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北漂”節後面臨抉擇 有人轉行有人回鄉拓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2-16 16:54:08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吳楠 周明傑  責任編輯:張明江

“北漂”節後面臨抉擇有人轉行有人回鄉拓市場

  節後找工

  小工長為賺錢改行

  小店長回鄉拓市場

  年關已過,對於許多“北漂”一族來説,又是需要決定自己方向的時候。

  尤其是那些打拼于基層的人們,京津冀一體化等多重政策下的社會變革,帶給他們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創業、轉行、歸家、繼續打拼……在不同的抉擇之下,北漂的2016年註定不平凡。

  轉行

  我掙個碼磚的錢,

  人家賺的是賣房的錢

  陳勇的這個年,過得有些“忙叨”。

  前三天跑親戚拜年是規定動作,過了初四,陳勇則忙著“走朋友、找工作、還得催賬”:“這兩年過得有些不順,春節過後,想去朋友的單位上班,乾脆轉行了。”

  大學畢業後,陳勇一直在河北一家國有建築企業上班,負責工程建設。雖然長期出差,東奔西跑,但也算過得充實,直到2014年初,陳勇的單位開始接不到新的工程項目。陳勇所在的項目雖然還在進行中,工資也出現拖欠的狀況:“2014年後半年基本開不出工資了,工地也是半停工狀態,因為我們是國企,也沒提裁員或者怎麼樣,就説行情不好,讓大家等等。”

  “我們這個行業,就是全國各地給人家做建築項目,蓋廠房什麼的,經濟情況不好了,自然就沒活兒幹了。”眼瞅著單位的工作毫無起色,陳勇經朋友介紹,跑到昆州找了份電子廠的工作,幹了兩個月,掙了幾千元,但工作與自己所學的毫無關係,身邊的同事也是如流水般換來換去,“感覺還是不對路”。

  幹到2014年底,陳勇回到老家,加盟了一家勞務資訊仲介,在縣城中租了間辦公室,開起了“職介所”。

  如今回想起這個決定,陳勇覺得有些後悔,“那段時間確實迷茫了,我自己都找不到工作,怎麼就給別人介紹起工作了呢。”

  勞務仲介的慘澹,遠超陳勇的想像——十個月時間,他的“職介所”只迎來了四個客戶,仲介費還不夠陳勇辦公室的電費:“熬到十月份我實在撐不住,帶著幾個人,接了一個朋友介紹的小建築工程,又幹回老本行了。”

  然而現實仍然殘酷,幹到年底,工程幾乎完工,僱主卻説行情不好,向陳勇表示,工程款要拖到年後:“剛聽説的時候我真急了,我沒掙到錢也就算了,我還從老家帶了三個人呢,大過年不給人家結錢,多丟人。”

  借錢結算了工人的工資,陳勇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我原來的行業短時間不會有起色了,再幹下去連養孩子的錢都沒有了。”春節前,陳勇得知一位在北京賣房的老同學,已經成為銷售總監,決定轉行進京,做房屋銷售從頭幹起。

  “我也想了,在建築行業幹,永遠是人家的下游。我掙個碼磚的錢,人家賺的是賣房的錢,能一樣麼?”大年初五,陳勇拎著禮物,到老同學家進行了一場“面試”,過了元宵節,他就會成為同學手下的一名“銷售經理”,首個項目便是位於燕郊的某個樓盤。

  陳勇坦言,房屋銷售的底薪不高,但提成可觀,一套房子銷售出去,提成便有兩三千,“同學幹這幾年,掙了上百萬”。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也讓他對房屋銷售的前景頗為樂觀:“同學也説了,這半年看房的人很多,如果還賣不出去,只能説自己不努力,沒能力。”

  提升

  轉做月嫂,工資比我現在至少是翻番

  雖然不捨得離開家,但李蘭還是定好了正月初十回北京的火車票,“我要上戶了,孩子父母從初七就上班,讓我儘量早點回去。”

