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名家手稿市場價格一路水漲船高

  • 發佈時間:2014-09-03 11:49:21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學文  責任編輯:畢曉娟

  2012年10月,莫言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隨後國內有報道稱,莫言曾創作過的一部反映四川生活的20多萬字的電視劇本,雖一直未能開拍,但因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獎,書商又公開向莫言邀稿,並願意出價120萬買下這部劇的手稿,比十年前20萬的報價飆升了整整5倍。最近的孔夫子舊書網上,莫言親筆簽名書籍也紛紛漲價,最貴的是《檀香刑》,網上要價18.8888萬元;第二名是《透明的紅蘿蔔》,標價10萬元。據買莫言親筆簽名《十三步》的店主“瀋陽斯人”説:前段時間,莫言的親筆簽名他賣800~2000元不等,現在莫言獲獎,作品當然水漲船高,這本書他要價10000元。有網友表示:莫言的作品內涵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但僅僅一本帶簽名的書就要18萬元,這有點“離譜”。

  手稿是作家的手寫稿,包括文稿、詩稿、日記、書信、讀書筆記、寫作素材的記錄等。魯迅不在乎自己的手稿,許廣平回憶説,在弄堂門口賣點心的攤販用來包油條的竟然有過魯迅的手稿。而周作人就很有意識地保存自己的手稿,囑咐編輯用完稿後必須退還,周作人的手稿用毛筆寫成的,一氣呵成,幾乎沒有修改。名家手稿本來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因為大多是孤本,因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隨著拍賣市場的熱點轉移,近年來,名家手稿的市場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其中以活躍于“五四”時期的民國文人手稿最受青睞,如魯迅、胡適、梁啟超、周作人等,他們的文稿尺牘,乃至只字數語的便條,如今都已成了許多藏家和愛好者競相追捧的佳品。比如在2010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周作人的創作手稿就曾以358.4萬元成交,此稿內收周作人《北京的風俗詩》、《天橋志序》、《口占贈行嚴先生》、《燕京歲時記》、《結緣豆》、《自己的文章》、《舊日記抄》等。一位上海的收藏人曾花8萬元人民幣從日本買來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兩頁詩稿。那些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焦點的作家手稿,也是藏家們追逐的主要對象。前段時間因電影《白鹿原》熱映而再次受到讀者追捧的作家陳忠實,其手稿也已經成了“有價無市”的奇貨。

  名家手稿的發現與研究在學術上時有論文著述,但作為創作題材也出現在了文學作品中,如美國心理分析小説大師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説《阿斯彭文稿》。一個美國評論家跑到威尼斯去尋找十九世紀初大詩人阿斯彭(暗指拜倫)的遺稿,這份遺稿在隱居的阿斯彭當時情人朱莉安娜手中。朱莉安娜去世後,遺稿由她的侄女蒂娜小姐繼承。作為一個狂熱的阿斯彭粉絲,美國人準備不惜一切代價得到這份遺稿。面對只對遺稿感興趣的美國人,蒂娜極為羞愧地提出,如果美國人能成為她的“親戚”,那麼遺稿也就是他的了。

  美國人在這個提議前退縮了。而等過了幾天,他重新和蒂娜小姐見面時,美國人傷心地得知,蒂娜小姐已經把文稿毀掉。這是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中篇,明裏暗裏倣作都很多,最著名的是索爾·貝婁的《貢薩加詩稿》,主人公克拉倫斯也是一個美國學者,他為尋找西班牙文學史上的天才貢薩加詩稿來到馬德里,到後來也是空忙一番,最後他自己感嘆:“我們是怎樣為了獲得一切而失去一切!”

  收藏手稿,或是一種巧遇,或是一個傳奇,但我們不能以巧遇、傳奇來對待手稿。誠如奧地利大作家茨威格説過:理解手稿的意義和美麗,必須滿懷敬畏的看待這些表面並不顯眼的紙頁,必須愛戴和尊敬那些手稿的主人,因為手稿所承載的正是他們主人的生命痕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