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同學聚會變“雞肋”?個人隱私被問個底兒掉

  • 發佈時間:2016-02-15 16:47:21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孫樂琪  責任編輯:張明江

  同學聚會:個人隱私被問個底兒掉

  回家過年,同學聚會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必選”項目。大家同坐一堂,舉杯共飲、互撣征塵,回憶過去的點滴、聊聊現在的變化。然而,在各種因素的“催化”下,本該純凈的同學聚會也變了模樣,成了不少人眼中食之無味、棄之不捨的一塊“雞肋”。

  話題躲不開感情和收入

  “我真後悔,沒在衣服上印一句話:‘在現代社會,感情狀況和財務收入都是個人隱私。’”在北京已經工作了一年半的小孟早就期待過年回家時能跟幾位一同長大的家鄉密友“例行”敘舊了。但今年的聚會,卻讓小孟在溫暖之餘,還有些尷尬。

  原來,這幾位同齡好友在過去的一年裏相繼開始工作,並陸陸續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一個月工資多少啊?”“年假幾天啊?”“那麼辛苦幹嗎不回家啊?”……小孟發現,自己早就準備好的話題已經融入不了朋友們的語境了。而最讓還在單身的小孟尷尬的,還要數“閨密”們輪番的“情感教育”。

  “轉眼27了,再不找可真耽誤了!” “你是不是受了什麼挫折不願意找啊?”“一個人在外面,真是怪可憐的。”……小孟發現,“還沒遇見合適的”這個誠懇的理由並不能滿足“閨密”們的“好奇心”,“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局面令她有點難堪。

  “我是一個獨立的人,在自我完善中也能獲得滿足感”,然而對於“閨密”們來説這並不值得信服。“看到她們流露同情的眼神,我還真有點泄氣。”

  安靜地淪為“背景墻”

  “每個班級都有活躍的分子,也有沉默的學生。我作為後者,覺得自己不適合參加同學聚會。”剛剛從美國飛回來過年的劉默感覺把寶貴的探親時間花在高中同學的聚會上,有點不值當。

  上高中的時候,班級裏就分成了氣候不同的兩個分區,“善於交際、喜歡表達的同學總是離我們這些‘書獃子’遠遠的。”那時,劉默在同學眼裏是個比較“特”的姑娘,説話聲音小、動作總是有點僵硬、喜歡畫畫不愛閒聊……久而久之,愛説愛笑的女孩子們總是和她保持距離。

  後來,劉默特別爭氣地考上了北京的重點大學,又來到美國專攻大家眼裏“洋氣”的設計專業。但在這次久違的同學聚會上,她的處境並沒有因此好轉。“活躍的同學推杯換盞,我和另兩個同樣木訥的同學坐在角落裏,像看戲一樣成了‘背景墻’。”

  劉默認為,在這世界上,有的人適合聚會,有的人不適合,都是合理的存在,不必勉強。

  在飯桌上拓展“人脈”

  大年初五,小林興致勃勃地趕赴了一場事先約好的同學聚會。酒過三巡,她悄悄拉著高中最好的朋友小楊離開了宴席,“大概也不會有人介意我的提前離席吧。”

  高中60人的班級,這次聚會來了二十多人。大部分人從大學開始就鮮有聯繫,此刻卻彼此詢問老同學的發展現狀。“職位、領域、工作單位,感覺不少人都在心裏架起了一桿秤,在同一個城市或同一個領域工作的同學之間往往分外熱絡。”這種情形讓小林感覺有點不舒服,“我覺得有些同學是帶著拓展人脈的包袱來的,讓這頓飯吃得有點‘不夠單純’。”同時,小林也有些疑惑:高中三年都沒深交的情誼,一頓飯能帶來什麼轉變呢?

  “我時常會想起,我高三的最後一節課。班主任有些哽咽地説,‘同學們,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同窗情誼,希望你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曾和你們走過一段艱苦征途的面孔。”追憶往事,小林頗有些感觸地説,“為了留住那些‘閃亮的日子’,以後還是別叫我去參加同學聚會了。”

  孫樂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