能寫。其工者用筆細緻入微,寫者則水墨淋漓,筆力豪放。在藝術上寫生最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畫風工整而剛勁、真實而詩意昂然。

  收藏家嚴君雲向收藏週刊記者介紹:“高奇峰作為革命人士,他曾經創作過一幅《清猿圖》。因時代背景在軍閥混戰期間,作者將猿猴的神態,運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抒發自己的憂國憂民情懷,通過畫面上猿猴坐在一塊大石頭上面,旁邊有些衰敗的、凋零的樹藤、枝蔓和枯葉,體現出國破山河猶存的感覺。所以,高奇峰筆下的猴子帶有點人性化的一面。在古代也有很多畫猿猴的畫家,但他們更多的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到了近現代起,才開始擬人化且神情、動態都非常生動。如劉奎齡、劉繼卣等。”但隨後,嚴君雲又補充道:“近代畫猴最好應該是溥心畬,白麵猴是溥的猿猴作品的典型代表,他將把猿猴的臉部處理成白色,其他部分處理成黑色,非常有特點。”

  “今之易元吉”張大千有黑猿轉世情結

  近現代喜歡畫猿猴的另一位大家是張大千,他曾寫道:“猿是世界上最有靈性、最有感情,但最怕傷感的動物。”21歲時,張大千赴上海拜曾熙為師學習書法,曾熙根據黑猿轉世之説,為他取名為“蝯”(蝯為猿的古字),直到三十年代中才改為“爰”。

  張大千曾畫過多幅以猿為主題的畫作,早在30年代初已作《倣易元吉槲樹雙猿圖》,直到81歲時又作《攀猿圖》。六十年間曾畫過不少猿畫,其中應以敦煌禮佛後之《槲樹雙猿圖》最負盛名。

  此圖畫法是將兩隻長臂黑猿置於深山峽谷澗湲旁的一株槲樹桿上,其中一隻黑猿一臂攀援在粗壯的橫枝上,正眼注視觀者,任觀者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此猿總是正正經經地望著你,彼此息息相通。

  另外一隻長臂黑猿,其左臂緊握左下直立的槲樹桿上,右臂自然垂下,身軀佝僂,雙腿蜷縮在山峽澗,充分表現出長臂黑猿的體態特徵。黑猿的五官刻畫十分精細,先以細筆勾勒,加以淺墨層層暈染,又巧妙地用白粉渲染面部,厚而不膩,薄而不失色,結構準確,生動自然,毛皮以幹筆皺擦,後逐層柒墨,凸顯出毛絨絨、厚重的質感。槲樹葉以石青石綠染之,陰陽向背層次分明,樹榦雙鉤點苔,尤顯勁健。

  整幅構圖巧妙,雙猿一動一靜,其面貌描繪一絲不茍,細緻傳神,雙目灼然,其身軀比例均勻,通體短毛綿密,尤具質感,從全畫看來,大千總能在工細中見疏香與清雅,散發出宋人院體繪畫特有的拙樸。張大千有“今之易元吉”稱號,但不同於易元吉的是,他有黑猿轉世的情結。

  徐悲鴻《十二生肖冊》賣出4600萬

  徐悲鴻雖以畫馬而著稱於世,但他無疑是近現代動物畫的絕頂高手。他筆下的《十二生肖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了解,1939年,徐悲鴻在南洋辦展,因為寄居的朋友家養有許多猴子,便開始了對猴的觀察,並描畫創作。

  《十二生肖冊》創作于1946年。當年,徐悲鴻以中英庚子賠款董事名義多次交涉,得以讓四位門生張蒨英、費成武、張安治、陳曉南赴英研究美術。應張蒨英之邀,徐悲鴻作《十二生肖冊》以示留念。這套冊頁讓12種動物逐一入畫,牛和狗在徐悲鴻畫作中極少出現。畫中動物造型簡練,筆墨完全服務於造型和形象表現。各類動物生動活潑,蛇捕鳥蟲、兩鼠覓食、猴戲樹梢、駿馬飲水等,毫無例外的,所有動物都處理得相對溫和,避免了強烈的衝擊性,且背景與動物習性或所依存自然生態均息息相關。

  這件2014年被劉益謙4600萬買下的《十二生肖冊》,藝術特點是造型簡練真實,神態、筆墨都生動有趣,體現了徐悲鴻動物畫創作的極致。如此精準的造型能力源於他紮實的素描功底以及對墨的運用。在這裡,筆墨完全服務於造型和形象表現,這一特點,根于徐悲鴻的“寫實主義”藝術觀和學習西畫的經歷。可以説,《十二生肖冊》是徐悲鴻“中西結合”體系下的一件作品,而這種特徵與風格的成就在中國畫的歷史上佔據了一定的重要位置,對於20世紀中國畫的改良變革産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

  齊白石花四年時間創作十二屬圖

  齊白石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而創作十二生肖實屬罕見。老人在《十二屬圖》的題跋中寫道“藯三(山)先生既藏予畫多,又欲索畫十二屬,予以有未曾見者,龍不能畫,遂卻之。先生令廠肆一年之中索去二三紙,用心四年,始整合。先生今已為友也,出畫屬題四字,予始得知心苦。八十五歲白石,乙酉。”原來關蔚山很早便想請齊白石畫十二生肖,但齊白石卻因“龍”是民間虛構之物加以推卻,於是關蔚山就請畫店每年向齊白石求索兩三張畫,整整用了四年的時間才終於集齊了一套十二生肖作品。從畫中的年款可知,最早的《如此千里》作于1940年,而《桃猴》則作于1944年,正如老人自言“用心四年,始整合”。而此時兩人也結下了深厚的筆墨緣,成為至交好友。大功告成之日,關蔚山再請齊白石為整套作品題跋,老人欣然題下了這段跋語,可謂藝壇佳話。正因如此,觀眾才能夠有幸在今日欣賞到白石老人的“十二生肖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