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書札收藏市場平均每年漲價30%

  • 發佈時間:2015-01-23 09:21:54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宇靜  責任編輯:畢曉娟

\

  在電腦盛行、通信便利的今天,手寫書信文稿仿佛已經成為上個世紀的故事。因為是故去的事情,於是也就有了被收藏的價值。近幾年來,國內收藏界開始興起名人信札收藏,業界分析整體價格每年至少30%的上升幅度。泉州,這個培育了眾多名人名家的地方,名人書札也正逐步顯露其漸熱的態勢。由於書信源於較私人的分享,其私密性與收藏往往産生矛盾,由此也引起了各界的熱議。日前更是有泉州籍文化名人與巴金、葉聖陶、艾青的來往書信丟失後險些被私自拍賣的事件發生。

  爭議:泉籍名人書信丟失險被拍賣

  由於書札涉及私人交流,且大多流通拍賣的書札大多是近現代名家作品,因此也經常引發各類爭議。日前,泉籍著名文化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與包括巴金、葉聖陶、艾青等多位著名作家、學者的往來信件丟失後竟出現在廣東崇正拍賣行2014年秋拍的目錄上,經過《泉州晚報》等權威媒體曝光之後,欲拍書札終被撤拍。目前潘先生正與拍賣行進行交涉,通過法律手段尋回自己丟失的這批書札。據悉,這批珍貴的資料還包括卞之琳、俞平伯、端木蕻良、駱賓基、戈寶權、秦牧、沈從文、柏楊、南懷瑾、張兆和、錢鐘書、楊絳、王蒙、張香華、文曉村、顧城等人寫給他的信件,總數達16封。

  “這些名人書信是上個世紀80年代,巴金、葉聖陶、艾青等作家寫給我的,當時在香港研究現代中國作家創作情況,跟這些作家保持通信往來。”潘耀明説,當時他跟這些作家聯繫比較頻繁,涉及的面也十分廣,自己手中這些名人書信多達上千封。上述拍賣行在未經得他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拍賣個人信件。“根據國際慣例,書信和文學作品一樣,作者逝世50年內版權均受法律保護,將名人書信拿出去拍賣首先觸犯的是版權問題。”潘耀明説,書信和公開發表的文學作品不一樣,有些話是只對朋友講的,不宜公開對外宣傳,要尊重原作者的隱私權。

  法律界人士提醒,書札拍賣及收藏都需要有合法的身份。按照規定,凡是法律法規不禁止流通的物品或者財産權利,其所有權人只要擁有完全的處分權,就可以根據個人的真實意願來決定該物品或者財産權利的處置。實踐中,在國內外都有拍賣名人書札的先例,因此私人書信拍賣屬於正常。書信拍賣難免出現所有人和著作權人的分歧,最主要需處理好物品所有人的所有權與名人、名人家屬等著作權之間的關係。如果在著作權保護期內,取得著作權人和所有權人同意或者過了著作權保護期,受所有權人委託,就可以拍賣。

  市場:民國名家書札價最高

  在中國內地,名人信札拍賣價格逐步升溫,近期更呈現出迅猛上升之勢。

  書札有分書信及手稿,書信反映作者當下心情及與親友之間往來的生活細節,內容較為私密,可以窺見當時的風土人情。手稿書札是指作者的手記,反映作者最原始的構思和想法,作品在發表時與原始手稿相比有一些改動或差異。相較之下,信札更能體現作者的性情。相關人士提及,目前受客觀條件限制,早期的書札比較少,現在市場上的熱點主要是民國時期的作品。民國時期是中國思想界繁華的時代,這個階段國內政治比較寬容,海外的各種思潮融入,造就了當時的思想百花齊放。那個時代的胡適、徐志摩,這些人都是從海外歸來,帶來了新的思潮,他們留下的書札更能體現那個時代的人文。正因如此,民國時代的名人書札自然也就更受追捧。

  查詢拍賣紀錄可以發現,中國的名人信札拍賣始於1994年,翰海秋拍中有—冊15通的徐悲鴻信札,估價10萬元,平均每通約6000元,但最終流拍。10年之後的2004年1月,同樣在翰海拍賣會上,估價10萬元的3通徐悲鴻信札卻以24.2萬元拍出,每通均價突破8萬元。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上,朱自清的楷書七言詩札以161萬元高價成交,越之謙的信札九通又成功拍得120.75萬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