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網友曬花費清單近三成超萬元 感嘆春節變“春劫”

  • 發佈時間:2016-02-15 11:23:56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黃遠來  責任編輯:張明江

  春節長假剛過,不少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一連串的春節帳單,感嘆雖然生活水準提高了,但物價、路費、紅包、拜年禮、應酬費、同學聚會……消費節節高升,回家過年讓不少人徒增經濟壓力,如今的春節變成了“春劫”。

  曬單:感嘆過年回家壓力大

  26歲的張女士是柳州一家國企的員工,她在微信朋友圈上稱,她去年10月份剛剛結婚,最大的感觸就是以前在家還能收到父母的壓歲錢,今年卻要給親戚家的孩子發壓歲錢了。她總結説,目前春節的花銷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孝敬老人、走親訪友和給親戚家孩子發紅包。

  “在我的春節帳單中,到婆家和娘家拜年佔大頭。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按照老家的風俗要到婆家和娘家拜年,兩邊的親戚都不能落下,還要奉上年貨和紅包。30多家親戚走下來,讓人的壓力非常大。光拜年的年貨和紅包就花了1萬多元。”張女士告訴記者,夫妻倆拜完一次年回來,好幾個月的工資都沒了。

  今年40歲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一過年禮金、壓歲錢就要發個遍。“現在給孩子壓歲錢最少100元,老人200元,一圈親戚走下來,光紅包沒個兩三千元根本就不行,還不算上拜年的豬肉、水果、煙酒等年貨。”王説,春節圖的就是氣氛,高興了就不能在乎錢。“省錢”這個字眼在春節期間成了一個讓人掃興的字眼,但假期一過,日子還得回歸到柴米油鹽中來。

  網調:近三成網友春節花費超萬元

  昨日,記者通過南國今報官方微網志、微信、紅豆社區柳州論壇等途徑進行了網路調查,調查顯示,近三成網友在春節期間的花費超過1萬元,其中花費3000-6000元的最多,佔35%。網友們的主要花費在紅包、拜年以及應酬、聚餐等方面。

  網路調查顯示,花費較多的主要以新婚夫婦和中年人居多,他們的花銷基本在6000元以上。從消費層次和消費年齡段來看,中年人正值旺年且交際廣泛是春節年貨消費的主力軍,而最主要的花費還是集中在年貨、紅包和各種聚餐方面。

  網友“麼咋咋”稱她今年回玉林老家過年,給親戚小孩發紅包發到讓她“發瘋”,“老家那邊的親戚很多都是有兩三個小孩,而我只有一個女兒。現在紅包都是100元起步,發出去兩三個,只收回一個。光紅包一項就‘虧’了好幾千元,嚴重入不敷出。”

  此外,春節期間應酬也是一項較大的支出,各種宴席連軸轉,滿天飛的“紅色炸彈”讓不少網友吃不消。“春節期間光婚宴就吃了三四場,花費上千元,這還沒算上同學聚會等各種聚餐。”網友“較量1982”吐槽稱,如今流行春節期間搞各種聚會,聚餐費成為一項重大支出,讓人越來越吃不消。

  在春節期間,旅遊也成為不少市民花費的一項大支出,市民劉女士趁著春節帶著一家老小到新馬泰旅遊,光這一項就花了三四萬,“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春節外出過年,雖然花費多,但是很開心”。

  建議:不要把春節變“春劫”

  對於水漲船高的春節花費,不少網友表示現在人們收入高了,日子好過了,春節花點錢無可厚非。但就市民目前的收入水準來看,過高的物質消費、人情消費是在增加人們的負擔,尤其是給相當一部分收入不高的人群,特別是在異地務工人員,造成了較大的經濟負擔,産生了不必要的煩惱。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應該因為生活水準提高了,就摒棄掉這些好的傳統。”網友“枯燥的樹”分析稱現在的春節開銷有很多是一種從眾行為,有的人看到周圍人開銷大自己也不甘落後,存在一種攀比心理,認為開銷大就是孝心重,有面子有氣派,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其實不必要的開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消費者一定要有理性的消費精神來面對充滿溫情的春節。

  “春節開銷並不是越大就代表你越受重視。長輩們看重的更不是你買東西花了多少錢,而是在乎晚輩在家的溫暖和陪伴他們的感覺。消費者切忌為了面子“打腫臉充胖子”,最後落得自己春節後生活艱辛。”柳州一家銀行的理財專家駱先生建議稱,春節品味的是團圓和親情,溶解的是相思與牽掛,與各自的身份、地位、金錢等並無太多關係。所以,莫把回家過年當負擔,量力而行,千萬別把春節變“春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