  這也將是李蘭第一次沒過完正月十五就離家工作,但是這點犧牲,李蘭覺得可以接受:“我們公司的好多月嫂、育兒嫂都不能回家過年呢。這一年,我也學著點大城市裏怎麼帶孩子,要是學好了,我也能帶小一點的孩子,工資還能提高一些。”

  從保定老家出外打工,如今已經七年,李蘭最初在石家莊當小時工,每個小時的收入從8元漲到了13元。2014年,女兒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民企工作,為了照顧女兒方便,李蘭順道成了一名“北漂”。

  到了北京,她覺得還是在大城市裏能掙到錢:“同樣幹一小時的活,北京當時是20元,比其他地方高不少。有的家裏,隨手把他們不用的東西給我,好多衣服、鞋子都是新的。”

  在北京幹了一年多,聽到的各種資訊多了,李蘭也開始設計自己的“打工規劃”。去年,她先是在西城幹了大半年的足療——公司管吃管住,省了不少住宿費——年底,她選擇到家政公司應聘,以做過6年小時工的資歷,獲得了經理的青睞,自己的崗位也轉成了育兒嫂。

  “幹小時工就是計件工資,當育兒嫂可不一樣,每年的法定節假日都是帶薪假,要是不休息還有雙倍工資,而且當住家的育兒嫂,不僅能解決住宿,三餐也都有保證,拿到手的工資也高。我的生活成本低了,報酬高了,這樣算下來,每個月相當於至少多拿1000元。”李蘭特別高興自己能有這個“崗位提升”, 轉崗不到半個月,李蘭就獲得了上崗機會,在一個住戶家裏幫忙帶一個兩歲多的小孩。“我主要做家務,孩子是姥姥帶的,我給搭把手。”

  轉型之後,李蘭也對自己有了新的期待,她為自己設定的職業理想是在兩三年內轉做月嫂:“現在生孩子的越來越多,來公司找月嫂的客戶可多了。月嫂的工資比我現在至少是翻番。我閨女大學畢業月工資也不過是三千齣頭,孩子處上對象了,隔幾年肯定要結婚,我要是能幹上月嫂,多幹幾年,也能給孩子多提供點經濟支援。”

  歸家

  老家的嬰兒游泳市場還大有推廣空間

  縱然許多北漂還在謀劃新一年的工作計劃,方曉雲卻拒絕了老闆的再次召喚,婉拒了“繼續當店長,工資提15%”的優惠條件,下決心告別已經打拼了7年的北京。

  新的一年,方曉雲選擇在離老家更近的合肥重新開始:“在這裡,我的孩子可以正常地上幼兒園、上小學,不會沒學上,不用被歧視。”

  “去北京之前,我什麼也不會,這幾年,我學會了給嬰兒游泳,學會了幼兒按摩。這些本事是我將來生活的基礎,這些年我一點兒也沒白過!”雖然決定不再回北京,方曉雲對北京仍然心懷留念和感激——當過3年的嬰兒游泳館店長,有很好的嬰兒游泳館運營的經驗,她準備在合肥找地方自己開一家嬰兒游泳館,或者還是幫別人看店:“這邊的嬰兒游泳市場還不是太大,需要推廣。如果有機會,幫助別人看店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然後我可以在店裏進行嬰兒按摩的嘗試,這樣能培養客戶,而且投入少,風險小。”

  對於工資,方曉雲接受收入可能將減少一半的現實,“這邊的工資本來就是會低一點。但我回來本身就不是為了掙錢。而且,我老公還要繼續留在北京,為我們有更好的經濟條件打拼。”方曉雲現在看重的是給孩子聯繫一家相對好一點的幼兒園,將來還要選擇一家好一點的小學:“如果留在北京,這些條件是我無法給孩子提供的。但是回到老家,我就不存在戶口問題,那麼我的孩子會有更好的選擇。也許這邊的教育理念不如北京,但是在這裡,他可以獲得平等的權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