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500件中外金屬藝術品講故事(圖)

  • 發佈時間:2015-11-17 09:31:12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陳濤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500件中外金屬藝術品講故事

  

  

  

  若問哪種材質最具冷峻美感,那一定是金屬;若問哪種藝術最具實踐意義,那也非金屬藝術莫屬。“聚變·融合”2015北京國 際當代金屬藝術暨首飾設計展,日前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面向公眾開放。展覽共展出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位藝術家的500件(套)金屬藝術精品。在美國 設計師蒂莫西·邁克爾看來,它們如同一部部承載著歷史的故事書。

  作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品牌雙年展,北京國際當代金屬藝術展已 連續舉辦過兩屆,而今年重在展現跨界創作與不同文化的交融為金屬藝術帶來的新可能。來自中國、德國、義大利、英國、瑞典、愛沙尼亞、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的 頂級設計師,都帶來了原創經典作品。對於金屬藝術,德國當代首飾藝術家安雅·艾希勒是這樣理解的:“無論是作品的實用性還是審美性,金屬藝術都會被人們打 上文化身份的烙印。”在她看來,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應保持原有文化屬性,尊重文化差異,又借鑒異域文化,“比如,我們通過再發現和再使用古老的技術和設 計,將其運用於當今世界。”

  相比於安雅對金屬藝術的抽象描述,美國設計師蒂莫西·邁克爾的看法要感性得多:“金屬藝術品是有著悠久 歷史的故事書。當你快速翻閱它時,會恍如置身蒙太奇或慢鏡頭中,身邊的一切都那麼放鬆、釋然,你盡可以透過它的表面探尋自己的內心。”據他考證,首飾開始 於人類尚處於小群遊牧的起步階段,即石器時代穴居人類就已學會製作金屬藝術品或首飾,“這一發現讓我們改變了對先祖智力和文化認知的概念。”

  對 此觀點,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勞倫·安·卡爾曼也很認同,“首飾總是與歷史相連接的。當我觸及到這些首飾時,總讓我與當下時間、地點、人物相連。這個 過程如魔幻般神秘,超越了我們目前的體驗。”他舉例説,展場裏一件名為《生命之樹》的作品,其實就牽連著創作者的一段人生歷程,“只不過是以極其抽象的符 號在講故事。”

  本次展覽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和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將持續至本月21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