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卡生來就具藏品基因”

  • 發佈時間:2015-01-21 15:31:46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溫州市一位集郵發燒友張先生告訴記者,他也是近幾年才開始關注銀行卡的。他説:“自從銀行卡‘換芯’之後,許多人就認為在未來全面作廢的磁條銀行卡將成為適合收藏的‘現代文物’。眼尖的人就盯上了新出現的部分稀有卡品,價格也被越炒越高。”事實上,銀行卡收藏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起步,只是關注的人很少。

  張先生表示:“銀行卡是我國金融業的特殊載體和實物佐證,具有文物般的歷史價值;其規格統一、圖文並茂、製作精美,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知識性。這些都有助於成為收藏品。”據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我國剛開始發行銀行卡時,國內幾乎沒有人把它當做收藏品,直到一些海外藏家聞訊而來,收購這批銀行卡,國人才初步認識到銀行卡自身是有價值的。儘管萌生了收藏意識,但當時銀行卡發卡數量少、辦卡條件高,國內只有極少數的持卡人士,根本形不成市場。比如1985年“金珠海”卡推出時,要求客戶需在中行存款1000元以上才可辦理,能達到此條件的當時一般是企業家。

  之後的10餘年裏,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銀行卡飛入千家萬戶,成為真正的“第四類貨幣”。進入21世紀後,銀行卡收藏市場初見規模,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甚至連銀行自己也推出了收藏用途的銀行卡。2007年9月12日,建行與VISA推出的“VISA姚明卡特別珍藏版”,以45萬元人民幣價格拍賣成交。拍賣完成後,模版被當場砸毀,以表明藏品的全球唯一性。

  有分析人士表示,未來隨著指紋支付系統等新型資訊系統的開發、完善和使用,終有一天銀行卡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到那時再翻看現在的磁條卡那就真的是“文物”了。(和訊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