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紅色收藏需走出誤區

  • 發佈時間:2014-09-22 09:14:33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新中國成立65週年之際,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和潘家園國際民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北京潘家園第十一屆全國紅色收藏交易會”近日在北京潘家園舉行。為期3天的交易會,除紅色藏品交易外,還舉辦了毛澤東像章專題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文物精品展,並首次舉辦了全國紅色收藏文化高層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色收藏專家和資深藏友就紅色收藏的可持續發展展開討論。

  走出“紅藏”誤區

  紅色文獻、毛澤東像章、雕塑、織繡品、老照片音像製品……一件件具有革命意義和時代特色的藏品被整齊地碼放在攤位上,這些古樸的藏品背後記載著當年的生活狀態,講述著新中國曾經的政治狀態和生活狀態。

  據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主任紀玉成介紹,近年來,紅色收藏的隊伍不斷壯大,有近百萬人;國內有19個省區市成立了紅色收藏組織,不少市、縣也成立了紅色收藏組織;家庭紅色收藏館在全國有100多家,建立大型紅色收藏展覽館的有30多家,很多展館成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國藝術品收藏領域,紅色收藏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收藏,承載著我們的歷史文化。”紀玉成認為,長期以來,紅色收藏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並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紅色收藏界存在著“重收藏、輕理論”的問題,這大大制約了紅色收藏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從宏觀上對紅色收藏的發展方向及規律性、傾向性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推動紅色收藏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輕理論”,國內紅色收藏還存在其他誤區。紀玉成表示,很多人對紅色收藏的收藏範圍認識不清,大大局限了紅色收藏的定義,在他看來,“十月革命”以來,中國人民在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革命戰爭、建設新中國等活動中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遺存的收藏都可稱為紅色收藏。來自河北的紅色收藏家張清華總結當前的紅色收藏現狀,認為存在“重表輕裏、重物輕文、重量輕質、藏而不露、藏而不研、厚此薄彼、收而不發”等問題,他表示,要時刻注意不蹈誤區,逐步解決問題,紅色收藏市場才能駛入快車道。

  “紅藏”也需謹慎

  目前,紅色藏品的範圍越來越廣,從徽章、塑像、瓷器、文獻,到連環畫、宣傳畫、老照片、戰爭地圖……據業內人士分析,從2003年以來,市面上紅色收藏品的流通量已經很少,藏家不會輕易向外拋售,這也造成了市場上的“老、精、稀”藏品價格水漲船高。

  在眾多紅色收藏門類之中,頻頻爆出天價的往往是為數不多的紅色經典畫作。紅色經典畫作在拍賣市場上引起關注是從1995年嘉德的秋拍開始的。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送拍的劉春華1967年的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最終以605萬元成交,成為當年嘉德秋拍油雕板塊的最大亮點。據統計,自1995年至2012年,紅色經典藝術品成交價過億元的就有5件,作品的稀缺性和紅色收藏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是這種市場現象産生的主要原因。

  紅色文獻也受到國內知名博物館及眾多紅色收藏者的熱捧。如幾年前北京德寶公司首次舉辦的“紅色收藏專場拍賣會”上,百餘件“紅色書刊”受到了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及眾多紅色收藏者的熱捧。紀玉成告訴筆者,在紅色文獻中,凡涉及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的領袖人物的藏品,國內外的買家都會十分關注,其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當屬早期的毛澤東著作。

  雖然紅色藏品價格節節攀升,但由於收藏愛好者功課不足,在市場交易時經常陷入贗品的泥沼。藏家鄭先生表示,目前紅色收藏贗品達九成,其中徽章與宣傳畫為重災區,買家須格外警惕,如何去蕪存真成為紅色收藏當務之急。對此,紀玉成認為,愛好者要先研究、弄懂紅色藏品的真假和歷史價值,因為只有真品、珍品特別是孤品,才有收藏價值。另外,在藏品保存上也需要注意,不同的紅色藏品有不同的保護方法,一些瓷器、紙製品需要格外保護。“目前,好的紅色藏品在市場上很難見到,所以建議廣大愛好者應該多參加各地組織的交流活動,交一些資深的藏家朋友,切忌閉門悶頭搞收藏。此外,還可以多關注一些優秀的當代藝術家的紅色題材創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